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爾濱”火了,浙江老闆笑了!滑雪服、滑雪板訂單排到年後
發佈時間 | 2024-01-12 09:11:07    

   “爾濱”火了,冰雪運動,成為繼洗浴、看冰雕等“傳統保留項目”外,南方“小金豆”們在東北旅遊的第三個必打卡項目。

  與此同時,浙江老闆們也從這波東北冰雪熱中嗅到了商機——“爾濱”的熱度延伸到了浙江製造。“踩冒煙”的縫紉機、趕工的滑雪板……浙江企業對愛上冰雪運動的“小金豆”們,有求必應。連日來,潮新聞記者採訪發現,浙江的龐大産業鏈,讓滑雪裝備生産地圖已然清晰。

  冰雪消費,看“顏值”更看性價比

  身著亮麗的滑雪服,配上滑雪頭盔,手持雪仗、滑雪板……“爾濱”零下二三十度的雪場,被麻溜的“小金豆”們“攻佔”了。

  在體驗了人生第一次滑雪後,來自金華的小韓告訴潮新聞記者,她從老家背去了不少滑雪裝備。“頭盔、雪襪、手套、速幹服等都是幾十到上百元,在義烏小商品城官網Chinagoods就能方便買到。”據小韓統計,十余件滑雪裝備,自己花費千元。

  但這些裝備明顯還不夠。

  為了拍出南方人心目中的滑雪“大片”,於是她提前聯繫了亞布力滑雪場雪具商店,租好了滑雪裝備。“滑雪服的租賃價約100元/天,雪板200元/天。在那裏玩了3天,租賃花費並不算小。”小韓調侃,即便如此,店裏也都是客人,要想獲得心儀的裝備,基本靠“搶”。

  而與專業滑雪愛好者相比,像小韓這樣的花費,其實還只是零頭,“不到專業滑雪愛好者消費的十分之一。”

  2023年,南方姑娘瑤瑤和朋友去了兩次長白山,在朋友的帶動下,她也從遊客變成了滑雪愛好者。一塊雪板3000元,一副滑雪鏡2000元,一套滑雪服5000元,外加其他配件,瑤瑤為了裝備花了10000多元。

  確實,隨著東三省迎來大波遊客,冰雪遊讓雪場、周邊商鋪生意興榮。

  在吉林長白山度假區周邊開了多年雪具商店的王先生表示,今年來滑雪的南方“小金豆”人數有明顯增長,租裝備、買裝備的人很多。對首次來滑雪的人來説,他們更注重雪具的實用度和顏值,所以往往會租滑雪服、滑雪板,或是購買價格適中的雪具,正如“不是買不起,而是更求性價比”。

  “去年12月份可謂是銷售巔峰,受東北遊升溫的影響,營業額比以往同期上漲了近三成,一些熱門款式還出現售罄現象。”聊到滑雪裝備銷量,在吉林市從事雪具銷售十餘年的魏先生感受頗深——以前來購買的基本是熟客,部分還是“裝備黨”。這兩年,尤其是今年,來店選購的顧客則多為新人,南方“小金豆”和本地人都有。

  令魏先生印象深刻的是,很多顧客都有心儀商品,到店後會直接詢是否有貨,“有上述行為的新手佔多數,基本是看了短視頻博主推薦,購買款式也大同小異。部分消費者直接一下子就買了萬元級的滑雪裝備。”

  滑雪“運動清單”中的浙企身影

  與東北冰雪消費同樣火熱的,是遠隔千里之外的浙江冰雪裝備生産企業。當下,他們正在想辦法為急補單客戶優先發貨。“儘管早就預計到了這個冬季會大賣,但産品熱銷程度遠遠超乎我們預期。”一位企業負責人如是説。

  潮新聞記者採訪發現,今年浙産滑雪裝備産銷兩旺,多個工廠早已開啟趕工模式,有的訂單甚至一直排到了年後。其中,服裝類,則是影響最直接的一個産業。

  具有服裝製作優勢的浙江嘉興,集聚著不少滑雪服、衝鋒衣等製造企業。比如阿爾派妮,原本是家捷克企業,至今已經落戶20多年,和國內中大型的滑雪場基本上都有合作。作為一家綜合性滑雪裝備製造企業,原本滑雪服生産主要是面向全國各大滑雪場租賃用服、滑雪教練服等專業市場,而這個冬天,則需要面向大量涌入的遊客購買群體。這,在往年並不多見。

