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鄉村究竟有多美?紀錄片《千萬工程》展現山鄉蝶變
發佈時間 | 2024-01-26 12:01:13    

  浙江鄉村究竟有多美?是局部美還是全域美?是自然生態美還是農民生活美、農村發展美?相比于傳統文字極盡努力的描述,以及圖片的靜態呈現,鏡頭語言則能勝千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天然優勢。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立項、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廣電集團浙江衛視創制的重點系列紀錄片《千萬工程》近日播出。從重溫江南水鄉韻味、感受中國鄉村美學、認識新發展理念、體悟偉大擘畫指引非凡實踐等多個維度看,這都是一部值得關注和細細品讀的精品力作。

   花5年時間,從全省4萬個村莊中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範村——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啟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下簡稱“千萬工程”),開啟了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為核心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全面實施以來深刻改變了浙江農村的面貌,造就萬千美麗鄉村,造福萬千農民群眾。

  ——以紀錄片語言呈現浙江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美麗鄉村是浙江的一張“金名片”,有很多數據可以體現:全省90%以上的村莊達到新時代美麗鄉村標準,省域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從業人員33.4萬人;截至2022年底,浙江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8年領跑全國省區,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十年呈縮小態勢;省域全面消除了集體經濟總收入20萬元以下、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的行政村。

  以紀錄片獨特的視覺語言呈現浙江萬千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直觀呈現“千萬工程”帶來的山鄉巨變,最具説服力、感染力。即便單純從江南韻味、中國鄉村的美學視角看,這部紀錄片也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帶來視覺享受。

  《又見江南》《萬物生長》《心安吾鄉》——與各集典雅取題相襯,視覺享受始終貫穿于紀錄片全部。跟著鏡頭,讀者能俯瞰浙江鄉村生態環境與整體面貌之美,感受當地鄉村生態宜居、人居和諧的美好圖景。

  湖州魯家村、寧波滕頭村、金華新光村、嘉興青蓮寺村……從浙北翠竹茂林、山清水凈,到浙中田園小城、宜業宜居,再到浙東古鎮悠悠、文化綿延,創作團隊調研拍攝浙江11個地市近100個鄉村,以大量鄉村故事潤物無聲地呈現深刻變化:美麗鄉村從“盆景”到“風景”,從美麗生態到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串點成線、連線成面,讓綠色成為浙江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以人文視角細膩呈現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

  紀錄片《千萬工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個人事業穩定後,因為自然生發的愛好,寧波市鄞州區蘆浦村的水産養殖戶盧建君組建了一支大提琴樂團——“大友友”樂團,隊員平均年齡53歲。他們是公司財務、幼兒園老師、退休工人、養殖戶、廚師、口腔科醫生等,其在工作崗位與在集結排練大提琴的畫面,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

  “開始的時候我不喜歡他去拉琴,慢慢的他拉得挺好的,我就支援了”“我是食堂裏面工作的,一邊炒菜一邊在想曲子,我覺得比顛勺還有成就感”“我叫陳帥平,今年67周歲了,6年前陪外甥女學大提琴”……對著鏡頭,農民詼諧而不違和的講述讓讀者在忍俊不禁之中感受到文化藝術之於農民、之於鄉村的深刻力量,感受到鄉村振興戰略中“鄉風文明”的豐富內涵,也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何以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這部紀錄片可以説是一部鄉村調查紀實作品,描述真人真事、真情實感,人文氣息透過螢幕自然散發。從一個村到一個省,以小故事刻畫浙江農村華麗轉身的壯麗圖景,鮮活生動、有可讀性,甚至能作為浙江鄉村“深度遊”的導航攻略。

  鄉村是一個有機體,生態、産業、文化、治理等元素交織、互相作用,這也決定了解讀“千萬工程”需要有多重視角,要對村、對人、對事有足夠的敏感與洞察,要具備足夠高的人文素養。從這點來説,紀錄片《千萬工程》執導團隊的選擇,可謂精妙之舉:該團隊長於人文紀錄片,曾有深度參與執導、撰稿《西湖》《美美鄉村》《錢江源》等精品紀錄片的豐富經驗,勢必能為解讀“千萬工程”這項政務工程帶來嶄新的視角與質感。

