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中國足球再回首:8大關鍵詞,勾勒職業化30年
發佈時間 | 2024-01-15 10:15:47    

   就像20世紀90年代初的其他年份一樣,1994年,是平凡卻又激情澎湃的一年。這一年,中國第一座核電站投入運作,長江三峽工程開工;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上映,同時《三國演義》電視連續劇正式首播;竇唯,張楚、何勇、唐朝樂隊在這一年全線爆發,在香港紅磡體育館開了演唱會……

  對於中國球迷來説,這一年同樣值得銘記——這是中國職業足球的元年。

  1994年4月17日,全國職業足球甲A聯賽在成都拉開帷幕,共有12支球隊參加職業化元年的中國足球頂級聯賽。

  揭幕戰由四川全興迎戰遼寧遠東,成都體育中心涌進了約四萬名球迷,座無虛席。另外12萬人涌入了瀋陽、濟南、廣州和太原等其他5個賽區。整個賽季觀眾超過220萬,平均每場2萬左右,中央電視臺全程轉播,收視率穩定在4%以上,累計2億人次觀看。

  最終,大連萬達排在積分榜第一獲得冠軍,廣州太陽神、上海申花分列第二和第三。最佳外援是上海申花徐根寶教練引入的一個叫瓦洛嘉的俄羅斯大學生前鋒,月薪只需要500美元。

  那一年,人們以巨大的熱情擁抱足球職業化改革,所有人也都滿懷信心,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能為中國足球打開一片嶄新天地。

  2024年,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第30個年頭。如今回頭看,這片嶄新天地似乎仍未到來。

  30年裏,共有42支球隊參加中國頂級聯賽,其中25傢俱樂部已經解散或消失,10傢俱樂部歷史超過20年,10傢俱樂部奪得過聯賽冠軍;30年裏,中國足球頂級聯賽共進行了6152場比賽,打進16076個球,共有3493名球員出戰過,其中包括1296名外援……

  這是從1994年甲A聯賽揭幕,到2023中超賽季收尾,中國足球職業化30年交出的成績單。都説三十而立,但中國足球談“而立”,還為時尚早。

  這些年裏,我們經歷過春風得意的純真年代,從球員到球迷都滿懷豪情;也見證了轟轟烈烈的金元足球,億萬年薪的大牌外援來了又走;我們捧起過亞冠獎盃,但也看著那支冠軍球隊大廈傾塌;看著無數投資者擠破頭想在足球領域分一杯羹,也目送一支支球隊消失在塵埃之中。

  中國足球沒有如當初所想那般在職業聯賽的滋養下穩步向前,2002年日韓世界盃成為唯一一段我們不斷提起的高光時刻;曾經我們認為會帶領中國足球邁向更高臺階的人,從CCTV5到了CCTV1,話題從足球發展,變成了向全國人民謝罪。

  最近,昔日的亞洲足球先生范志毅又火了,這次不是因為足球,而是憑藉在《繁花》裏的客串。事實上,現在的范大將軍已經很少發表關於足球的言論了,因為中國足球的水準,一直沒能逃出過他那句“五字真言”。

  但就算跌入谷底,爛到了根,只要足球仍在,就始終會有一群人默默地走著正道,也永遠會有一群人固執地相信著明天會更好。“刮骨療傷”後的中國足球何去何從,或許如歌裏所唱: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重頭再來。

  我們用8個關鍵詞,帶大家梳理這30年裏的中國職業足球。是一種回顧,是一種銘記,也是一種展望。

  政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政策對於一個行業來説,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中國職業足球自不例外。然而,中國足協在這30年裏出臺的一些政策,有具有建設意義的,也有朝令夕改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更有甚者,如今看來令人啼笑皆非。

  例如,抽籤決定升級名額——1999年的乙級聯賽決賽階段比賽,綿陽豐谷靠著抽籤晉級八強;球員轉會“摘牌大會”——各隊將不需要的球員“掛牌”,對這位球員有意的球隊舉牌參與競標,但如果兩支球隊最終沒有談攏這筆交易,那這位球員就面臨無球可踢的風險,政策直到2005年才被取消;禁止國腳留洋——2001年,足協下令十強賽前禁止國腳去海外踢球,當時租借至英甲的張恩華只得回國效力。

