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取消小客車限行限牌到時機了?浙江省發改委正在徵求意見
發佈時間 | 2023-12-21 16:38:52    

   12月19日,浙江省發改委發佈關於公開徵求《關於進一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政策(徵求意見稿)》意見建議的通知,第36條改善傳統消費中提到:推動杭州市有序取消小客車限行限牌等政策。

  這也引起了杭州市民的廣泛關注,杭州是要取消小客車限行限牌了嗎?

  隨後,潮新聞記者也聯繫浙江省發改委相關部門,對方表示方案現在還在徵求意見的階段,一切以最後發佈的版本為準。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就曾經傳出過“杭州要取消小客車限行限牌”的消息。

  早在2022年2月,杭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就提到:杭州將健全智慧交通體系,率先探索取消“錯峰限行”和優化替代的政策舉措。

  限行措施是存是廢,一直以來都是杭州市民最為關心的問題。

  錯峰限行13年,路好了選擇也更多了

  2011年9月23日下午,杭州市政府宣佈從當年10月8日早上7點起,杭州正式邁入“錯峰限行”時間。為什麼要限?當時就曾引發過大討論。

  發佈會上杭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這樣解釋:出臺這個政策,有許多背景——彼時杭州機動車已連續23個月增量突破萬輛大關;《2010年杭州市年度交通發展報告》顯示,杭州市主城中心區域、城西區域高峰期半數以上道路車速在20公里/小時以下;根據調查,杭州市民平均每天要花34分鐘上班,在全國50個城市中名列第八;還有包括地鐵等大批重點工程集中在建,交通運作面臨嚴峻考驗。

  2014年3月26日零時起,杭州實行小客車總量調控措施,即“限牌”政策。同年5月5日起,錯峰限行升級:限行時間增加,非浙A機動車全號段限行。

  十多年過去了,尤其是乘著杭州亞運會的東風,杭州的城市基礎建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空港高架、東湖路北延、秋石快速路北延、錢塘快速路……一條條快速路的建設完成,一張總長500公里、通達“東西南北中”十城區的快速路網托起了大杭州“45分鐘”時空圈,極大地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

  杭州地鐵運營里程達516公里,地鐵線路達12條,運營車站262座,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城市軌道交通骨幹網路,實現了十城區全覆蓋,後續還有152.9公里的四期工程。建成後,杭州市軌道交通網路將達669公里。

  加之城市智慧管理的逐步升級,新形勢下的交通組織管理措施,都到了需要商榷和更新的時候。

  錯峰限行政策也隨之開始了“降級”。

  2019年7月29日起,部分開放非浙A號牌小型客車工作日高峰時段在限行區內通行。2021年3月1日再次調整:新增“浙A區域號牌”小客車限行範圍和時段,調整“非浙A號牌”小客車限行範圍和時段,非浙A急事通次數增加至24次。2022年6月起,西湖景區不再執行單雙號限行措施。

  調整錯峰限行整一年,擁堵時間變少了

  2022年12月21日,杭州交警發佈公告調整錯峰限行政策:地面道路暫停錯峰限行措施,快速路錯峰限行保持不變,恢復時間將根據交通運作情況另行發佈。

  杭州亞運會期間,曾經短暫的恢復了限行措施。盛會結束後,又回歸了常態化錯峰限行政策。

  到今天,算起來正好滿一年。那麼這一年,杭州的路有變更堵嗎?

  通過杭州市交通擁堵指數實時監測平臺的數據,考慮到疫情以及亞運會的因素,我們各選取了3月和11月的三個週一早晚高峰進行了對比。

  如果以交通擁堵指數超過3為出現擁堵,3月6日早高峰從7:40持續到了10:40,共3個小時,最高點出現在9:10,為5.3達輕度擁堵;晚高峰從17:10持續到19:05,共2個小時,最高點出現在17:55,為6.04達中度擁堵。

  11月13日,早高峰為7:55-8:55,持續1個小時,最高點為8:25的5.05,輕度擁堵;晚高峰為17:30-18:35,差不多1個小時,最高點為18:05的5.35,輕度擁堵。

  3月平均早高峰持續148分鐘,高點出現在8:30-9:15之間,平均最高點為5.4;平均晚高峰持續130分鐘,高點出現在17:50-18:10之間,平均最高點為6.87。

  11月平均早高峰持續60分鐘,高點出現在8:25-8:35之間,平均最高點為4.5;平均晚高峰持續45分鐘,高點出現在17:55-18:05之間,平均最高點為5.37。

  可以明顯看到,早晚高峰的持續時間有明顯的下降,且擁堵指數也持續走低。

  開了十多年計程車的王麗青感覺現在道路也不是很堵,“擁堵指數應該和之前差不多吧。”她説,“可能是我們計程車司機天天在路上跑,對堵的忍耐程度比較高。”

  她感覺,現在跟之前相比道路狀況好了很多,以前城市基礎建設比較多,一條路封一兩個車道,到了某個瓶頸點,容易堵牢,現在路面建設基本做好了,整體路況比以前好很多。

  “雖然這幾年杭州常住人口在增加,私家車數量也在上漲,但除了商業區和景區,我感覺路上的人和車並沒有增加很多,估計是地鐵分擔了相當一部分客流,這對司機來説是好事。”

  取消限號前,須做好疏通準備

  “對交通需求進行管理,不僅僅只有限行限牌這種‘削峰’方式,也可以實施彈性工作時間、錯峰上下班等。”杭州城市規劃專家湯海孺曾在接受本端記者採訪時説到,限行限牌政策在有效消減存量機動車出行量的同時,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因為限行,造成家庭出行不便,很多家庭出現了購置第二輛車的需求。鼓勵減排之下,因新能源車不限牌,也造成綠牌車大量增加。這些都跟限行限牌的初衷背道而馳。”

  城市快速路網和軌道交通線網的形成,交通的供給能力相比10多年前已經大大提升,具備了取消限行限牌的先決條件。同時,杭州軌道交通線網雖然已經形成,但客流量還沒有上來,很多線路或遠郊線段載客量還有很大餘地,為替代開車出行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湯海孺表示,一旦取消,就意味著政府把機動車出行的權利交還給出行者,由出行者根據交通狀況及自己的需求自行選擇,“這將是政府交通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大轉型。”

  城市居民出行是多方式的,杭州現在每天約有2000萬人次需要出行,平均每個人出行時間單程在30分鐘左右,平均出行距離8公里左右。因此需要軌道交通、常規公共交通、個體機動車、慢行等多種交通方式來分擔。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方式出行比例中公交分擔率在18%——23%(各區域會有所不同),而小汽車的出行比例高達27%。對於杭州這類特大城市,小汽車在全方式的出行中較為合理的佔比應低於20%。

  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朱小康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取消限行前還應充分考慮20%出行者受限和局部擁堵的平衡關係。

  在軌道交通快速發展過程中,機動車、常規公共交通如何與之協調,需要持續、動態關注。這不僅是交通結構是否合理的問題,也是政府財政能否可持續的問題。

  朱小康建議,杭州可以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檢測早晚高峰杭州在途的車輛,可以基於居民或管理者對擁堵的容忍程度,以及擁堵的空間分佈情況,確定一個合理的在途車輛總數閾值,作為決策參數,“並且可以在織密支路網上動動腦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盛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