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兆網速,超低延遲,每月5元的校園網……東門右拐200米就是地鐵站,性價比拉滿”“本來想打滿分,扣1分是因為食堂”。近日,虎撲App的全國高校評分走紅網路,不少“機智評語”成了新的“網路梗”。對此,虎撲平臺工作人員回應稱,中肯的評價有一定參考價值,若存在造謠抹黑學校的點評內容,校方可以聯繫平臺核實處理。
當前,人們對形形色色的高校排名榜、評分榜並不感到新鮮。但是,虎撲提供的高校評分,還是讓人眼前一亮。這是因為絕大多數高校排行都遵循專業指向,比如根據科研成果、論文發表情況、學生就業率等數據進行排名,而網路平臺的高校評分,顯然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感性體驗。
專業評價機構發佈的高校排行榜,當然有真實、客觀的一面,但來自學生的主觀評價,同樣反映了高校辦學的實際面貌。每個學生關心校園生活的側重面不同,比如有的學生關心授課吸引力,有的學生關心食堂飯菜的口味,有的學生關心宿舍條件……如此不一而足。這些評價角度,彌補了專業評價所忽視的一面,而種種基於個人感受的評價集合在一起,也補充了相應高校的真實畫像。
實際上,即便當前排行榜對高校辦學起到越來越大的影響,民間對高校辦學水準的評價也始終有著單獨的一桿秤。這桿秤無疑是多元化的,可能和高校就業率、深造空間等務實的指標有關,也可能與高校校園環境、生活條件有關,甚至也與高校的價值觀、所在城市的文化有著密切關聯。網路平臺所做的無非就是把這些聲音集納在一起,以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展現。
當然,學生評價高校,因為身份和出發點的原因,難免缺乏整體觀。比如,大部分學生尤其是本科生並不直接從事科研,他們對高校承擔的科研任務並無深入了解,只能出於自身經驗對高校進行評價;一些學生可能放大缺點而忽視優點,比如因為某位老師的問題而給學校整體師資水準下結論,因為食堂某個菜的問題而質疑整個食堂;由於閱歷、社會經驗的限制,一些學生的評價難免不夠成熟,出現“在校時罵母校千萬遍,離校後一直想念”的情況。
對此,高校不必求全責備。既然是網路民間評分,其結果並不會在實質上約束高校、影響高校辦學,旁觀者對其公正性、權威性也不會有太高的期待。看到這些評分的人,也只是把它當成一種參考。面對學生或犀利或調侃的評論,高校也不妨“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把它當成暢通言路的渠道,以相容並包的態度看待網路評分。
高校評分走紅網路,讓人聯想到一些高校流行的網路匿名“樹洞”。不少學生在“樹洞”就校園事務發表意見,傾訴個人在校園生活中的遭遇和情緒等。一些高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管理人員也會在這些匿名論壇潛水,傾聽學生意見,從而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網路評分的出現,同樣是促進學校改善辦學、提高校園管理水準的方式,高校應珍惜這些公眾表達,從而探索學校治理的新途徑。
來源:鄭州日報 | 撰稿:王鐘的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