  2001-2005年之間,足協兩度下令聯賽停止升降級,不僅聯賽品質下降,也導致假球現象頻發;2004年,足協曾限制俱樂部球隊擁有國腳的數量,但每次國家隊集訓,國腳人選都會變化,無法實行,政策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2024新年伊始,中國足協在其官網再次發佈新政,就俱樂部易地轉讓、商業冠名、新賽季外援人數等問題進行調整。這也是中國足協新任主席宋凱走馬上任之後的新年“三板斧”。

  然而這幾條新政也讓不少人十分恍惚,同樣引發爭議。因為就在短短三年前,時任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才要求俱樂部名稱去商業化,讓不少俱樂部喪失了一個重要營收渠道,面臨生存困境。

  新政發出當天下午,浙江職業足球俱樂部就馬不停蹄發佈了招商公告,向社會公開招募新賽季球隊的冠名企業或品牌,成都蓉城等俱樂部的公告也陸續跟進。可見大家苦無冠名久已。

  重啟俱樂部異地遷移,也同樣是一次“舊事重提”——中國足協曾于2016賽季開始禁止俱樂部異地遷移。

  30年來,中國職業足球有太多 “流浪球隊”的記憶,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2021賽季前解散的北京人和隊,其曾輾轉上海、陜西、貴州等多地。之後的禁止異地遷移讓一些俱樂部在遇到生存危機後只能解散。

  30年裏,中國職業足球可以説是在不斷試錯中前行,最終,無論是從競技水準、行業聲譽和商業價值等各項指標來看,幾乎均跌落谷底。足協一系列新政出臺,著實有些撥亂反正的味道。但到底有多少投資人願意去抄底和接盤,還要讓時間來作答。

  反腐:糞坑不治,蒼蠅不絕

  李鐵300萬“上位”國足主帥、1400萬踢衝超假球,陳戌源當選足協主席前晚就受賄60萬……上周,CCTV-1晚8點黃金檔播出的反腐專題片《持續發力 縱深推進》第四集,專門披露了足球領域腐敗案細節。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中國足球協會原黨委書記杜兆才、中國足協原主席陳戌源、國足原主教練李鐵在鏡頭前懺悔。

  回望中國足球職業化30年,反腐大戲並非只是當下的産物。從龔建平、陸俊、楊一民到南勇、謝亞龍,再到李鐵、陳戌源和杜兆才,前“腐”後繼。每一次反賭掃黑風暴,都在對新生的期待中消弭,接著又在下一個輪迴的年頭中沉淪。這次又是如何呢?

  早在2001年10月6日,中國足壇就爆發了“甲B五鼠”事件,浙江綠城0-6慘敗長春亞泰。賽後綠城俱樂部老總宋衛平宣佈開除隊內5名問題球員,同時向中國足協提交了一份“黑哨”名單。後來裁判龔建平被警方帶走,一年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然而這次反腐也在龔建平鋃鐺入獄後草草收場。

  2009年8月,公安部“反賭掃黑”專案組拉開了震蕩中國足壇的掃黑風暴序幕。隨之而來的是謝亞龍和南勇兩位原足協副主席因收受賄賂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0年6個月,罰金20萬元,以及申思、李明、江津、祁宏四名前國腳因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分別獲刑。此外,中國足協紀律委員會還連開38張罰單,對涉假球風波的俱樂部、工作人員等進行處罰。

  當時的足協領導班子幾乎一鍋端,其中不乏金哨裁判、韓日世界盃出線功臣等,涉案上百人,刑期最長的四年前才出獄。那次反腐之後,中國足球進入十年金元時代,瘋狂投入,聯賽熱火朝天,一派繁榮景象,但一到世界盃預選賽,就被打回原形。

