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再過一週“生鮮燈”正式禁用,幾十年的“潛規則”能否徹底清除?
發佈時間 | 2023-11-24 10:27:02    

   

  文中圖片均陳璽撼 攝

  再過一週,一種在農貿市場等經營場所流行了數十年的燈具可能將大規模淡出人們的視線。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用農産品市場銷售品質安全監督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施行,規定銷售生鮮食用農産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産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

  該規定被認為是變相對“生鮮燈”下了禁令。

  所謂“生鮮燈”,就是能給食用農産品“美顏”或“遮醜”的燈,在肉類、肉製品銷售領域尤為流行,以紅色、粉紅色為主的“生鮮燈”一照,僵屍肉、注水肉等品質低下、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肉類變得秀色可餐,可能逃過普通消費者的感官查驗。

  對於這塊挂了幾十年的“遮羞布”,受騙上當的消費者深惡痛絕,然而這一可謂根深蒂固的行業“潛規則”真的能靠一紙禁令在短時間內徹底清除嗎?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11月23日走訪了經營者、消費者和監管部門。

  習慣難改

  上午九點的莘松市集人來人往,生意興隆,但金鑼冷鮮肉專賣店的老宋卻高興不起來:“換燈一個多月,生意逃掉一半,早知道是這樣,索性拖到這個月底再換。”

  老宋斜對面的肉攤老闆雙手撐在冷櫃上,也是滿臉惆悵:“本來線下生意就難做,一換燈,好多顧客以為我的肉品質下降了。”冷櫃裏,大部分冷鮮肉已經賣了好幾天,只好嘗試打折促銷。

  

  不少肉攤經營戶對白色燈光頗有微詞,他們覺得還是以前的紅色燈光好。

  “不是我們主觀故意要欺騙消費者,業內長期都是這麼做的,已經固化為一種裝修習慣,讓店舖整體氛圍更好。”五豐上食專賣店的王海波告訴記者,他20多年前剛進莘松菜市場時,就有推銷“生鮮燈”的人主動找到府,他看了下“左鄰右里”,人家肉攤都裝了,他也就隨大流了。

  對於換掉“生鮮燈”,王海波倒沒有明顯的反感:“既然有不少人覺得裝這種燈就是動機不純,那就換了,換了清凈。”

  “最早8月份就開始通知商戶注意及時更換‘生鮮燈’了,很多老商戶一開始很難接受。”莘松市集負責人張長清坦言,主要矛盾在於商戶認為肉品質過硬,打個“美顏燈”不算違法違規,消費者如果買回家覺得肉有問題,他們隨時接受退換。據介紹,莘松市集重新裝修後開業至今有兩年多,還沒有發生過消費者因為肉品色差問題找商戶討説法的情況。

  

  閔行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到府指導提醒商戶及時更換有違規風險的“生鮮燈”。

  為鼓勵老商戶換掉“生鮮燈”,莘松市集推出了一套標準化的燈具——一個燈帶上帶四隻LED白光燈,免費提供給有需求的商戶。

  “兩年前市場完成改造時,就採用了這種統一規格的燈具,一些商戶不喜歡就自己另外購買和安裝,所以倉庫裏還留了一些。”張長清表示,如果大一些的店舖覺得四個燈還不夠亮,可以在此基礎上加購。

  標準缺失

  既然有了規定,就要遵守,哪怕是再如何根深蒂固的“裝修習慣”。記者在莘松市集看到,肉類店舖和攤位已將紅色系的“生鮮燈”替換為白色LED燈。

  記者了解到,目前閔行區市場監管部門已對區域內肉類經營戶進行了到府政策宣貫和風險提示,並鼓勵一批符合條件的經營者承諾在今年10月1日前拆除“生鮮燈”。

  然而,問題卻沒有因為換燈而消失,在實際操作中,經營者和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都遇到了新問題。

  首先是許多農産品經營者覺得受到“區別對待”。莘松市集內一家豬肉店舖的店員指著市集內的熟食店和半成品菜店説:“現在規定只針對農産品,他們也用紅燈、暖黃燈照菜,什麼時候管管他們?水果店裏橙子套的袋子是紅色、橙色的,怎麼也沒人管?還有網上賣食品開濾鏡的,説起來不都是涉嫌虛假宣傳嗎?”

