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數字貿易中常遇到的一件“小事”引熱議:貨賣出去了,錢怎樣收進來
發佈時間 | 2023-11-25 10:01:06    

   數字貿易,大勢所趨。但在新航程中,收錢這件“小事”,卻是困擾不少商戶、企業的“大事”。

  

  圖源視覺中國

  義烏是世界超市,那裏的商戶經常講的一句話是:貨賣出去不是本事,把錢收得回來、安心放在口袋裏才叫本事。

  國際貿易涉及國家多、幣種複雜,賣貨收錢並非簡單的你來我往。11月24日上午,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數字金融賦能中小企業數字貿易發展論壇上,國家有關部門、境內外數字金融領域的專家、智庫、企業代表等,圍繞數字金融賦能數字貿易的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讓數字金融助力中小企業二次攀登。

  跨境支付挑戰多

  對許多外貿人來講,收錢也是存在風險的。浙江工業大學中國數字經濟與全球經貿規則研究院院長程惠芳告訴記者一個案例。有的國家外匯管制,只能現金支付,有一次她做外貿的學生把現金帶回國進行安檢時,錢被人拿走,造成不小的損失。

  當前,全球數字貿易蓬勃發展,成為國際貿易的新亮點。借助數字化賦能,小額高頻、點對點交易呈指數級增長。比如義烏,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訂單的廣泛化、高頻化會帶來很多結算問題,也是所有商戶面臨的共同痛點。

  在此趨勢下,不論是現金支付還是跨境結算支付,支付便捷及結算效率,都有更高要求。比如結算週期、外匯風險、買家跨境手續費、貨款資金流、資訊流、銀行合規壓力等,都是數字金融要面對的問題。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數字金融部/小微客戶部副總經理張超,發佈了中國中小微外貿企業出口風險指數形勢報告,希望能為外貿政策的制定或調整提供參考依據。

  報告指出,受部分國家企業付款風險上升的影響,近年來45個國家綜合風險平均值由2022年的25.5%上升到了30%以上。從地區看,自2022年年末至今年第三季度,中亞、南美、北非、東南亞部分國家仍處於較高的風險水準。

  張超分析,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用好風險指數,也能以定量的方式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判斷出口目的國家和地區信用風險水準,輔助其經營決策,同時也為中小微企業群體在外貿信用風險領域開展更細緻的專業研究提供依據和抓手。

  他舉例,目前雖然單邊主義呈強化之勢,新興經濟體在部分領域與中國競爭日趨激烈,但總體上多數國家對我國貨物和服務的進口需求仍相對旺盛,成為促進今年我國中小微企業對外貿易活動的主要有利因素。

  便捷結算成趨勢

  舊地圖到不了新大陸,數字貿易急需金融基礎設施與新的解決方案。

  中國銀行正不斷探索用數字人民幣新方案改進跨境支付體驗。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總行數字貨幣辦公室首席業務經理李欣介紹,他們與義烏小商品城合作,將數字人民幣與義支付有機融合,創新了“一站結、一幣結”等産品,將數字人民幣融入現有支付體系,實現更加快捷的結算處理。

  最近,他們還在此基礎上,為商城的5萬商戶以及全球148個國家的買家,提供一套基於數字人民幣的跨境解決方案。“這一模式打通了境外賬戶和境內的錢包體系。”李欣説,目前這一模式已在中東、東南亞等地區的部分客戶中成功實施。

  解決數字貿易問題,需要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作為一家深耕中國市場一百餘年的外資銀行,渣打銀行(中國)副行長兼個人、私人及中小企業銀行部總經理李峰表示,他們始終扮演著中國與全球地區連接器的角色。

  “難以獲得效率高、成本低、體驗佳的跨境金融服務,是中小微外貿企業全球展業面臨的難題。”李峰表示,他們針對這些特點,從賬戶、結算、匯率、融資四個方面推出了e商跨境服務,系統性地推進了包括賬戶通、結算通、匯率通和融資通在內的“四通”,系統性地為中小企業疏通進出口業務中的金融脈絡。

  數字金融助力數字貿易企業二次攀登,道阻且長。會上發佈的2023數字金融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傳統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投入力度差異比較大,比如2022年六大銀行科技投入總金額超過1000億,而大部分中小銀行投入不到一個億。

  不過讓人振奮的是,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數字支付市場,2022年佔全球數字支付市場41%,超過了美國、歐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純線上的金融服務業務快速發展,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網際網路銀行的規模總資産超過4000億元,這些都有助於中小企業數字貿易“出海”。

  新型銀行被寄予厚望

  義烏,中國的外貿晴雨錶。論壇上,義支付總經理左剛給大家分享了義烏本土唯一的支付品牌“義支付”(Yiwu Pay)。

  從“買賣全球”到“全球收付”,義烏在數字貿易和數字結算領域蹚出了一條路。未來,增長點在哪兒?

  “在新興市場。”左剛表示,一直以來,北美和歐洲都是他們的傳統主力消費市場。這幾年他們看到,亞太、東南亞以及中東整體的消費能力和需求能力都在明顯提升。因此,他們也開始關注義支付在新興市場的能力建設,這是未來的增長空間也是挑戰。

  數字貿易的發展,是牽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對於數字金融來説,可以做些什麼?

  “提前幫客戶和企業預判和管理風險。”香港金融科技行業協會會長、Banking Circle 大中華區總經理李國樑直言,貨賣了沒收到錢,賺了錢但因為匯率波動虧回去了,這些老問題都需要新解法,答案就在數據裏。

  不誠信名單數據在哪?徵信資訊在誰的手上?銀行。基於此,李國樑認為,支付行為的數據是最好的防範商業詐騙風險的抓手。

  銀行不可能幫企業完全化解商業風險,但是銀行有最全面最底層的數據。李國樑進一步解釋,比如當某個詐騙賬戶被銀行發現時,可以進行凍結或退款等操作。再如,通過實時查詢對方徵信資訊,也能幫助數字貿易的企業防範很多風險。

  設想很美好,落地卻需要前沿技術的支援。基於數據隱私,現在在新技術——零知識證明的助力下,可以實現不需要暴露具體數據就能做相關校驗。比如對方過去6個月的平均餘額是否超過1000萬——既保障了隱私,也拿到了更實時高效的詢證函。

  “我們需要建設以數據貿易為中心的新型銀行。”李國樑説,數字貿易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未來,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銀行,而是更專注在數字貿易的基建銀行。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鄭亞麗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