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這個擁抱 跨越600多公里 遲到了49年
發佈時間 | 2023-12-11 18:18:15    

   “我的心臟裏放了6個支架,家裏都讓我千萬別太激動了。”12月7日,在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尋親工作室裏,74歲的李奶奶拉著志願者分享喜悅,講著講著不禁眼眶濕潤,她攥著紙巾望向窗外,等待著從山東德州趕來認親的小女兒姜女士。

  被迫分離後從未放下希望

  李奶奶是18歲時嫁到諸暨的,1974年第三個孩子出生,而對於有上頓沒下頓的一家人來説卻是愁腸百結。看著懷中的小女兒餓得連哭聲都跟小貓似的有氣無力,李奶奶的丈夫只得將孩子抱到鎮上的養育堂,希望能遇到好心人撫養她長大。李奶奶得知時,孩子已經不在養育堂,她尋遍了鎮上的人家,再沒能得到孩子的消息。

  後來,為了全家的生計,丈夫去山西打工,卻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失去了家中的頂梁柱,李奶奶白天打工拉扯著兩個孩子,只有在夜深時抱著小女兒的襁褓默默流淚。在諸暨遍尋無果後,李奶奶拖兒帶女到安徽蚌埠打工謀生。隨著生活漸漸有了起色,這些年,李奶奶一家和街坊鄰居們到處打聽,發放尋親啟事,找過電視臺、尋親網,還到公安機關進行血樣採集,但始終沒有任何消息。

  1990年的一天晚上,電視上一條希望工程的公益廣告,緊緊牽住了李奶奶的心,廣告中輟學孩子那渴望讀書的眼神讓她不禁想到在外漂泊的小女兒,孩子過得好嗎,有沒有書讀,有沒有衣穿,想到這些她徹夜無法入眠。從這天起,李奶奶開始資助兒童讀書,捐物捐錢……

  10年、20年、30年,李奶奶已經記不得自己資助了多少孩子,也忘了捐過多少次錢,她被評為“全國道德楷模”“中華慈善獎”“全國百名優秀母親”,身邊的人誇她“做了一輩子的好人,做了一輩子的好事”,但李奶奶心裏卻常懷著愧疚,她説自己也有著一點私心,想著只要多做些好事,不在身邊的小女兒就能夠得到好報。

  警方助力下母女共赴團圓

  “您好,我是嵊州市公安局和合尋親工作室的民警,有個喜訊要告訴你們……”12月3日,在安徽蚌埠家中李奶奶接到電話,得知自己的血樣比對到了遠在山東的姜女士,李奶奶和家人半信半疑,直到電話那頭的警官講述了整個尋親過程,她才意識到小女兒找到了。

  今年8月,李奶奶的大女兒在浙江衛視看到了和合尋親工作室幫助他人尋親成功的案例後,立刻通過抖音聯繫到尋親民警商朝陽幫忙尋找妹妹。巧的是山東德州的姜女士也關注到商朝陽的抖音,這讓她埋藏心底多年的遺憾得到了慰藉。姜女士小時候就在家里長輩口中得知自己是從浙江嵊州被抱養來的,但養父母將她視如己出,培養長大,今年6月開始姜女士就關注到山東老鄉在嵊州的認親故事,於是通過老鄉與商朝陽加上了微信,寄去了血樣。

  母女不約而同地先後找上民警商朝陽,在警方的幫助下,一場雙向奔赴的團圓就在和合尋親工作室拉開帷幕。

  12月7日上午,在和合尋親志願者和親朋好友的簇擁下,李奶奶一把將女兒擁入懷中,兩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哭成淚人。安徽蚌埠和山東德州相距600多公里,走完這條團圓路,李奶奶和姜女士整整用了49年。

  據自公安部開展“團圓”行動以來,嵊州公安為離散家庭實現“團圓夢”,鋪就溫暖“回家路”。此次團聚,是“和合尋親工作室”幫助的第218對尋親家庭。為更加精準有效幫助被拐、失蹤及失散人員,嵊州公安在嵊州警方微信公眾號上線“浙裏團圓”小程式,開通“我要尋人”、“我要舉報”、“我要加入”“我要查詢”四個模組,通過數字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幫助到更多的尋親者。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周晨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