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銀縷梅回到清涼峰!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浙江和時間賽跑
發佈時間 | 2023-12-29 09:33:20    

   冬日,攀上浙江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處,積雪很厚。在臨安區昌化鎮清涼峰管理局的監控攝像頭裏,一片白茫茫的山林間,不時有幾頭梅花鹿穿梭其間。“這裡可是寶庫!在北坡,海拔790米左右的山脊兩側,曾發現成片有‘木本大熊貓’之稱的銀縷梅。”據保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經繁育保護後,如今成功栽回50余株,“清涼峰作為華東地區‘基因物種寶庫’的名頭,日益響亮。”

  浙江植物資源豐富,有高等植物(即苔蘚植物、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等有胚植物)6100余種,約佔全國總數的17%。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15種,是全國12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分佈中心之一。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保護,浙江有哪些作為?

  在近日舉辦的2023浙江省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暨BGCI珍稀瀕危植物綜合保護培訓班上,70余名專家齊聚清涼峰,給出答案。

  合力搶救“極危物種”

  “回歸”清涼峰的銀縷梅,與恐龍同歲,絢爛了6500萬個年頭,被稱為植物界“活化石”。

  “極美!”研究銀縷梅多年的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焦潔潔如此評價。這一從遠古生存至今的被子植物,高達4至5米的樹榦上帶著獨特的綠色斑紋。早春盛開時蕊頂鮮紅、銀絲縷縷,不見一片葉子。而到了晚秋,葉片曳曳、斑斕多彩,牽著一縷沉香。

  但這種美十分罕見。

  據悉,銀縷梅的野生種群分佈極為狹窄,僅星散于浙江西北部、江蘇南部及安徽中部,是國家第一批公佈(1999年)的51種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之一,並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物種。

  銀縷梅(浙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焦潔潔供圖)

  “它在自然條件下,開花、結果都極為不易。”焦潔潔介紹道,銀縷梅雌雄花異熟,等雌蕊成熟,雄蕊已經枯敗。開花還分大小年,“三年始得一盛開”。若再遇上狂風一吹、大雨一打,本就不簡單的自我繁殖便會變得更為複雜。銀縷梅還特別容易遭受病蟲害,常見蟲癭,制約生長和開花結果,“屬於植物的弱勢種類”。

  最致命的當屬人為毀壞。據焦潔潔回憶,曾在寧波發現的兩株銀縷梅,“再去看時竟被人砍了”。

  此外,科學家雖已摸索出一整套成熟的繁育技術體系——包括採種、篩選、消毒、儲藏、播種,以及扦插、嫁接等在內。“但想要真正實現拯救珍稀瀕危植物,還必須從實驗室走向野外,實現大規模培育成長。”業內人士表示。

  甚至,發現珍稀瀕危植物本就是難點。

  如今,我國急缺“植物分類學”專家,該專業學生亦是寥寥無幾。“一棵樹的生長週期長達幾十年,研究一棵樹,一輩子就搭進去了。”會上,多位專家坦言,“能白天滿山跑、晚上靜心學的人,畢竟少。”

  據悉,截至2023年12月,共四萬餘種樹種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發佈。根據英國皇家植物園近期發佈的報告,全球有超過3/4的未知植物物種已經面臨滅絕的危險。我國作為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近1/6至1/5的本土植物正面臨嚴重威脅,其中包括許多重要的經濟植物與藥用植物。

  “滅絕還會滋生滅絕。”BGCI(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中國辦公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文香英告訴記者,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引發連鎖反應。在她看來,目前實施搶救保護的植物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保護之路很長,需要大家攜手共進”。

  “地球獨子”不再孤單

  這場與時間的賽跑,浙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以普陀鵝耳櫪為例,作為浙江特有種,因自花授粉難、曾經的大肆砍伐,僅有一株原生母樹孤獨佇立在舟山普陀島佛頂山,迄今樹齡250餘年。

  經過40多年對母樹“無微不至”的保護,以及對致瀕機理、種苗繁育等展開科研攻關,眼下,普陀鵝耳櫪“從一棵成為萬棵”。儘管距離擺脫瀕危滅絕的目標還很遙遠,但曾經被稱為“地球獨子”的這一物種,已不再孤單。

  舟山市林業科學研究院趙穎告訴記者,如今在舟山公園、學校等地,也能看見普陀鵝耳櫪,這一珍貴物種已回到百姓身邊。

  早在2017年,浙江省林業局就開始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與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省林科院、舟山市林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對百山祖冷杉、普陀鵝耳櫪、銀縷梅等37種珍稀瀕危物種開展搶救保護,通過人工繁育、棲息地改良、野化放歸、就地或遷地保護等措施,促進了瀕危物種種群擴大或重建。

  2022年,浙江明確提出:“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建立生物遺傳樣本庫”。

  錢江源-百山祖國家公園、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杭州植物園等一批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堅持保護優先,推進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生境恢復和改善,強化集中遷地保護基地建設和完善,保護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物種50個以上。

  野生動植物是全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工作也需要國際協作。自2014年起,浙江省就與BGCI(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開展合作,雙方共同開展了包括天目鐵木、銀縷梅、景寧木蘭等9種瀕危植物的綜合保護行動,在提高我省植物保護意識、培養保護人才、推動植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

  名詞解釋

  BGCI(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

  成立於1987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多樣性保護機構。

  為進一步從全球角度有效保護中國豐富的植物多樣性,BGCI于2007年成立了中國項目辦公室,並從2008年開始,每年在中國開展10個左右瀕危樹木保護項目,與國內各植物園、林業部門、大學等機構開展合作。目前,通過各方努力,已對我國70多種瀕危樹木實施了保護,並面向2000多位科研技術人員開展了植物保護前沿技術指導,提高了公眾對植物與環境的保護意識。

來源:潮新聞    | 撰稿: 謝丹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