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全面探索“中國式養老”新圖景 ——浙江省養老服務工作成果綜述
發佈時間 | 2024-02-08 10:46:20    

   “家門口要建養老院了。”臨近龍年春節,住在杭州市余杭區良渚街道一家養老機構的潘奶奶盼來了新年第一個好消息。三年前,因自家小區附近沒有養老院,老人不得以獨自離開蕭山的家,遠赴余杭郊區養老。而今,家門口養老的心願終於快要實現。

  從“老人跟著機構走”變為“機構跟著老人走”,這是近年來浙江力推養老服務設施佈局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題中之義。目前,我省11個設區市和23個50萬以上人口的縣(市)均已完成規劃編制併發布,以規劃為指引,全省各地通過分析地方老年人口數量、結構、密度及分佈特徵,保障養老機構進入主城區、進入老年人集中居住區。

  “老年群體的幸福是國民幸福指數的晴雨錶。”浙江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方仁表表示,作為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奮力擘畫“幸福養老 浙裏更好”這一張發展藍圖,不斷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完善養老服務制度機制和硬體設施、構建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高水準打造“浙裏康養”金名片,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書寫老齡工作的“浙江經驗”,全面探索“中國式養老”的浙江路徑。

  “浙裏康養”好不好,先看三餐香不香。從2003年9月26日在杭州市西湖區翠苑一區建成全省首家社區老年食堂,到如今全省共有各類老年助餐服務設施近萬家、服務覆蓋70%以上的村(社區)。除了廣布點,20年來,浙江始終積極構建助餐配送餐長效機制,拓展出社會餐飲企業參與助餐、養老機構就近送餐、偏遠山區和海島村莊開展鄰里助餐等多元模式。

  從養老床到醫養融合床,醫療資源延伸到老人“床邊”。18年前,綠康醫養集團從杭州一棟小樓的50張醫療床位開始,到如今在全國15個城市遍佈1.4萬多張床位。2021年10月以來,永康市開展“一張床”的數字革命,居家康養、醫養護理、機構養老和安寧療護的四床轉換功能通過“一張床”有效相融,上線以來萬餘人次受益。繼2016年浙江試點推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2024年新增參保人數2000萬人以上”,即將覆蓋大多數浙江人。

  一群人一起走,養老之路方能越走越寬。我省持續推動養老護理人員隊伍優化,不斷加碼政策扶持:出臺《浙江省老年服務與管理類專業畢業學生入職獎補辦法》,鼓勵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服務機構就業;建立養老護理人員特殊崗位津貼制度;優化“政校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拓展養老護理培訓途徑,以人才引領發展新格局。為讓品質養老服務“跨山越海”,浙江還先後創新探索“海島支老”模式,開展“山區助老”行動,以養老協作方式推動解決海島山區養老服務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用一堂課,煥發“康樂有為”新活力。發展老年教育事業,浙江始終走在前列。2015年,浙江老年開放大學成為全國首家經省委批准在省級電大掛牌的老年大學,掀開“老有所學”新篇章。隨後,浙江加快構建老年教育服務體系,老年大學、教學點不斷擴容,縣級圖書館、文化館、文體活動中心和鄉鎮綜合文化站相繼涌現。為應對線下“一座難求”的困局,浙江還將“一堂課”搬上手機、電腦,借助網際網路,幫助老人跨越數字鴻溝,擁抱智慧生活。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公共服務‘七優享’,還提到要推進‘老有康養’。接下去,我省民政系統將繼續升級醫、食、住、行四方面服務,‘四心聯動’系統推進養老工作,把優享服務送到老人家門口。”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説。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見習記者 趙培希 記者 陶悅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