  

  半成品菜店的負責人也在糾結要不要換燈:“我這個算不算農産品?我的燈都是加盟連鎖時品牌方指定的。”

  

  熟食店頂部佈滿暖黃燈。

  還有一個新問題是經營者和監管部門都遇到的,那就是監管標準的缺失。

  老宋告訴記者,他現在裝的燈已經是第三批了,一開始換暖黃燈,發現照在肉上不但沒有“美顏”,反而更醜了;第二批換了冷白燈,同樣起了反作用,光打在切割後露出的豬骨上,有消費者誤認為是僵屍肉。“這次是暖白燈,但我們心裏還是沒底。”老宋坦言,自己並不清楚這個色調符不符合規定。

  “生態放養雞蛋”攤位的孫啟靜也很煩惱:“蛋有很多種顏色,是不是白色的蛋就不能打白光,粉色的蛋就不能打粉光?我們選哪種燈才是合規的?”

  

蛋屬於農産品,有違規風險的“生鮮燈”還是得換,這家店舖現在用的燈是紅光搭配冷白光。

  閔行區市場監管局市場規範科副科長劉沁宇表示,目前我國對“生鮮燈”的色標特徵、色溫值、顯色系數等要素並未有明確標準,如何界定燈光對食用農産品的感官性狀造成了“明顯改變”,也缺乏一把“尺規”,所以現階段對相關商戶主要開展的是政策宣貫,給他們足夠的“提前量”採取措施來儘量避免違規。

  “比如肉攤,還用紅色系的燈光,這大概率不符合要求,一般建議換成白光,但最終判定是否符合要求,還是要有統一的標準。”劉沁宇表示,希望行業主管部門能夠儘快制定實施細則和裁量標準,這樣也能減少許多經營者的“試錯”成本和違規風險。

  有些業內人士則對監管標準的缺失表現得十分淡定。錢大媽莘松四村店肉攤管理員陳金山告訴記者,一方面,各門店“生鮮燈”的更換由連鎖品牌授權方統一操作,不需要門店操心費用或燈具是否符合規定,另一方面,大多數消費者看重肉的品質,關心是不是新鮮,而不是賣相,有點經驗的消費者不是一盞燈就能忽悠的,“我覺得商家與其操心生鮮燈有沒有違規,還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肉本身。”

  

  “新的燈已經發貨了,保證12月1日前換掉!”

  制售依舊

  將目光從使用終端移向“農産品美顏”的另一位始作俑者——“生鮮燈”的制售環節,記者發現,即將施行的相關規定暫未對相關廠商造成太大影響。

  打開某網購平臺,搜索“生鮮燈”,依然有大量現貨在售,帶燈殼的圓環形“生鮮燈”單價普遍在幾十元,銷量最好的一家店舖,其近期主推的20多元一隻的“新國標生鮮燈”顯示已有超過3000人收貨。其他多家銷量可觀的網店也在一些商品的宣傳位置附上“符合市監總局燈光要求”等字樣。

  

  符合“新國標”和符合《食用農産品市場銷售品質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要求是兩碼事,許多商家在偷換概念,企圖吸引為新規換燈而煩惱的經營者。

  一家主打“生鮮燈”的網店客服向記者表示,目前“高危”的燈具以豬肉款(紅光搭配冷白光)、熟食款(紅光搭配暖白光)、蔬菜款(綠光搭配白光)為主,新政策實施後,這些“高危款”的購買人數的確會減少許多,但店舖可以推銷以純白光為主的“合規款”,生意影響不大,“畢竟任何類型的店舖都需要基本的照明,而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也沒有直接禁止制售‘生鮮燈’。”

  另一家網店客服還向記者透露了“合規款生鮮燈”的“秘訣”——白光中帶一點點紫色,照在鮮肉上,反而比過去的“濃粧艷抹”效果更好,感覺更真實更新鮮,而且監管人員用手機拍照取證時,燈泡拍出來的燈光基本是白色的,不會將其判為“美顏燈”,“這款是按照最新標準來調色溫的,符合檢測標準,我們可以提供檢測報告。”

  雖然客服拿出許多證據證明“合規款生鮮燈”可以安全過關,但業內人士指出,所謂的“符合檢測標準”並不是符合新規對使用生鮮燈的要求,而是符合燈具本身的産品品質標準,何況怎樣的“生鮮燈”會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現在國家並沒有明確,這就意味著目前沒有一款“生鮮燈”能百分百確保合規。

  

  左圖為未開“生鮮燈”時的狀態,對比可見“美顏”功能的強大。

來源:上觀新聞    | 撰稿:陳璽撼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