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連續四年成為頂流,我國最繁忙的機場是它
發佈時間 | 2024-01-18 08:37:05    

   流量之爭,終於輪到了機場圈。

  根據多家中國航空數據分析機構近日發佈的2023年中國民航總結性數據報告顯示,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以超過6300萬規模的旅客吞吐量連續第四年成為中國客運機場的頂流。排名第二、第三的為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位列第十。

  我國機場圈的流量之王為何花落白雲機場?客流量的背後,折射出怎樣的市場動態?對包括蕭山國際機場在內的多個大城市的機場建設又有何啟示?潮新聞記者近日蹲點廣州,試圖求解“白雲流量”背後的密碼。

  以超6300萬人次鎖定四連冠

  “榜一大哥”在廣州

  1月10日,下午,冬日的嶺南大地竟有著些許暖意。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1航廈外,網約車司機賴勇(化名)接上了我。

  “你知道我們白雲機場已經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機場了嗎?”在前往酒店的路上,賴勇介紹著這座城市的風景和特色,談話間,他冷不丁拋出了這個話題。

  “是全國。”我糾正他。

  沉默數秒後,他笑著問我,如果等現在正在建造的第三個航廈開始啟用,是不是就能在全球領先了?

  五年前,廣州市花都區市民賴勇決定成為一名網約車司機。做這個決定,是因為在一個極其普通的傍晚,打車回家的他在機場附近被排隊接機的計程車車隊足足堵了兩個小時,這讓他意識到,機場接駁,“大有可為”。

  這幾年,經歷過疫情帶來的客流銳減,也經歷過旅遊市場復蘇帶來的流量回暖,賴勇和他的同行們,成為對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客流量變化感知最敏銳的群體。

  1月初,各大媒體上公佈了2023年我國民航客流量排行榜單,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以超6300萬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國內首位,實現了全國單個機場旅客年吞吐量四連冠。賴勇還看了廣州本地媒體的報道,上面説,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目前正在進行的三期擴建工程完工後,年旅客吞吐能力有望達到1.2億人次。這組資訊讓他覺得驚人,因此這幾天,他總會主動向乘客“炫耀”這些數字。

  飛到廣州的旅客為什麼越來越多了?很多人會問這個問題。

  賴勇説,從一個網約車司機的視角來看,他認為是因為這幾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來廣州及周邊城市旅遊和公務出差的旅客越來越多了。

  這個觀點,似乎可以找到印證。1月15日剛剛發佈的2024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3年,廣州接待遊客達2.3億人次。這個數字,較2022年有明顯增長。單就去年中秋國慶小長假來説,廣州接待外地遊客近920萬人次,較2022年增長超107%。

  更不用説,落地廣州的旅客,還有不少將目的地定在周邊城市。這樣看來,作為廣州唯一的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的客流量就有了保障。

  “途經廣州去其他城市的乘客可不少。”來自河南的劉彬(化名),三年前開始以開出租謀生。出道遇上疫情,他一度覺得自己入錯了行。後來,他在其他司機的帶領下,加入了白雲機場接駁隊伍。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附近的計程車接駁大軍,可謂壯觀。從機場附近的調度場出發,等待接客的計程車能排出五六公里遠。“這個調度場能停40多排車,一排能停20輛,場內容量是800多輛。停不下的,就排到場外去,場外每天都能排到2000多輛。”劉彬説,機場有旅客到達,需要用車時,調度場就會按需抬桿放車。

  最久的一次,劉彬排了四個多小時的隊才接上乘客。“值不值得,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他説,廣州市區內普通接單,跑一天下來也就賺上兩三百元,但是從機場來的客人不一樣,他們中不少是去深圳、珠海出差或旅遊的,接一單能有五六百元的收入,“這不就值回來了?”

  客運航線一增再增

  誰在騰“雲”而來

  “已落地,13號出口集合。”11日下午,成都遊客小王一落地,就給朋友們發去了資訊,同步還發送了一張在飛機降落前透過機窗拍攝的白雲圖。

  寒假開啟,對於小王這樣的大學生來説,正是出遊的大好時機,“約了幾個同學一起出發,這幾天氣溫舒適,我們打算去肇慶逛一逛。”

  寒暑假是旅遊旺季,對於廣州及其周邊城市來説,也迎來了客流的小高峰。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官方發佈的一篇年度總結報道中,有一組值得注意的數據:2023年7月,接送旅客604.51萬人次,白雲機場也因此成為2020年以來國內首個單月客流超600萬人次的機場。

  被早茶、熱門景點吸引而來的各地遊客,是機場旅客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卻非“主要”,一字之差的背後,有著現實的依據。

  一名曾在廣州做過旅客出行目的調研的高校學者説,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和重要交通樞紐,廣州這一“國際化大都市”,吸引了不少商業人士集聚。相比旅遊,到廣州及其周邊城市進行商務對接的旅客比例可能會更高一些。