  “我去哈爾濱,這款滑雪服能否抵擋零下三十度的低溫?”這是阿爾派妮銷售部負責人計國源最近經常聽到的客戶詢問。這個冬天,對銷售崗而言,最明顯的區別是,家庭旅遊比例較高,成人、兒童滑雪服都好賣。而在往年,滑雪服的購買主力為專業競技類群體,或者滑雪資深愛好者。

  潮新聞在阿爾派妮官方旗艦店看到,顏色艷麗的滑雪服更受這屆消費者青睞。比如兒童款的橙色、綠色;女士款玫紅色、大紅色暢銷;男士款主打藍色等。

  計國源向潮新聞分析,從下單喜好看,一般遊客對滑雪服功能性要求不高,更關注“滑雪服能否扛凍或是拍照漂不漂亮”,所以1000元以下價格親民的滑雪服是主推款。

  綜合天貓、京東和1688平臺等線上平臺,阿爾派妮銷量較2018-2019年冬季翻了不止一倍。訂單火爆遠超預期,這也讓計國源犯難——滑雪服不同於普通襯衫、T恤,製作工藝複雜,不少原料都需要特殊定制。比如防水YKK拉鏈需要額外定制,防水透氣的布料需要貼膜,整個製作週期時間較長。所以有些款式,已經供不應銷。

  眼下,阿爾派妮生産車間裏,工人們正在趕工。像這樣的浙企還有很多,能否在農曆新年前交貨,考驗著浙江産能。

  與此同時,“爾濱”旅遊熱帶來的産業影響,也遠不止服裝,而是延伸到了浙江製造的多個領域。

  潮新聞記者走訪發現,滑雪“運動清單”中不乏浙企身影。滑雪服、滑雪板、雪鞋、雪仗、雪鏡……在非冰雪之鄉的浙江,卻有著龐大的冰雪裝備産業鏈。

  塑膠模具産業見長的台州黃岩,不乏生産滑雪板、滑雪橇的模具企業。此類塑膠滑雪産品,也是當下台州各大企業的熱銷品。海運出口便利的寧波,則聚集一大批雪具外貿企業。素有“中國運動杖之鄉”的寧海,全國出口的10根滑雪杖就有7根産自這裡,有的企業每天産量達8000到10000根。

  涉足冰雪裝備,浙江有何底氣

  浙江民眾對冰雪運動並非普遍擅長,但是“爾濱”實實在在帶火了浙産滑雪裝備。

  對此,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潘毅剛為潮新聞分析説,一方面,浙江産業結構以紡織、服裝、鞋帽等輕工業為主,由於製作工藝相近,産業基礎支援了我省發展冰雪裝備産業;另一方面,浙江企業市場敏銳度高,能夠迅速嗅到商機,“快速反應接單,就吃到滑雪熱的紅利。”

  浙江深厚的製造基礎,也正是吸引阿爾派妮在嘉興紮根20餘年的原因之一。計國源向潮新聞透露,選址考慮主要也是因為浙江産業鏈發達,柯橋有布料供應商、嘉興負責後道加工、義烏提供輔料等,“産業帶優勢是浙江數十年累積的,其他地方很難與其競爭。”

  浙産冰雪裝備涉足廣泛的背後,也是潛在的巨大市場需求。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4)》指出,預計2023-2024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閒旅遊人數有望首次超過4億人次,我國冰雪休閒旅遊收入有望達到5500億元。

  消費需求強勢復蘇,同時也考驗著浙江製造的應變能力。“嗅覺”靈敏的浙企發揮産業基礎優勢,齊聚冰雪裝備上下游企業,為滑雪裝備多樣性提供更多可能。

  潘毅剛向潮新聞記者表示,儘管當下冰雪經濟火熱,但並不建議盲目扎堆佈局相關裝備製造,應當關注到産業鏈中附加值更好的細分類市場,比如服務鏈,這對浙企來説會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吳越 商澤陽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