  隨著2022年打“鐵”溯“源”風暴,中國足球又進入新一輪的反腐。刮骨後更要療傷,需要不斷加強監管,才能在各級球隊的競技層面上看到“療效”。反腐的警鐘,依舊需要長鳴不息。

  戰績:昔日龍爭虎鬥,如今菜雞互啄

  或許是近年來,國內俱樂部表現實在太糟心,讓很多球迷覺得,看中超純粹是“自虐”。

  80後的盧先生是西甲巴薩球迷,對於國內職業聯賽,除了本土的浙江FC還會記挂於心,其餘基本不看。

  “我曾經也看甲A聯賽,記得小時候班裏不少男生買大連萬達、北京國安、上海申花的球衣穿,我們也有范志毅、楊晨、孫繼海等本土足球偶像。”盧先生説,自己上小學的兒子如今是南韓球員孫興慜的球迷,週末他會陪兒子在電視機前看英超熱刺的比賽。

  盧先生兒子這個年紀的小球迷或許不知道,中國的足球俱樂部,曾經也是很強的,儘管在亞洲範圍內整體實力不如日韓,但也三次拿到過亞俱杯(亞冠前身)、亞冠冠軍。

  亞冠聯賽自1967年舉辦以來,截至目前共10支球隊拿過冠軍。其中中國的遼寧東藥足球隊(遼寧宏運的前身)曾在1989-1990賽季奪得亞俱杯冠軍,廣州恒大足球隊也曾于2013年、2015年兩獲亞冠聯賽冠軍。

  而上賽季唯一代表中超殺進亞冠16強的只有山東泰山隊,聯賽搞了三十年,對本土俱樂部毫無滋養,成績還不如職業化之前,可謂徹底的失敗。

  再看國家隊層面,1994年之前國足征戰亞洲,基本是準一流水準,亞洲盃是四強常客,世界盃週邊賽幾乎都與死敵鬥到魚死網破,否則也不會有兩個黑色三分鐘之説。再看近年來的國足戰績,已經淪為與泰國越南菜雞互啄的角色。過去三十年的高光時刻能拿出來反覆咀嚼的唯有韓日世界盃的預選賽。這幾天正在卡達開戰的亞洲盃,國足謹慎到甚至沒敢大聲喊出目標。

  如今,對於成績,不論是俱樂部,還是國家隊,國人的預期不斷降低,不求獎盃獎牌,只求踢得乾淨,踢得夠拼。

  青訓:肯下笨功夫,只見滬浙魯

  眼下,“青訓為重”已成為了國人的共識。中國足協日前也時隔多年在北京召開全國青少年冬訓動員會議,部署和推動2024年的全國足球青訓工作。

  “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已30餘年,但在國際足球賽場上依然舉步維艱,正是因為青少年足球仍存在訓練品質不高,青訓體系不健全,管理體制不合理,青少年球員文化和思想教育亟待加強的情況,客觀制約了國家隊水準提高。”中國足協主席宋凱在會上坦言,青少年足球工作要從急功近利向久久為功轉變,工作思路要從重競賽組織轉移到重視青少年訓練品質,從重比賽成績轉移到重視教練員和球員培養上去。

  説到青訓,就不得不提徐根寶。先後培養出武磊、顏駿淩、王燊超、曹赟定、李聖龍、楊世元、朱辰傑、蔣聖龍等近20名國腳的根寶基地,已是中國青訓的一塊招牌。還有山東泰山、浙江FC等一直在踏踏實實做青訓的俱樂部,已經成了中國職業足球裏的一股清流。

  青訓需要時間,非一朝一夕能結果。而一旦靜下心去鑽研,效果一定要比靠金錢、靠外援、靠歸化來得實在且長久,隔壁的日本足球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國足球最終能不能衝出國門,甚至衝出亞洲,還是要靠青少年整體水準的提高,要靠抓好青少年的訓練。

  這30年裏,我們似乎很長時間都沒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説,雖然意識到了,卻也總沒有耐心去付諸實踐。口號喊得震天響,最終卻流於表面、一地雞毛。如今,一切浮華已逝,是時候抓抓青訓了。