  這個現象,在我們的蹲點採訪中,也能看出一二。

  在機場見到從北京趕來的李先生時,他正忙著給公司總部的負責人彙報業務執行進度。“我是做清潔設備銷售的,這兩天要帶著客戶去東莞看看工廠。”他説,過去一年,他和負責廣州市場片區的同事沒少因公事停留白雲機場,業務忙的時候,一個月要來兩三趟。

  來自杭州的陳先生這兩天要到深圳拜訪客戶:“年底了,來跟合作夥伴交流感情。”經營著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他笑著説,去年,公司的業務量終於在經歷幾年的重創後有了可喜的回升,這其中,來自深圳合作單位的業務就佔了一半以上,“過去這一年來廣東的次數,比之前的五年都多。”

  來自境外的旅客數量也在上升。據機場方資訊,截至2023年年末,白雲機場已攜手航空公司新增、恢復、加密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超100條,其中包括洛杉磯、羅馬、巴黎、法蘭克福、倫敦、伊斯坦布爾、墨爾本、雪梨、奧克蘭、基督城、布裏斯班、莫爾茲比港等洲際航線,每週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班超1000架次。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佈的2023年12月生産經營數據快報也顯示,2023年,白雲機場開通的國際航班累計達67204架次,同比增長72.44%,國際航線去年的旅客吞吐量達768.6萬人次,同比增長885.96%。

  “廣州的目標是建成世界級的交通樞紐。”中國民航大學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副教授朱新華評價説,在廣州,有不少來自非洲、中東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商人和遊客,白雲機場在增設航班、提升服務品質上下了不少功夫。

  來自巴基斯坦的旅客Masood認為:“廣州機場的轉机服務更便捷、票價更便宜、時刻安排更合理,作為乘客,我們樂意在這裡乘機出行。”

  民航客流量居前的北上廣+成都

  比拼才剛剛開始

  機場,是城市發展的風向標。

  如果單從橫向比較,産業的發展和旅遊的復蘇,自然是廣州白雲機場自2020年以來旅客吞吐量持續上升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要縱向與國內其他機場相比,流量登頂的原因,還有更多元的解讀。

  朱新華介紹,一直穩坐我國民航客流量前三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廣州。但事實上,根據業內數據統計,2023年,位列第三的廣州已被擁有天府和雙流兩個機場的成都取代,排名下降一位。

  在此背景下,廣州白雲機場依然保持旅客吞吐量“第一”,依託的主要還是其單機場的優勢。目前,北京有首都、大興兩大機場,上海有浦東、虹橋兩大機場,這些城市在航空運輸市場的恢復上或多或少有些不及預期,再加上雙機場運作,從數據來看就被分了流。

  “但不可否認的是,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腹地的廣州,這兩年經濟發展的形勢較好。城市一方、機場集團和主基地航司南航,在服務上也做了許多工作,這些都使得白雲機場連續四年坐上流量首位的寶座。”朱新華説。

  回到行業來看,登頂榜單的6300萬客流量數據,算可觀嗎?

  朱新華坦言,相比2019年,這個客流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查閱公開數據可以發現,2019年,位列我國旅客吞吐量首位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客流量達10001萬,彼時位列第三的白雲機場也有7338萬吞吐量,可見,目前我國民航運作仍然走在回暖的路上。

  不過,既然説是回暖,就意味著前景正在向好。

  從躍居“第三城”的成都來看,2023年國內旅遊市場的復蘇,為其帶來很大加成。“去年,‘天府之國’名號進一步打響,去往成都旅遊的遊客數量大增。”朱新華分析説,成都作為一個首位度靠前的省會城市,是一個人口、經濟、政策的集聚區。多方因素疊加,使得成都擁有不小基數的商務旅客和文旅遊客,這在其去年的旅客吞吐量上可以窺見。未來,成都的兩大機場還將擁有更大的流量。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面向的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市場,作為一個國際化樞紐,其主基地航司東航在建設樞紐上下了很大功夫。這幾年,東航面對長三角地區的腹地市場加碼服務,競爭力不斷提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浦東機場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而位於杭州的蕭山國際機場,2023年在旅客吞吐量上僅位列全國第十。近年來,在客流數據上增幅並不明顯。朱新華建議,蕭山機場方與主基地航司需要思考,蕭山樞紐究竟想建成一個怎樣的樞紐。他認為,只有定位明確,才能精準發力。

  在1月8日下午中國民航局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預測,2024年春運期間民航運輸旅客量將達到8000萬人次,日均200萬人次,有望創歷史新高。從國內市場看,熱門航線主要將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四大城市群之間。這也預示著,新一波的流量討論即將開啟。

  新一年,又將有多少承載著旅客遠行憧憬的航班從中國機場起飛?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徐添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