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央視除夕特別節目中有三條銅雕生肖龍 出自這對浙江父子之手
發佈時間 | 2024-02-10 08:38:59    

   2月9日,除夕夜,闔家歡樂時,在央視《甲辰春來 福暖四季》除夕特別節目的主播臺上,三條姿態不一、獨居匠心的銅雕生肖龍格外“吸睛”。

  大家或許不知,這三條銅龍,出自一對“浙江父子”之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和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浙江省代表性傳承人朱軍岷。

  通過央視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三條銅龍各有姿態:有口吐紅色琉璃“轉運珠”的《靈龍納福》,飛天入海,氣勢磅薄;有據守璀璨錢寶的《錢龍進寶》,靈動大方,寓意吉祥;特別是極富動感的《飛龍在天》,龍尾高揚,充滿傳統文化氣韻,為全國觀眾獻上了甲辰龍年的新春祝福。

  朱炳仁·銅作品《飛龍在天》

  朱炳仁·銅作品《靈龍納福》

  朱炳仁·銅作品《錢龍進寶》

  事實上,浙江“銅雕父子”的作品並不是首次登上央視大屏。2016年,從第一件賀歲生肖吉祥物《侯來居上》開始,連續九年,這對“銅雕父子”的作品均在央視除夕特別節目精彩亮相。2024年除夕夜,朱炳仁還獲邀入座春晚觀眾席,現場觀看央視龍年春晚。

  這對浙江“銅雕父子”,他們是朱府銅藝的第四代、第五代傳人,曾為杭州雷峰塔、G20杭州峰會主會場、漳州七首岩文殊銅殿、新鄭黃帝故里等百餘座建築“披”銅衣。2006年,在常州天寧寶塔的一次意外大火中,朱炳仁發現千姿百態的熔銅結晶,創立了“熔銅藝術”。2008年,銅雕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他們的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等收藏,並多次作為禮品贈予外賓。

  每年新春,朱炳仁都會創作和生肖相關的銅擺件,向全球華人賀歲。今年除夕,央視主持人王音棋走進杭州江南銅屋,拜訪“銅生肖之王”朱炳仁,並開啟了一場新春銅屋的“尋龍”探秘之旅。

  江南銅屋裏,年味十足,一條條“銅龍”上下翻騰,迎勢而飛。“龍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一部分,有龍則靈,飛龍在天,我從這個角度來設計(作品)。”朱炳仁介紹道。

  此次亮相央視的銅雕作品《飛龍在天》,由朱炳仁從南宋陳容《墨龍圖》提取設計元素,“飛龍在天,它是從地上飛上去,所以尾巴向上。”朱炳仁介紹,“它的色彩處理,並不是大紅大綠,而是非常和藹、文雅的。”作品飽含龍的動感和意蘊,整體風格讓人眼前一亮。

  其實,在3000平方米的江南銅屋裏,裏面藏著2151條“龍”!屋檐、藻井、花窗、梁柱、傢具等,龍無處不在,造型千姿百態。站在福建七首岩文殊銅殿建築藝術品前,朱軍岷一邊指著屋頂一邊向王音棋介紹説:“最著名的就是正脊上的螭吻,有著防火和辟邪的功能。”

  在現場,央視主持人王音棋找到一件朱炳仁最新製作的“銅龍”作品《熔銅龍印》,印章由熔銅藝術自由成型,極具藝術性。作為西泠印社社員的朱炳仁,當即用雙手鈐上,一條活靈活現的龍躍然紙上。隨後,朱炳仁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寫下“龍吟迎盛世,鳳鳴兆豐年”對聯和一幅幅喜慶的“福”字,為全國觀眾送上這道充滿年味的文化禮物。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田蓉 記者 應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