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課間十分鐘,可能對孩子一生帶來影響
發佈時間 | 2023-11-14 10:22:56    

   近日,中小學課間十分鐘現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有不少家長和學生反映中小學課間十分鐘學生活動受限制——“只能待在教室”“不許大聲説話”“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更有甚者,在有些學校,學生課間十分鐘連座位都不能離開。一時間,“中小學生被圈養”“把課間十分鐘還給孩子”等話題幾次衝上熱搜。

  課間十分鐘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這是緊張學業之中給學生放鬆的時間,還因為這“碎片化”的十分鐘活動時間對中小學生來説,不論是進行體育運動,或者僅僅是身體活動,對促進學生腦智發展,身心健康有著重要意義,甚至影響著學生更長遠的一生的身體活動習慣。

  腦科學研究顯示,僅僅是中斷久坐,就可以幫學生恢復注意力

  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數據顯示,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改善,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逐漸上升。儘管如此,具體到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和短板,尤其表現為學生視力不良和近視率偏高、學生超重肥胖率問題凸顯、學生握力水準有所下降、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等方面。這也是為何國家多次發文強調要保障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教育部也規定中小學生每天必須保障校內外1小時體育鍛鍊時間。

  而課間十分鐘與大課間,是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一環。總有人擔心學生在課間十分鍾太過於活躍會影響上課時的表現,甚至有人直言學生十分鍾太活躍“心都散了”,但從科學角度而言,這完全沒有根據。

  國外針對學齡兒童的研究顯示,十分鐘的短時課間身體活動就可有效地提升兒童的注意力及自尊,進而有助於提高學習表現。此外,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表明,在每天上課時間實施3次5分鐘的課程休息,可以保證數學和閱讀成績,同時改善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

  腦科學研究顯示,人們的注意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會不斷轉換。注意力不集中將改變大腦以任務為導向的資訊加工模式,影響大腦的資訊加工過程,進而影響學習過程。但是,對於學齡兒童青少年而言,注意力受到許多內在和外在多種因素影響,比如學校相關的壓力或應激、無聊枯燥的體驗、過長時間的久坐行為等。改善或恢復注意力的有效途徑就是給予大腦適當的休息,特別是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是恢復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從這些研究可以看出,在課間十分鐘即使不組織學生進行專門的體育活動,只是中斷久坐行為,進行如走動等休息活動,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緩衝調節的時間,減少上一節課遺留的思維干擾,恢復注意力,以更好的狀態進入下一節課,對青少年的學業成績和課堂行為産生積極影響。

  更重要的是,研究表明,長時間的久坐狀態與負面情緒密切相關,中斷久坐狀態並進行適當運動可以改善情緒狀態,減輕焦慮和壓力等狀態。當下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狀態越來越令人關注,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中大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行為問題和情緒障礙的困擾,兒童心理健康疾病的確診人數也在逐年遞增,並且呈現低齡化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中小學生“動”起來,而不是從走進學校大門到放學回家都“困”在教室裏就顯得尤其重要。

  相關領域的研究顯示,短時間的運動就可以促進大腦的認知功能,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等。

  因此,鼓勵學生在課間休息時走出教室、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對他們的身心健康、學習狀態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

  兒童時期的運動行為對大學乃至終身的鍛鍊習慣影響深遠

  短短課間十分鐘運動影響的不僅僅是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從長遠來看,更是影響了大學及成年時期的自主運動習慣。

  今年8月初,一項對全國25000余名大學生開展體育鍛鍊的調查顯示,每週運動不足三次的大學生佔48.19%,其中每週運動一次的佔22.06%,每週運動兩次的佔比26.13%。可見,大學生人群中有著良好體育鍛鍊習慣的佔比並不高,不足一半。

  同時,教育部一份針對115萬餘名在校學生體質健康的抽測復核數據顯示,約三成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不達標。大學生參與體育鍛鍊的動機不足和自主運動習慣的缺失是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原因,而這一長久以來的習慣的養成可能要追溯至兒童期。

  鍛鍊心理學觀點認為,良好的鍛鍊習慣是人在後天長期參加體育鍛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受到個人因素(如年齡、性別、體育意識、體育興趣)、家庭因素(家庭成員的體育認知、體育參與等)、學校因素(如體育課程、體育氛圍、同伴參與等)和社會因素(如城市設施、社區環境、資源條件)的影響。

  造成大學生體育運動參與主觀動機缺失和自主運動習慣缺失的原因複雜多元,但是,作為個體健康行為發展定型的重要時期,兒童青少年時期體育鍛鍊習慣的養成對於未來的鍛鍊習慣和鍛鍊行為有著積極影響。相關研究指出,學校對青少年運動意願的影響很大。因此,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的運動鍛鍊行為對於培養大學時期乃至終身的運動鍛鍊習慣至關重要。

  同時,課間十分鐘活動,也是中斷學生久坐行為的關鍵時機。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方式變化,久坐行為普遍存在於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過程中,持續的久坐狀態不僅與身體活動水準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還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産生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因此,養成習慣,在久坐的間歇進行適當的身體活動顯得至關重要。

  同時,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即使進行短時的適量身體活動也可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大腦産生積極的影響。此外,短時的運動也可以改善力量和靈活性,有助於預防和緩解由久坐導致的身體姿態不良等問題。

  安全顧慮遠遠不足以成為把孩子“困”在教室的理由

  在關於“課間十分鐘”話題的討論中,有不少人都提出了學生的安全問題,但是從管理上來説,安全不是管理一刀切的藉口,從科學上來説,課間十分鐘的安全問題遠遠不足以成為把孩子們“困”在教室的理由。

  調查顯示,學生課間十分鐘進行的身體活動量一般都比較小,運動強度不大,發生運動損傷或意外的風險並不高。一項針對在體育課、課間休息和課外活動中發生運動損傷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在課間休息時間發生運動傷害的幾率要小于體育課和課外活動時發生的幾率。由此可見,對於課間休息造成的安全隱患完全不必過於擔憂,通過良好的組織可以有效避免運動傷害或者意外事故的出現。

  課間十分鐘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既有必要性也有現實可行性,要將其功能進行有效發揮需要進行系統性制度構建。

  在認知提升方面,加強對師生課間十分鐘進行體育鍛鍊活動的價值理解,可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對課間進行身體活動的成效進行大力宣傳,改變中小學教師的認知;加強學生安全常識教育,把安全事故風險降到最低;同時,可以通過出臺專門政策條例,就課間十分鐘進行適量身體活動的要求予以規定,為中小學實施提供制度規範和追責標準。

  此外還需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密切家校社協作,爭取家長理解和社會支援,除學校主觀過失外,要有相應的容忍度和容錯率,共同努力保障學生課間正常活動。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體育係)

來源:文匯報    | 撰稿:龔強 王學彬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