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鼻吸能量棒”給孩子用真的安全嗎?專家:背後風險不容忽視
發佈時間 | 2024-01-16 09:56:14    

   中國消費者協會曾針對“鼻吸能量棒”發佈消費提示,其中指出,“鼻吸能量棒”的外觀設計和使用方式對於中小學生來説新穎獨特,易於流行,然而其背後存在隱患。有專家指出隨意將“鼻吸能量棒”插進鼻孔裏的行為不僅可能帶入細菌,而且會破壞鼻黏膜,輕則引起鼻炎,重則造成鼻腔潰瘍、出血等。

  居住在四川的路女士,最近總會在兒子的文具盒裏發現一個名為“鼻吸能量棒”的東西。

  “鼻吸能量棒”外形像一個打火機,內含有兩根棒狀的塑膠管,號稱通過吸入管中樟腦、薄荷等清涼的氣味來刺激鼻腔和大腦,可以快速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和睏倦,還推出了薄荷、西瓜、檸檬等不同口味。

  一開始,路女士並沒有太在意:“看外表就感覺是文具店賣的小文具,小孩子玩一玩也很正常。”可就在嘗試了一次之後,路女士不禁擔心起來:這刺鼻的味道,大人都覺得嗆,給孩子用真的安全嗎?

  “鼻吸”行為可能降低對毒品的防範心理

  這個外形小巧、色彩繽紛的盒子已經在中小學生之間引起了一陣潮流,在部分地區有小學生甚至帶著“鼻吸能量棒”來到超市,要求老闆進貨,稱這種東西“倍兒上癮”。

  然而其背後風險和危害不容忽視。中國消費者協會曾針對“鼻吸能量棒”發佈消費提示,其中指出,“鼻吸能量棒”的外觀設計和使用方式對於中小學生來説新穎獨特,易於流行,然而其背後存在隱患。有專家指出隨意將“鼻吸能量棒”插進鼻孔裏的行為不僅可能帶入細菌,而且會破壞鼻黏膜,輕則引起鼻炎,重則造成鼻腔潰瘍、出血等。

  此外,也有媒體報道稱,由於未成年人鼻腔黏膜較薄,在多次使用“鼻吸能量棒”過程中可能引起擦傷或産生出血,嚴重時甚至觸發大的血管破裂。同時,長期使用“鼻吸能量棒”也存在感染風險,可能導致鼻腔黏膜的腫脹,引起鼻竇炎。

  “鼻吸能量棒”的成分也值得警惕。記者在網上隨機購買了幾款國內外品牌的“鼻吸能量棒”,産品資訊顯示,多款商品含有薄荷腦、樟腦、桉油、冰片等成分,根據其味道不同,還會添加如玫瑰精油、檸檬精油等物質。為了吸引消費者,部分商品還加入了多種烈酒成分。

  廣州市禁毒辦副主任、市公安局二級高級警長張勝春曾對外介紹,“鼻吸能量棒”成分以樟腦、薄荷腦為主。但是經專家檢測發現,部分産品中含有烷烴,烷烴是一種揮發性有機物,如果長期大量使用,對部分人來説具有成癮風險。此外樟腦長期大量使用,對神經系統和肝臟有損傷。薄荷腦中含有一種叫“萘”的低毒性物質,也不可長期大量使用。

  “‘鼻吸能量棒’標注的産品主要用途是用於睏倦,而清涼油、風油精等非處方藥可以起到類似效果,並且可以在藥店買到,相對來説更有保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公安分局禁毒大隊教導員楊靜指出,非處方藥可以在藥店裏進行正常售賣,但“鼻吸能量棒”主要銷售渠道不在藥店,部分産品存在成癮物質,甚至成分不明,值得警惕。

  此外,“鼻吸”這一動作的危害超乎想像,對於人格三觀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該行為可能降低對毒品的防範心理,更容易落入涉毒陷阱。“把能量棒插入到人鼻孔裏,尤其是雙鼻孔來進行吸入的方式,對於我們禁毒部門來説是很敏感的。比如我們禁毒部門打擊的氯胺酮(K粉),以及鹽酸替來他明這種毒品替代品,都是通過鼻吸的形式來吸食的。”楊靜表示,如果學生之間跟風模倣,可能使他們認同這種行為的合理性,破壞防範毒品的意識。

  楊靜介紹,幾年前市場上還流行過另一款名為“鼻吸奶味棒”的産品,將奶粉放在桌面或是一張紙上,通過産品自帶的吸管進行吸食。“裏面裝的只是普通的奶粉,但是在學生群體裏影響不好,許多學生認為這樣很帥,吸完之後搖頭晃腦大幅度擺動身體,模倣吸毒後的精神亢奮行為,極易降低青少年群體對於吸毒行為的識別防範心理。”

  加強校園周邊監管

  近期,全國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以轄區內中小學校、幼兒園周邊文具店、玩具店、食雜店、商店、超市等為重點,針對“鼻吸能量棒”及類似商品進行排查整治,杜絕“三無”産品流入市場,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其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公安、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在轄區內某知名生活用品零售商店發現“鼻吸能量棒”,並下架該産品200余件。

