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甘肅積石山縣第一批活動板房正在搭建 救援物資全力支援
發佈時間 | 2023-12-21 10:01:27    

   積石山地震發生後,住房城鄉建設部抽調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9人,組成專家組趕赴災區,指導支援災區開展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受損情況摸排、房屋建築應急評估、市政設施搶險搶修等工作。

  甘肅、青海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組織專業技術力量,赴災區開展震後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應急評估。

  積石山縣第一批活動板房正在搭建

  隨著甘肅積石山縣進入到傷員救治和受災群眾生活安置階段,第一批活動板房開始進入搭建階段。

  總臺央視記者 孫淵:在積石山縣地震災區的第一批活動板房施工現場,淩晨溫度已經達到零下14、15℃,但是這裡的施工工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20日晚上九點多,第一批54個板房開始陸續運到積石山縣的陶家村,淩晨兩點左右,這裡已經搭起了20多間房屋。

  甘肅建投七建集團直屬公司生産經理 馬雲飛:這個房子的面積是18個平方,3米乘6米,能住4到6個人。房子我們用的是保溫岩棉材料,屬於A級防火等級的材料。取暖問題考慮用電暖氣。我們下一步考慮也要把水引進來,包括電。老百姓只要進來打掃打掃房間,完全可以達到入住條件。

  總臺央視記者 孫淵:就在活動板房搭建的同時,電力工人已經開始了同步佈線。

  國網臨夏供電公司城區分公司經理 陳傑:按照常規來説,整個的板房區搭建完成以後,我們才會開始按部就班進行電力電源的接入工作。但是現在時間非常緊張,我們已經沒有時間按照常規的手段去施工,所以現在他們的板房是一邊搭一邊建,我們的電源就要一邊往裏面接,現在也是爭取整個板房區建成的同時,我們供電的保障工作也能同步完成。

  板房區建好後,哪些人可以住進來,也是大家很關注的問題,對此記者也採訪了陶家村所在鄉的黨委書記。

  積石山縣劉集鄉黨委書記 馬學義:活動板房主要是優先考慮安置老弱病殘、孕婦、小孩,以及房屋全部倒塌的這些人。

  就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也碰到了當地村民前來參觀,對於這些板房他們也充滿了期待。

  救援物資全力支援 保障受災群眾生活

  地震發生後,各方力量緊急支援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武警、消防、醫療等力量分批次進入積石山縣,為災區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大河家鎮大河村安置點是積石山地震災區最大的受災群眾安置點,安置點的各項基礎服務都在不斷完善。地震發生後,野外流動醫院連夜搭建啟用,震後第一天就為在地震中骨折、外傷的群眾進行了診治。

  甘肅省人民醫院野外流動醫院主任醫師 隊長 郝相勇:19日總共接待了70多名患者,主要還是以創傷為主,另外有些人會傷到椎體。20日還涉及一個大面積感冒的情況,另外有一些腹瀉的患者。

  針對安置點情況的變化,醫院也配備了相應的退燒藥和感冒藥品,並準備了大量應急物品。

  棉衣棉被小火爐 防寒物資暖人心

  在此次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積石山縣大河家鎮,援助物資正在陸續送抵受災群眾手中,當地持續低溫天氣,防寒保暖品成為災區最緊缺物資之一。

  一大早,一批專門給災區小朋友的棉被送到了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康吊村,在臨時安置點小朋友們正在排隊依次領取。康吊村作為此次地震受災最為嚴重的一個村,有18人在地震中遇難,村內所有房屋全部不同程度受損,821戶4035人分別安置在5個集中安置點和一些零散的安置點內。眼下在調配充足棉衣棉被的同時,物資車還拉來了小火爐,解決大家的防寒問題。

  根據現場工作人員初步統計,積石山縣大河家鎮下一步還急需棉帳篷2200頂,小火爐1000套,床和棉被4000床左右。目前,中央定點、甘肅省和東西部協作對口省份的各類救災物資還在陸續運抵災區。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 撰稿:辛文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