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小寒將至,等風來,待花開,盼年到
發佈時間 | 2024-01-05 13:53:43    

   這段時間,杭城人一直坐等“風”來,吹散霧霾。

  風來了,也帶來了一個更寒冷的消息——明天(1月6日),我們將迎來小寒節氣。

  小寒,2024年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起點,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也讓我們對團圓有了更濃的期盼。本期“談個天”,我們來聊聊小寒節氣,寒冷的日子裏,一起等風來,待花開,盼年到。

  聊之前先提個醒,最近大家寫年份的時候可別搞錯了,特別説到“今年明年”的時候。

  等風來,風吹霧霾

  之所以對冷空氣有期待,那應該是因為它能吹走霧霾吧。

  雨趕在風之前,先落下來了。前幾天夜裏,杭城下了場小雨,是不是有種久違的感覺?自入秋以來,下雨的日子就不多,一向以溫潤著稱的杭城,卻乾燥得像大西北。最近霧、霾持續,説到底,雨水少是一個重要原因。

  其實,不光是我個人的感覺,近日,中國天氣網“2023年度城市天氣‘最’榜單出爐”,杭州上了兩個榜:年度最“火熱”城市排行榜上,杭州高溫日數達39天,位居第九,但金華比杭州還要多3天。

  還有一個就是年度最“乾渴”城市榜單,杭州以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22%,排名第十。

  總有人會説,晴天難道不好嗎?也不是,但有時雨水能解決不少問題。像這兩天,經過雨水沖刷後的空氣品質明顯得到了改善。

  明天(1月6日),冷空氣又要來了,有風雨也有降溫,但風雨不大,降溫有限。畫外音就是,靜穩的天氣條件很難被打破,霾天氣暫時難消散。

  冷空氣連小寒的面子都不給嗎?按理,小寒節氣,標誌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來了。對杭州來説,1月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不光有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人們常説的“冷在三九四九”也在這個月。

  但是,這幾年杭城小寒不寒,甚至小暖,也是常有的事。印象最深的是2020年,小寒節氣當天杭城最高氣溫達到24.5℃,説像春天都謙虛了。當然,不正常的回溫之後,很快,一場斷崖式的降溫就為小寒挽回了顏面。

  每年一到小寒節氣,在氣象界發酵多年的那個老話題,免不了要被拿出來説一遍——“小寒”和“大寒”誰更冷?

  其實,真的不用較真,冷不冷,關鍵還要看冷空氣的實力,每年答案都不同。

  待花開,花信如約

  風守信而來,花也應約而放。明天小寒節氣,風便有了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古人認為,花,是風“喚醒”的,花是季節時令到來的信使,叫“花信”,隨著花信而至的風,則叫“花信風”。

  古人根據大自然的變化,在此時開放的花卉中遴選出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卉,作為這一節候的代表,對應一種花信。從小寒到穀雨的8個節氣裏,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一候都會喚醒一種花,始於梅花,終於楝花,稱之為“二十四番花信風”。

  小寒節氣依次是一候梅花、二候山茶和三候水仙。也就是説,從明天開始,風先喚醒梅花,然後依次是山茶花和水仙花。

  不過,在現實中,花並沒有按照和風之間的“約定”如期綻放。就拿杭城來説,眼下風“喚醒”的並非是真正的梅花,而是蠟梅。雖然,蠟梅、梅花名字裏都帶“梅”,其實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兩種木本植物花卉。

  説到蠟梅,在臨安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一種夏天開的蠟梅,被稱為植物王國中的“熊貓”。夏蠟梅的花朵比冬臘梅要大得多,像是長在樹上的“迷你版荷花”,因此還有著“陸上荷花”的美名。

  其實我一直很疑惑,花信風為何不是從春天開始,而是小寒?

  或許,在古人看來,在最寒冷的日子裏,以花開記載時光,一寸一寸走到春暖花開時,歲月含香,還多了些許期待。

  杭城真正的梅花,得等到1月底2月初才會陸續開放,等到那個時候,年也近了。

  盼年到,年味漸濃

  小寒節氣吃什麼?似乎並不像冬至那麼南北統一,吃餃子或餛飩。

  南京人有吃菜飯的傳統,最傳統的做法,是用矮腳黃青菜、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加上糯米、生薑粒一起煮成菜飯,有點像“臘八粥”的做法;廣州人則習慣於在小寒的早上吃一碗香噴噴的糯米飯。

  至於杭州人嘛,問了一圈身邊的老杭州,有説吃骨頭飯,有説喝臘八粥,也有問熬膏方算不算?好像還真沒個統一標準。

  其實不難發現,小寒節氣,大多數地方吃的都圍繞一個“飯”字。

  最近,王家衛導演的電視劇《繁花》正在熱播,火的不僅是胡歌同款西裝,還有那一碗“寶總泡飯”。

  其實,杭州人也愛吃泡飯。冬天,杭州人的餐桌上總少不了一兩隻醬鴨兒的,切剩下的邊角料和青菜、冷飯往鍋裏一扔,熱氣騰騰的泡飯就著醬鴨的鹹香,美滋滋的。吃得質樸些的,就開水泡冷飯,配點醬菜,也很落胃。

  劇中,汪小姐説,外面的東西再好吃,總歸排骨年糕不好比的。

  浙江人不習慣這麼吃,還是更喜歡來一碗接地氣的年糕菜泡飯,當然,一定要放一勺豬油,那才是靈魂所在。

  同事是紹興人,她説,年糕泡飯配“油豆腐凍肉”,絕對稱得上是冬天早餐裏的頂配。

  天冷的時候,家裏一定會燒一大碗油豆腐肉,多次加熱後,肉的鮮香就完全融合在油豆腐裏。早上的時候,直接夾起一塊冷的油豆腐連著肉凍,一起“捂”到泡飯裏,一兩塊油豆腐就能幹掉一大碗泡飯。尤其過年的時候,連著兩三天這麼吃都吃不膩。

  小寒一到,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天雖冷,卻充滿了期待。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段羅君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