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別讓謠言寒了捐獻者的心
發佈時間 | 2023-12-28 15:17:43    

   “捐助甘肅震區鵝(羽絨服),看視頻就知道貨不一般。”近日,有用戶在二手交易平臺出售宣稱為賑災物資的羽絨服。12月26日晚,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發表嚴正聲明,稱該資訊不實,捐贈的2001件羽絨服已運達甘肅積石山地震災區。涉事平臺回應,係用戶蹭熱點引流售賣羽絨服,已下架商品,並對賬號永久封禁。12月27日晚,安徽宿州市公安局發佈通報稱造謠者已被刑拘。

  甘肅積石山發生地震後,全國人民都牽掛災區百姓。時值寒冬,愛心企業和個人,紛紛向災區捐贈禦寒物資,其中就有上海一企業向災區捐贈羽絨服。由於這一品牌的羽絨服較為高檔,在捐贈之時,就有網友擔心災區群眾穿不上,故而對這一批羽絨服的去向更為關注。毫無疑問,該用戶正是抓住公眾的這一心理,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編造謊言。

  造謠者聲稱所賣羽絨服為賑災物資,無疑在暗示羽絨服已經中途轉手。子虛烏有的謠言,傷害了捐贈者的善意,也讓災民寒心。不僅衝擊公眾對公益事業的信任,也是在給災後重建工作添亂。挑起公眾與政府、慈善組織之間的對立情緒,造成的惡劣影響,已經不是下架商品能夠挽回的。

  每一次災情出現,總有無良之徒借機生事。截至12月23日,甘肅已經依法行政處罰編造地震謠言的網民11人、批評教育105人。救災時間緊任務重,還得花精力辟謠,實在令人憤怒。公眾有權利監督愛心款項和物資的去向,但也要提防別有用心之輩,趁機消費災難。信口開河的生意,蝕掉的是誠信之本,最終要付出法律代價。

來源:北京晚報    | 撰稿:李霞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