  對於監管部門來説,“鼻吸能量棒”産品定性一直是難點。記者了解到,“鼻吸能量棒”目前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以及質控措施。以記者通過網路途徑諮詢購買的幾款産品為例,廠商多采用企業標準。“‘鼻吸能量棒’這個産品,按照産品特性來判斷,既不是藥品化粧品,也不是玩具,只是一個普通産品,目前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克拉瑪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産品品質科科長檯萊提表示。

  本次大範圍排查整治“鼻吸能量棒”,屬於“三無”産品的,市場監管部門依據産品品質法進行處理;屬於無照經營的,依據《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處理;商品標識明確執行化粧品相關標準的,不得使用“鼻吸”等字樣進行宣傳,違者按照虛假宣傳行為查處。

  此外,産品品質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銷售者應當建立並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驗明産品合格證明和其他標識。臺萊提指出,銷售者訂貨期間首先應核實供貨商的營業資質,還應確認産品是否出自正規生産廠家,産品是否符合國家強制性産品認證標準。“以玩具為例,銷售者必須按照玩具的國家標準來進貨,必須通過國家強制認證、3C認證以後才能銷售。”然而臺萊提透露,本次查獲的“鼻吸能量棒”的現場銷售人員對該産品存在的隱患並不知情。

  “我們每年都會開展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項整治,這個過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問題還是很多的。比如這次專項行動,就涉及之前很火的‘蘿蔔刀’,還有香煙形狀的糖果、印有穿著暴露照片的撲克牌之類的産品。”臺萊提介紹,市場監管部門將專項整治過程中相關的“三無”産品全部下架處理,並對商家進行了批評教育。

  對於普通消費者,臺萊提建議在購買商品時參考包裝盒或説明書上的執行標準,並在全國標準資訊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查詢,如果查詢不到則建議消費者謹慎。此外,消費者在消費後應保留好消費憑證,一旦發現經營者生産、銷售“三無”玩具,玩具標簽標識不完整、不準確,玩具警示説明缺失或年齡標識不合理等問題,及時向當地消費者委員會進行投訴。

  目前,“鼻吸能量棒”等産品已引起多地消保委重視。其中,江蘇省消保委呼籲,商家不得銷售對未成年人健康不利的産品、不得銷售不合格産品。尤其是中小學校周圍的小商店、小超市,在給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應對所售産品把好關,嚴禁將包括“鼻吸能量棒”在內的問題産品銷售給學生。

  天津市消費者協會則建議相關部門介入,加強校園周邊監管,保護少年兒童身心健康。一方面杜絕學校內部的“鼻吸能量棒”的銷售渠道,嚴禁“鼻吸能量棒”入校;另一方面,也可安裝一些校園標識牌,宣傳“鼻吸能量棒”的危害,有利於提高學生對“鼻吸能量棒”上癮後危害的認知。

  網路上依舊隨處可見

  儘管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相繼“出拳”,但一些電商平臺上依舊能輕易搜索到“鼻吸能量棒”,涵蓋國內外品牌,産品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部分商家月銷量達上萬件。其中大部分商品會在詳情頁上標注“告別犯困”“一吸提神”,並宣稱此類産品配方純凈、使用安全。

  從消費評價來看,大部分消費者將其用來提神,有上班族,也不乏學生,稱“上課瞬間很提神”“學習犯困時用了立馬精神”,甚至有家長買來給孩子,稱“孩子晚上學習犯困,買來幫助提神”。也有部分消費者用於疏通鼻塞,但大多表示只能通氣一小會兒。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隨機諮詢了幾家銷量較高的店舖,客服大都表示産品具備生産許可。當被問及適用人群時,部分店舖表示學生可用,部分店舖表示兒童應在成人監護下使用,也有店舖表示不建議兒童使用。

  “現在這些産品主要都不在實體店售賣了,甚至可以説大部分都在網上,在淘寶、抖音等平臺很輕鬆就能搜索到‘鼻吸能量棒’‘混合能量棒’這類關鍵詞,它會給你推薦各種口味,價格便宜還極易獲取。”楊靜指出,其中還包括外國商品,標注的是外語,難以識別其成分和産品詳細情況。

  臺萊提也提出了相同的擔憂。“實體店我們可以每天都排查,不管是專項還是日常檢查都能覆蓋到,還有社區街道都可以排查到相關問題。現在最大的挑戰是網店,未成年人從網上購買産品的機會越來越多,很多實體店也是從網上進貨的,因此網路監管對我們來説是很大的挑戰。”

  臺萊提表示,每個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都有網路排查的任務,但是對於部分製造業發達的大城市來説,生産企業數量眾多,排查壓力較大。“可能今天流行這個,明天又換了新的,産量特別大,網店也多,監管部門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是可想而知的。”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撰稿:李若一、王哲、劉思茜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