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甘肅積石山震後48小時:一步步慢慢走,一天天好起來
發佈時間 | 2023-12-21 09:00:49    

   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20日9時,地震已造成甘肅113人遇難,782人受傷。

  夜晚、低溫、高原……這些不利因素疊加,給震中的人民帶來了艱難考驗。與此同時,救援力量風馳電掣而來,也帶給他們了新的希望。

  帳篷、棉被、軍大衣、電熱毯、礦泉水、速食麵……在地震發生後的48小時裏,地震中的老百姓,從驚魂未定,到茫然無措,再到有序自救,以及等來救援,災後的生活正有序回到正軌。

  “照顧好村民的生活,平安度過這個冬天,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康吊村委會副主任蘇曉明抱著積極心態:路一步步慢慢走,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凜冬中的地震“突襲”

  一陣陣劇烈晃動,打破了甘肅積石山縣深夜的寧靜,也打破了這裡百姓們原本平靜的生活。

  “一輛電車開去上面的安置點,一輛留在這裡。”站在康吊小學門前安置點出口,蘇曉明對電話那頭不斷地吩咐著,從村委會調來兩台油電混合汽車,外接插座,供村民充電用。

  蘇曉明同時也是康吊村下屬二社、三社的日常聯繫人。積石山6.2級地震,康吊村幾乎所有房屋出現不同程度破損,其中二社、三社受災最為嚴重。

  “地震發生後,我趕忙把老婆小孩還有父母從家裏轉移出來,慌亂中扯了兩條被子給他們裹著取暖,用車把人送到開闊地帶。”蘇曉明説,來不及遲疑,自己馬上轉身投入到其他村民的轉移救助工作中。

  幾乎同一時間,大河家鎮大河家村四社村民馬麗一家剛剛入睡,“臥室門‘嘭’的一聲就被震開了,因為剛睡著還是迷迷糊糊的,再加上搖晃的厲害,暈得站不起來。”她感覺跑不掉了,就一把撈過兒子直接趴在床上。

  隨著“地動山搖”停了下來,馬麗迅速拉著光著身的兒子,跑出平房,大門還在咯吱咯吱地響。“在院子裏待了一會兒,等一切都安靜下來了,她才衝進家裏拿著棉襖、棉被跑了出來。”馬麗説,因為曾經在新疆採棉花時遇到過地震,所以這次沒有那麼害怕了,只是緊張。

  好在馬麗家的房子是重新用水泥造的房子,沒有出現坍塌的情況,一家人也都平安無事,村裏還是有不少老房子被震塌了。

  當晚,馬麗一家開車來到了濱河路避難,“因為濱河路毗鄰黃河,大家都説不安全,於是我們最終落腳在了清真大寺的停車廣場上。”那是無眠的第一夜,馬麗看到廣場上停滿了私家車,站在寒風中的人也越來越多。沒想到的是,淩晨三點,第一批支援物資就到了,那是最早到達的一批帳篷。

  馬麗的弟媳寇玉霞從來沒有遇到過地震,“當天晚上,特別的害怕而又無助,甚至有些手足無措。”但當她在熬過第一夜後的清晨,看到一輛輛來自蘭州、寧夏的救援車輛緩緩開進廣場時,她的心安定了許多。説到這裡,她雙手擦了擦眼睛,“他們一定是半夜就出發了。”

  睡得特別香:救援都到了

  “很快我們其他村幹部、社長一起,叫上村裏沒有出現傷亡家庭的青壯年,開始挨家挨戶搜索,因為我們都知道,地震後半個小時是黃金救援時間。”頂著零下10多℃的低溫天氣,蘇曉明和大家一起把每家都走了一遍,遇到被困或受傷的村民,第一時間進行救援,並及時送醫和進行妥善安置。

  蘇曉明介紹,大概在地震發生一個多小時後,官方和民間的多支救援力量就先後趕到了現場。此後6個小時裏,自己先後參與了康吊村5輪地毯式搜救和排查,“我們通過反覆核對、排查,確認所有在村裏的村民全部找到,受傷的村民由救護車送到醫院治療。”