  ——以深刻邏輯呈現綠色發展理念指引浙江鄉村嬗變。

  呈現浙江鄉村之美,更剖析浙江鄉村為什麼能這麼美。關於這個話題,有人認為浙江經濟發達,又處在江南水鄉,農村建得漂亮是理所應當,推進“千萬工程”也是順水推舟。但事實並非如此,變化更非自然而然。透過這部紀錄片,觀眾更能理解為什麼“千萬工程”被浙江農民群眾譽為“繼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黨和政府為農民辦的最受歡迎、最為受益的一件實事”,被專家學者譽為“在浙江經濟變革、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讓列車換道變軌的那個扳手,轉動了鄉村振興的車輪”。

  該紀錄片記錄了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青蓮寺村村民陸建明轉行的故事。他曾是村裏第一養豬大戶,賺了不少錢,但也因為造成環境污染付出代價,甚至一度要與女兒分離。回到當時的情境,在抓緊賺錢與承受污染之間,農民個人選擇並不輕鬆。由此,在省域範圍全面推進“千萬工程”,其過程自然也並非坦途。

  它還講述了杭州市余杭區小古城村村民“降低圍墻、拆除心墻”的曲折故事。鎮村幹部一趟趟跑、苦口婆心、自家帶頭,最終成就了村裏家家戶戶圍墻都降到一米二、村內公共景觀與美麗庭院融為一體、村民辦起共用菜園和共用庭院的鄉村佳話。建墻容易拆墻難,推動老百姓觀念發生這樣的轉變,背後有黨員幹部發揮關鍵作用。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紀錄片《千萬工程》透過以這類小切口故事串起,能讓觀眾深刻懂得“千萬工程”久久為功紮實推進並不容易,更能理解這是一項前瞻性、突破性、基礎性工程,它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以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為啟動點、破題口,探索出一條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科學路徑,更讓“兩山”理念在發展實踐中深入人心。

  以20年的歷史跨度、國家戰略的高度,完整、厚重而又不失鮮活地呈現一場偉大的社會實踐、施政力作。沿著這樣的邏輯進路,觀眾也能更加深入理解“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産力”,能切身體會“兩山”理念的科學性、生命力與歷史價值,也能感悟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方法。由此人們相信,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浙江鄉村的今天就是中國鄉村的明天,人們能在“浙”裏看見美麗中國。

  ——以思想高度刻畫一項為民工程、偉大擘畫。

  紀錄片《千萬工程》採訪了聯合國前副秘書長索爾海姆、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榮譽英文主編大衛·弗格森、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曹立教授、天津大學馮驥才教授等多領域知名人士,深刻分析“千萬工程”之於中國鄉村建設、全球減貧事業的深刻意涵,及其背後折射的價值取向。

  從回應當時浙江農民群眾迫切需求、開啟村莊環境整治建設大行動,到煥發鄉村振興萬物生長、為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下紮實基礎,再到成為當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滋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抓手——該紀錄片以宏闊視野解讀“千萬工程”,靈動而深刻地展現出人民領袖的深厚農民情結和真摯為民情懷,以及以非凡魄力開闢新路的遠見卓識和戰略眼光。

  當前浙江進一步深化實施“千萬工程”,這項工作經驗也走向全國,成為各地建設美麗中國、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紀錄片《千萬工程》完整呈現浙江鄉村20年發展非凡實踐,將給全國多地帶來啟發與思考。另一方面,“千萬工程”對浙江鄉村的深刻塑造仍在進行時,其蘊含的思想力量與實踐偉力仍在不斷呈現,這也決定了《千萬工程》紀錄片仍然在路上、仍需沉浸式記錄。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