  范志毅:將軍已老,但願熱搜少

  央視官宣播出反腐紀錄片《持續發力 縱深推進》的當天,“李鐵對著鏡頭説非常後悔”和“老婆力勸范志毅出演《繁花》”的詞條同時登上了微網志熱搜。

  網友調侃,誰能想到,曾經在中國足壇叱吒風雲的兩人,退役多年後同時登上了央視,只不過一個上了CCTV8電視劇頻道大秀演技,一個則作為反腐典型在CCTV1綜合頻道的反腐專題片裏向觀眾公開懺悔。

  中國足球職業化30年,“范大將軍”一直在深度參與。前十年他是甲A聯賽最出色的球員之一,後二十年他是最出色的足球段子手。調侃中國足球的段子層出不窮,但始終是那一句“臉都不要了”,傳播度最廣。

  2021年,范志毅在吐槽大會再現金句吐槽中國男籃,再次引爆中國網際網路,不少沒有見過他踢球的年輕網友回懟,“國足這麼爛,你一個踢足球的,憑什麼噴打籃球的?”

  范志毅有沒有資格噴中國男籃仁者見仁,但球員時期的他也曾是全中國球迷的光。

  1995賽季,後衛范志毅變身前鋒代表申花出場22次轟入15粒進球,榮膺甲A聯賽金靴。誰敢橫刀立馬,唯我范大將軍。一時之間,“大將軍”的綽號傳遍大江南北。2001年,國足史無前例地從小組賽突圍殺入世界盃正賽,范志毅作為主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個人也因出色表現當選年度亞洲足球先生。

  那是中國足球職業化的第七年,全國球迷都以為,那是一個時代的開始。沒成想,卻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這些年,范志毅總是“住”在熱搜上,被反覆提起,也算是沾了國足的光。只要成績又突破了下限,他的“五字真言”就會被球迷們拿出來發泄怒氣。從這個層面講,或許球迷們還真的希望范志毅永遠不要再被提起。

  俱樂部:甲A十二羅漢只剩仨

  縱觀中國足球職業化30年,潮起潮又落,有球隊新生壯大,也有球隊被晾在沙灘上,再也無法重新起航。

  據統計,甲A元年的12支球隊,目前僅剩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和山東泰山還留在中超,曾經中超的八冠王廣州隊(原廣州恒大)在中甲風雨飄搖,還未通過新賽季的準入大關,其餘8支球隊更是早已成為歷史。

  金元足球時代,地産巨鱷一擲千金挖來巴西國腳保利尼奧、正值當打之年的奧斯卡、義大利名帥裏皮、卡納瓦羅等大量在歐洲足壇聲名顯赫的球員和教練,中超也因此一度被稱為“世界第六大聯賽”。

  在金元浪潮的裹挾之下,球隊爭相超前消費,殊不知危機早已悄然埋下。泡沫破碎後,投資企業撤資,球隊留下欠薪、欠稅等一地雞毛,除了宣告解散再無他法。

  據媒體統計,從2018賽季到2022賽季的五個賽季裏,中國足壇三級聯賽一共44支球隊解散。2019年,隊徽上印著“1955”字樣的延邊隊成為中國足球歷史上第一個因欠稅而倒下的俱樂部;2020賽季,江蘇蘇寧隊前腳剛加冕中超冠軍,後腳便宣佈解散;2022賽季,中甲昆山FC奪得中甲冠軍,結果球隊因為場內及場外因素,最終官宣解散。

  一些曾經的老牌球隊北京橙豐(貴州人和)、瀋陽六藥(廣州城)在嘗試過易地搬遷、改名換姓、甚至球員主動放棄部分拖欠薪水等種種辦法後,依然沒能換來生機。

  這中間,有著各種原因,政策方面的、不理性投資的、運營不善的……但如此高的消失率對於中國職業足球發展和足球文化建設,在世界足壇也極其罕見。

  球迷:罵不動了,唯有愛還在

  可以説,中國足球職業化的30年,也是中國球迷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30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紀初,無論是聯賽還是國家隊都曾給中國球迷帶來美好的回憶。

