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毘山遺址之謎:3000多年前繁華再現,會是下一個“三星堆”嗎?
發佈時間 | 2023-11-16 08:56:56    

   用鏟子刮著土堆,泥沙被層層刷落,浙江湖州毘(pí)山遺址考古領隊閆凱凱猶如在開巨大盲盒。直到一塊卷雲紋青銅殘片出現,他不由驚喜,“能出土這樣的奢侈品,此地非同一般”。

  土堆來自3000多年前,位於毘山遺址核心區。其3.5米高的地勢,至今都是“顯眼包”,而曾經,是一個3400平米的“地標”建築。

  毘山遺址有著浙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晚商時期聚落。已經出土的陶器、卜骨、卜甲、青銅器器等多達數百件,拂去塵埃,浙江先人的生息勞作、煙火氣躍然而上。

  毘山遺址正式考古至今,進入第十年。11月2日,湖州毘山遺址景區改造項目開發定位策劃啟動招標,接下來將以為文旅形式向大眾展示。知古鑒今,鑒往知來。毘山遺址的諸多歷史遺跡,映見浙江文化根脈源遠流長、聯通發展脈絡的同時,也給我們啟示。

  毘山遺址發掘揭開哪些秘密?同處商朝晚期,它是否將成為下一個“三星堆”?

  浙江重現3000多年前繁華

  遺址比故宮大,還有貴族

  閆凱凱看著遠處,指向飛鳥掠過的一片草地,“你看,那裏3000年前是環壕(河流主幹道)。”草地下方,沉睡著晚商時期建築遺跡。

  根據勘探發掘,這些建築最終通向土堆上的主建築,這也被譽為毘山遺址“地標”。現場,潮新聞記者看到,因為考古保護,土坡四週建起了遮陽篷,還被蓋上防曬“外衣”。

  這個黃泥壘起的土堆,經考古人員認定是建築底座,作用是抬高建築地勢。從外形看,土堆中間高兩邊低,像帽沿一樣向兩側延展。閆凱凱向潮新聞介紹,登上土坡上的建築能眾覽全域,可見其重要性。

  以毘山為中心,近百萬平米遺址裏,埋藏著3000多年前浙江一帶的政治、文化中心。該地曾經聳立我國南方晚商時期的最大建築群,其中不乏高等級建築。

  隨著手鏟層層深挖,古建築留下的痕跡依稀可循。閆凱凱和部分參與研討的專家結合土堆遺留下的柱洞數量、佔地面積、周邊附屬建築、出土遺物等綜合判斷:該“地標”建築是貴族居住區,或是供祭祀的儀式性場所。

  業內研究者認為,毘山遺址高等級建築有兩層含義,一是大批建築面積達四五百平米,散落在“地標”建築周圍,經修建、遺棄、重建,在這塊區域存續二三百年。二是這些建築並非一般民居,而是供上層貴族使用的“高檔場所”。

  摸清建築分佈和類型,是閆凱凱的主要工作之一。據了解,目前毘山遺址考古處於框架性探索階段,通過勘探、發掘基本確定了聚落的壕溝水系、中心區域高等級建築、週邊手工業作坊分佈等框架性內容。

  “建築是最難挖的,良渚古城考古80多年,殷墟遺址則挖掘了近100年。”閆凱凱表示,毘山遺址比良渚古城小三分之二,考古或許還將持續數十年,“還有很多框架性的東西沒有做清楚,老問題沒解決,新問題又冒出來了。”

  遺址所在流域現“工業園”

  浙商基因在晚商已經顯現

  毘山遺址相關標本的碳14測年數據,集中于西元前1250-1000年,相當於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從浙江全域看,毘山遺址的發現證明在良渚文化之後,吳、越國崛起之前還存在一次文化發展高潮。

  今年毘山遺址考古進入第十年。不過早在1980年代,毘山地形和文物分佈情況就被繪製在圖紙上,並樹起了保護標誌碑。毘山遺址最早于1957年發現,從2014年開始對遺址進行主動性考古工作。

  當時的浙江人如何生活?哪些習慣延續至今?遺址文物串聯起晚商時期浙江先人的生活面貌、文化審美與經貿活動。

  多名考古專家調研後認為,毘山遺址有著豐富歷史文化遺存。毘山遺址所在的東苕溪流域,分佈著原始瓷、硬陶、青銅器鑄造等手工業區,是夏商周時期環太湖地區原始瓷、硬陶的主要生産地。

  其不遠處的青山、龍山原始瓷窯址群,是中國瓷器起源地之一。閆凱凱向潮新聞介紹,“工業園”産的原始瓷和硬陶,遠銷江浙滬和中原一帶,河南等地貴族墓葬出土的原始瓷、硬陶器,外形、紋樣與毘山以及周邊窯址出土的基本一致,可能屬同一産地。

  因而有專家推測,燒制原始瓷、硬陶是浙江先人的特色手工藝活,産品市場廣泛。浙江人善於經商的基因,早在3000多年前的晚商時期已經顯現。

  這些器物同時具有鮮明特色。閆凱凱曾參與發掘良渚古城遺址,他對比後驚嘆,這在江南同時期遺址非常少見——“毘山遺址出土的原始瓷、硬陶及青銅器注重實用,而良渚文化的器具宗教味更濃厚一些”。

  此外,從已經發現的卜骨、卜甲、玉琮、玉璧、青銅器看,毘山遺址是中原和百越文化的轉机站、匯合點,當地汲取中原文化,見證著南北多元文化交融發展。

  浙江青銅文明“課代表”

  它會是下一個“三星堆”嗎?

  浙江毘山遺址與四川三星堆遺址,還原晚商時期的生活圖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驚艷世界,同樣處於青銅時代的毘山遺址,其神秘面紗才剛剛被考古人員揭開一角,讓人充滿想像。

  也正因此,不少業內人士將兩者相提並論,毘山遺址是否會成為下一個“三星堆”?這成為業內討論焦點。

  著名商周考古學家、良渚博物院院長徐天進認為,浙江先秦考古會迎來爆發點,“有可能會有三星堆那樣的發現”。有考古專家大膽推測,“毘山遺址曾經存在規模宏大、社會組織複雜的部落酋邦或方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也曾表示,毘山遺址是浙北商代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核心聚落遺址,此次發現是浙江商周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從這個層面看,上述特徵與三星堆有幾分相似。晚商時期,毘山遺址在環太湖流域有相對獨立的發展體系,物質和文化豐富,其重要性相當於浙江“三星堆”。

  關於毘山遺址與三星堆遺址有何關聯,作為考古隊領隊,閆凱凱也在發掘現場考慮過。

  “其實毘山遺址和三星堆遺址,他們有鮮明的地域特徵。”閆凱凱首先看到相似之處,它們同處一個時空,都是各自區域的中心聚落,也都有著獨立的社會體系。

  但從出土文物看,三星堆文化擅長製造青銅器具。比如青銅立人保留三星堆本身特色,同時也受到中原文化影響。在青銅器類型上,三星堆文化偏向於鑄造禮器,祭祀文化濃郁,和商朝文化更加相近。

  相比之下,毘山遺址受中原文化更小。民眾使用的炊具是鼎、甗和釜等,還擅長燒制原始瓷器和印紋硬陶器,這些出現生活的角角落落。青銅器具主要是鋤頭、斧子、矛、鏃等工具或兵器,功能上更加偏向於實用性。

  閆凱凱認為,毘山遺址和三星堆文化是兩種不同文明現象,各有所長,也各有特色,“三星堆的名氣比較大,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毘山遺址的獨特性,它們都屬於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代表。”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吳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