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他們讓浙産民營火箭飛往太空:龍年,且看“天鵲”奮飛
發佈時間 | 2024-02-10 14:51:21    

   鵲,在中國文化意象中,有著吉祥與好運之意。在中國民營航太領域,也有一隻美麗的“天鵲”——

  2023年,浙産民營運載火箭、藍箭航太旗下“朱雀二號”兩度成功發射,成為全球首款成功發射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其配備的發動機正是“天鵲”系列液氧甲烷發動機。

  發動機被譽為火箭的“心臟”。連續多年,來自藍箭航太熱態試驗中心團隊在湖州山坳中建起國內民營航太首個熱試基地,並開展各項試驗,不斷打磨著這顆箭上之“心”。

  春節之前,記者前往熱試基地探訪這支團隊。在湖州市康山街道東山村,沿著一條平整潔白的路從山腳往上,拐了幾個彎後終於抵達,只見乾淨整潔的試車場裏,試車間、導流槽、測控大樓,以及各種功能房一應俱全。

  在這裡,一派繁忙的景象躍然眼前。在試車臺80噸級發動機測試工位上,十來個工作人員忙碌著,正在拆卸一台“天鵲”12A(TQ-12A)發動機。

  兩個小時後,發動機被完全吊下試車臺,被小心翼翼地吊上了一輛拖車。“發動機會被運往總裝廠房,進行下一步檢查工作。”藍箭航太試驗管理部總經理張昉説。

  一款火箭發動機的研製,需要經過多項測試環節,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在地面進行點火試驗,這一過程被稱為熱試。

  “火箭發動機要完成一次熱試可不容易,從前期準備到點火,一般需要4到5天左右,這個過程離不開整個團隊幾十人的接力與合作。”張昉説。

  為了獲得試驗數據,當一台發動機安裝上試車臺,首先要進行的是管路連接,以及感測器安裝。

  仇曉鈞是試驗測量領域的工程師。他是湖州本地人,戴著一副眼鏡,燦爛的笑容總是挂在臉上。每當有“天鵲”上熱試臺,他和夥伴都要將上百枚感測器一一接入對應的介面,單是這一過程就需要2到3天。每個介面型號、位置不同,完成這項工序尤其需要耐心。

  “民營航太是未來航太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家門口就能參與這項事業,內心感到驕傲。” 仇曉鈞説,這項工序之後,還要進行氣密試驗等,只有確保點火萬無一失,才能進行最終的點火。

  當點火按鈕被按下,各個閥門的開關控制著燃料的流動,這一過程由電腦實現。但電腦的程式由人撰寫,樊狄鋒就是完成這一接力棒的工程師。

  樊狄鋒介紹,每次試驗,他都要按照要求寫一套閥門控製程序。唯一要求就是精準,閥門打開的誤差時間需要控制在10毫秒內,任何一個閥門開早了或開晚了,都會導致試驗失敗。

  採訪時,同事們都誇樊狄鋒工作起來很細心,而他只是謙虛地搖搖頭。

  2023年,在這支團隊的接力過程中,19台發動機完成了點火熱試。其中10台裝載于朱雀二號遙二火箭與朱雀二號遙三火箭之上,奔向太空。

  回望過去一年,大家都説最難忘的是7月12日。當天上午9時,朱雀二號遙二火箭首次實現入軌。

  “除了激動,還是激動。” 負責試驗工藝的工程師朱劉成説。來自海南的他説著一口南方普通話,早在2018年就加入了藍箭航太,專門攻克發動機試驗技術。常期在湖州埋頭苦幹,他和夥伴們見過淩晨的星光、山裏的日出、冬天的積雪,歷經五年奮鬥,才終於換來入軌成功,大家都難掩心中澎湃。

  另一位試驗工藝工程師施雲波回憶,當天發射結束後,團隊合了一張影,近30多個夥伴,幾乎人人的臉龐都流淌著燦爛的笑意。

  這是一支深藏功與名的隊伍。因為新的試驗任務在身,發射當天,團隊成員們只能在熱試基地通過直播觀看。合影拍完,大家很快又回到了各自的崗位上開始新一番的忙碌。

  2023年12月,朱雀二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當天,藍箭航太公佈了正在研製可回收朱雀三號火箭的新消息。這枚新火箭將配載9台 “天鵲”12B(TQ-12B)發動機以及1台“天鵲”15B(TQ-15B)發動機。

  新的“天鵲”15B發動機推力大,現有試車臺工位不足以支撐增加的産能,因此需要對一墻之隔的10噸級遊機測試工位進行改建,改建後將可以支撐四型發動機的試驗産能,這項工作將在今年完成。

  同時,新的一年,朱雀二號計劃實施3次發射任務。發射前,每台發動機都要經過試驗基地的各項試驗。

  “我們有信心,相信2024年能創造新的輝煌。”正投身於新工位改建工作的施雲波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曾楊希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