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堅持“三無婚禮”,是年輕人主導自己人生的開始
發佈時間 | 2024-02-14 09:16:07    

  真正美好的婚禮,就應是取悅新人的,而不是讓自己痛苦,取悅別人

  春節期間,除了開開心心過年,對於一些舉辦婚禮的新人及其家人來説,也是大喜的日子。近年來,個性化、小而精、自主設計的“極簡婚禮”或“三無婚禮”開始流行。沒車隊接親,沒伴郎伴娘,沒有煽情催淚的環節,甚至不請長輩……有調研報告顯示,9成以上年輕人更喜歡小而美的婚禮,超60%的年輕人能接受的婚禮開銷在5萬元及以下。

  然而現實中,可能很多人的婚禮並不如自己所願。別的不説,就以花銷為例,據報道,當下年輕人辦一場婚禮的平均花費為17.4萬元。這比“5萬以下”的預算高出很多。而從媒體報道來看,那些“三無婚禮”之所以能夠達成,正是在於一些年輕人的持續抗爭。

  有網友説得很好,現代意義上的婚禮,不再是傳統的男娶女嫁,不再是兩個家庭捆綁式的結合,而是兩個人走出原有家庭,重新組合新的家庭。在這個過程中,就要充分尊重年輕人的個人意願。結婚的,説到底是兩位新人,他們應該擁有自主權,而婚姻自主權當然包括婚禮自主權。

  很多時候,父母之所以堅持己見,倒不是他們自己多有主張,而是比較在意周邊的看法,他們的思維可能是這樣的:別人都這麼按規矩辦,你不辦,讓親戚朋友怎麼看?讓爸媽的面子往哪擱?這就是為什麼,不少年輕人會説,婚禮就是為父母辦的。而父母也會覺得,自己忙裏忙外花錢操辦,就是為了子女。

  這兩種看法,或者説目的,其實並不衝突。不同的家庭角色從不同的個人觀念出發,當然會有不同的手段去實現一致的目的:讓新人快樂幸福。既然目的相通,那衝突就可以化解。

  據報道,有一位鄭州的女孩講述,自己想辦“三無婚禮”,一開始父母堅決反對,為此爭吵不休,常常大哭。但是婚禮之後,父親打來電話,認可女兒自己主張的婚禮儀式,覺得挺好,並承認自己“以前確實太傳統,現在理解了,也接受這樣的婚禮”。

  從更宏觀的時代裏去看,近年來,除了看得見的人居環境,廣大農村地區也在悄悄發生一些習俗和觀念上的變化。主張花費少、愉悅自己的“極簡婚禮”,這何嘗不是年輕人自發的移風易俗呢?

  坦白説,傳統婚禮中,尤其是部分農村地區存在與現代文明觀念不符的地方,比如大操大辦、天價彩禮,比如一些婚鬧場景對新人或伴郎伴娘很不友好,還有一些繁文縟節會讓新人感到尷尬、羞恥,進而産生恐婚情緒。這些一定要保留嗎?

  以前的新人或許拗不過強大的傳統力量,被迫忍了,但不應該再以“過來人”的身份,把這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施加在兒女身上。真正美好的婚禮,就應是取悅新人的,而不是讓自己痛苦,取悅別人。當下的“三無婚禮”,可以看作是年輕人主導自己人生的開始。

  把錢花在刀刃上,或是舉辦一場以自己為主角、親友放鬆玩樂的派對,或者來一趟説走就説抵達遠方的旅行,或是乾脆什麼都不做,把這份錢省下來作為一個新家庭的啟動資金,都挺好。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勇敢説出自己的想法,實現了自己想要的婚禮,就會逐漸形成新的社會風尚。

來源:紅星新聞    | 撰稿: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