  甲A時代,以范志毅、孫繼海為代表的中國球員,無論是名氣還是實力都不輸如今在五大聯賽闖蕩的日韓球星;國家隊也曾帶來提前兩輪拿到世界盃入場券的意外之喜。本以為闖入世界盃是中國足球騰飛的開始,回頭卻發現只是巔峰消逝之前的迴光返照。

  接下來的20多年,中國足球總是在球迷快要失望透頂時喂上一顆糖,卻又在球迷剛嘗到甜頭時再潑盆冷水。

  2013年,國足在一場友誼賽中1比5慘敗給泰國後,范志毅一句“臉都不要了”引發了球迷的共鳴。彼時球迷還在努力消化中國足球已淪為亞洲二流的現實,痛罵之下更多的是希望有天能看到國足爭一口氣。

  眼看我們輸完泰國輸越南,球迷的心態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如今再看國足衝擊世界盃,球迷們早已能從容面對接下來的一整套流程——揭幕戰、生死戰、榮譽戰,到最後來年再戰。

  都説哀莫大於心死,但中國球迷已經錘鍊出無比強大的內心。調侃歸調侃,“退錢”歸“退錢”,説好了再也不看中國足球,最後還是在賽場搖旗吶喊,在電視機前捶胸頓足。

  無論在世界盃和五大聯賽中有多少支心儀球隊,中國足球都是最能牽動球迷喜怒和悲歡的存在。當資本離去,泡沫消退,一群人鋃鐺入獄,只剩下球迷仍懷揣對足球最單純的愛,在迷霧中努力尋找著中國足球未來的方向。

  足記:八千散盡,回味更心酸

  兩個月前的美加墨世界盃預選賽,中國客場打泰國,只有兩三家中國媒體在跟隊報道,以至於賽前新聞發佈會乾脆省略了中文翻譯環節。

  如此寒酸的場景,讓人不由想到20多年前的中國足球鼎盛時期,更覺心酸。

  中國足球媒體行業的壯大與1994年創立甲A聯賽差不多同步。足球職業化改革一時間成了社會熱詞,每年的昆明海埂基地冬訓期間大小賓館爆滿,大批全國各地湧來的體育記者在這裡尋找中國第一代職業球員的新聞素材。

  海埂是個新聞富礦,只要呆上幾天,看看訓練,找球員教練聊聊天,加上生活花絮和流傳的段子,這樣的報道鮮活生動很容易就成為熱門新聞。

  多位名將因為過不了12分鐘跑的體能關而未獲甲A參賽資格,媒體引發了12分鐘跑是否科學的大討論,最終這項測試還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迄今30年,足球記者的黃金年代大致是在前2/3階段,當時全國有“八千足記赴海埂”之説。

  國足歷史性打入2002世界盃是最高光時刻,那一年也誕生了足記的天價薪酬:《足球報》的女記者李響因與國足主帥米盧的特殊交情而被《體壇週報》以三百萬元報道十強賽三個月的條件挖走,這是足記的第一轉會身價,也從另一角度證明當時足球新聞競爭之激烈。

  這些年,儘管國足不斷跌破下限,卻始終未被徹底放棄,來自政府和民間的關注力度一如既往,為何追隨足球的記者群體越來越凋零?這個鍋其實不該全由足球背,更主要的原因是媒體行業自身遭遇的生存困境。

  其實,“八千足記”裏的確有很多人早已不再報道足球,甚至離開了新聞隊伍,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只是換了一種身份,繼續在為中國足球出力,有的轉型為足球俱樂部管理者,有的自己紮根民間組織業餘聯賽,有的變身青訓教頭,有的哪怕與足球無關,至少也仍是個默默的支援者。

  那是因為,每個熱愛中國足球的人,都期盼有生之年,能看到奇跡出現。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趙磊 應璐洋 伊志剛 宗倩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