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如何破解教育技術變革和應用的困境?這場論壇幹貨滿滿
發佈時間 | 2024-01-11 16:58:51    

   近日,“智慧技術驅動教育實踐創新變革”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舉行。來自全國科研院校、基礎教育、企事業單位等120余位專家學者和高校碩博生參加論壇。

6.jpg

  會上,著名學者、陜西師範大學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作《思維型教學理論引領“技術賦能教學”》主旨報告,闡述當前基礎教育創新能力培養所面臨的挑戰、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創造力本質和內涵、以及技術賦能教學的現狀等問題。

5.jpg

  胡教授認為“沒有教學思想引領的教育技術變革最終都很難成功,教育技術的應用核心在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引發在場專家學者的廣泛共鳴。

4.jpg

  本次論壇的召集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副院長董艷教授告訴記者,胡教授的觀點直接擊中了當前教育技術變革和應用的困境,也是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更多的學者、産業界人士一起努力去解決。

3.jpg

  對此,浙江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艷教授認為,教育技術的變革,特別是生成性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已經是一種發展趨勢,但不當的AI技術應用可能會加重“糟糕的教學”,加重歧視和偏見等。需要主管部門以及相關參與人員的智慧參與,制定相關的政策,避免相應風險。《開放教育研究》雜誌主編徐輝富呼籲,專家學者要關注生成性人工智慧對教育的多方面影響。《現代遠端教育研究》雜誌編輯汪燕建議研究者圍繞教育強國建設研究、生成式人工智慧教育、數字素養與技能發展等開展研究,為教育政策制定與實踐開展提供指導。

  研討會上,專家們普遍看好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肇慶學院副校長肖起清教授認為,教育與技術進步不僅要同步,而且要積極融合。教育技術應提高弱勢群體受教育機會、重視技能培訓、重視學前教育等。

2.jpg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副教務長、未來教育學院副院長孫波教授告訴記者,未來教育技術的持續創新與應用需要培養更多創新型師資,讓學生和教師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給教育帶來的變革。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學院,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教育人才,特別強調適應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變革。

1.jpg

  廣州市天河區教師發展中心趙霞介紹説,當前教育技術領域的無感知數據採集與智慧批改、課堂學情統計、學生桌面直播等在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區不少中小學已經應用。未來的教師一定要主動適應人工智慧帶給教育的機遇與挑戰,主動擁抱數字教育、智慧教育。

  據了解,廣東智匯教育科技發展研究院隊研發的小樂秒閱課堂系統已在廣東省多所學校落地,在課堂滿意度、教師減負等方面應用效果卓著。

  “教育技術的應用最終要驅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人工智慧可以推動教育創新,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和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鄭婭峰告訴記者。對於該觀點,華南師範大學教育資訊學院鐘柏昌教授表示贊同,並以項目是學習為主題,分享了跨學科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以及存在的問題,呼籲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培養面向4C創新能力需求的教育創新實踐模式。

  關於項目式教學的應用,在我國不同地區高校、開放大學體系以及中小學都有較為深入的實踐與探索。西南財經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聯合在該校開展了多年實踐探索。該校教務處副處長廖春華研究員告訴記者,西南財經大學有20多位教師參加本次論壇,分享了該校在新財經背景下項目式教學與學科融合的探索,為其他高校提供了借鑒。

  廣東開放大學王建根教授分享了他們以項目式為突破開展的教育教學實踐成果。據介紹,該校校長主持的“混合多元、學養結合、智慧助老”的老年教育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獲2023年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浙江開放大學資源中心主任余燕芳研究員介紹了該校基於項目式的開放教育學習資源建設情況,特別是元宇宙、裸眼3D等技術在未來資源建設中的發展前景以及現實路徑。

  深圳鹽田教科院副院長陳尚寶介紹了,教科院組織全區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的學校開展項目式學習的變革之路,思考如何從學與教方式的深度變革等探索區域育人的新樣態。深圳鹽田山海學校的王樹宏校長重點介紹了“指向兒童完整生活的跨學科教學實踐探索”的具體內容,該項目也獲得了2023年國家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深圳鹽田樂群實驗小學曾煥校長從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技術實現、實踐案例、未來發展四個方面分享了該校基於AI分析的循證課堂實踐。廣東江門鶴華中學副校長溫雷英、成都列五中學伍鳳芝分別介紹了該校學科教育項目式學習、思維培養的實踐。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教育發展研究院胡美如介紹了英語單元跨學科項目化學習設計的探索,她倡導以真實情境下的理解、實踐、遷移、創新等學習活動為路徑,建構知識,探究主題意義,解決真實問題的跨學科綜合學習歷程,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與産出,提升英語學科素養。

  據了解,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學院、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教務處聯合主辦,北京開放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廣東智匯教育科技發展研究院協辦。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夏現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