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華熙生物全球最大中試轉化平臺: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動能
發佈時間 | 2024-02-02 13:18:58    

促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實現,推動製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勢在必行。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佈《製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我國製造業中試創新發展指明目標方向。

《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製造業中試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重點産業鏈中試能力基本全覆蓋,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高端化、綠色化水準顯著提升,中試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中試平臺5個以上,中試發展生態進一步優化,一批自主研發的中試軟硬體産品投入使用,中試對製造業支撐保障作用明顯增強;到2027年,我國製造業中試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先進中試能力加快形成,優質高效的中試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中試發展生態更加健全,為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那麼如何理解“中試”?

一般來講,中間性試驗,簡稱“中試”,即小型生産模擬試驗,是産品在大規模量産前的較小規模試驗,也是科研成果實現工業化生産必不可少的環節。科研成果能否産業化主要取決於中試的成敗。

中試被認為是研發到生産的必由之路。專業人士指出,“中試”作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驗證實驗室技術工藝創新成果,修正技術參數,降低成果轉化的技術風險、生産風險等;二是提供適於工業化生産的設備選型,提高工藝和設備匹配度和生産效率;三是通過中試,進一步論證該成果的技術、安全、環保等可行性,及其商業合理性。

可以説,製造業中試是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的關鍵環節,是促進技術迭代、工藝改進和産品創新的重要方式,核心是使創新成果更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有數據顯示,2022年,17.5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研究與試驗活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試驗經費支出1.87萬億元,佔全國試驗經費支出的73.92%,一批自主創新技術和科研成果加快從樣品到産品再到商品的轉化。

然而,目前國內製造業平臺發展也存在痛點、堵點。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僅有37.3%開展了研究與試驗活動,仍有大量中小企業不夠重視中試驗證,尚未建設中試能力。已建立的製造業平臺也不同程度存在職能定位散、服務水準低、發揮作用弱等問題,難以有效滿足高品質發展的現實需求。

《意見》還強調了龍頭企業在我國中試創新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支援龍頭企業提供應用場景和試驗環境,搭建自主産品中試平臺,帶動産品研發設計和驗證試驗,與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中試技術規則和標準,著力解決中試共性問題。

放眼國內,一批優秀龍頭企業早已實踐探索“中試”創新佈局。以合成生物全産業鏈企業華熙生物為例,其已投資近20億元在天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中試轉化平臺,該平臺規劃64條中試生産線,目前30條中試生産線已投入使用,聚焦合成生物科研成果的中試轉化。

據介紹,華熙生物中試轉化平臺採用“柔性化+平臺化”的模式,通過對中試環節流程的模組化和抽屜式拆解,實現中試流程的快速組裝,以滿足不同物質對中試各個環節的不同需要,同時該中試平臺開放給了中小型企業和科研院校,並基於華熙生物從“菌種到終端”的合成生物全産業鏈,提供技術成果轉化等全鏈條支援,致力於打造成為“産學研一體化示範平臺基地”,充分帶動産業鏈上下游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轉化水準。

通過該中試轉化平臺賦能,華熙生物已經推出“微真、超純麥角硫因、重組人源膠原蛋白”等合成生物原料産品。同時,紅景天苷、甘油葡糖苷、人乳寡糖等物質也已進入中試階段。

未來,在《意見》等政策指導及龍頭企業帶動等合力下,依託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核心優勢,我國將加快健全完善中試創新發展步伐,為製造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推廣)

來源:信陽日報    | 撰稿:華熙生物    | 責編:谷晟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