  搜救結束後,如何安置好村民、做好生活保障又成了蘇曉明和其他村幹部當務之急,“19日早上先在這裡搭了3頂帳篷,供二社、三社的老人小孩使用,後來增加到12個,目前總共有30多個了,現在救援隊還在陸續幫忙搭建,基本上能夠保障二社、三社的村民安置用。”

  在康吊小學門前的安置點南面空地上,4口大鍋不斷冒著熱氣,一碗碗熱騰騰的牛肉麵不斷遞到排隊的村民手中。

  “從19日早上開始,我們就已經吃到了飯館老闆贊助的牛肉麵,到了中午就有了速食麵和熱開水,下午一頂頂藍色的帳篷搭起來,分帳篷,發棉被,這一切都讓我越來越心安。”寇玉霞親眼見證了臨時安置點從無到有,速度如此之快,內心充滿了感動與感激。

  在震後的第二個夜晚,最低溫度已經零下15℃,幸好馬麗一家十幾口已經住進了一個帳篷裏,帳篷內四張行軍床,床上十幾張五彩斑斕的棉花被,中間是一個暖爐,旁邊還放著兩箱速食麵。“因為地震發生的那個晚上,孩子們沒怎麼睡,所以19日晚上很早就睏了,睡得特別香。”馬麗説。

  蘇曉明介紹,相比于第一天的米湯和泡麵,現在安置點的村民三餐也有了較大改善,“這家愛心餐飲企業昨天深夜趕過來的,今天一早就開始和面、熬湯,上午大家就吃上了。”

  熱氣騰騰的生活,還在前方

  在過去的兩天時間裏,蘇曉明腦子裏想的最多的就是取暖、吃飯、睡覺等有關村民安置的關鍵詞,而他自己從地震發生到20日下午將近36個小時的時間裏,只“休息”了一個半小時時間,“在(20日)淩晨兩點40分左右,小女兒一直在哭鬧,我就抱著她坐了一個半小時,對於我來説,這算是休息了。”

  但即便如此,蘇曉明並沒覺得自己有多累,反倒是安置點一些老人小孩的身體狀況讓他擔憂, “因為地震時,很多人跑出來都沒來得及穿衣服,導致現在一些人出現了感冒、發燒,而一些藥店因為地震都關門了,我們都買不到藥,老人小孩的感冒藥等藥品我們現在非常需要;另外我們這裡緊缺的物資還有小孩子(嬰幼兒)的奶粉、尿不濕等。”

  “一點一點地去做吧,畢竟這次災情很嚴重,我們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照顧好村民的生活,平安地度過這個冬天,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任務。”蘇曉明説。

  馬麗的二兒子馬銳今年9歲了,“地震發生時,我沒有哭,只是感覺腿有點癢、有點麻,還有就是有點困。”馬銳還調侃姐姐,地震發生當晚睡得特別熟,都沒有被嚇醒,甚至是叫都叫不醒。對於馬麗來説,孩子們平安就是她最大的願望。“其實我挺慶倖,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以及他們的快樂,並沒有受到地震的影響。”

  “我本來有三個夢想,一個是當兵,可以保護我的國家;一個是當廚師,可以給農民工做好吃的飯;一個是司機,可以自由自在地想去哪就去哪。”馬銳説,這次看到了很多中國人民解放軍來幫助我們,現在我決定要努力當兵,但是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實現。”馬銳瞪著大眼睛,看向了帳篷的天花板。或許在他小小的心靈上,已經對夢想有了更深的堅持。

  説到未來,馬麗從未擔心之後沒房子住的問題,也對重建家園非常有信心。她説,12月20日早上,村委會已經在統計各個村民家裏房屋損毀情況。馬麗説,工作進行得很細:哪些房屋坍塌了需要重建,哪些需要評估是否需要重建。

  寒風拂過凜冬,但熱氣騰騰的生活,還在前方。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季建榮 賈曉雯 王嘉楠 包一聖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