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股冷空氣接連登場,我國大部分地區經歷了今年下半年來首輪寒潮天氣。
從短袖到秋衣秋褲羽絨服,浙江人也體驗了一把“冷暖大逆轉”。11月5日浙江多地最高氣溫甚至還在30℃以上,而今天一早浙北地區氣溫基本都在4℃左右。難怪有網友發文:浙江沒有秋天,一秒入冬。
降溫之下,各地羽絨服銷售開始回暖,成為市場的熱銷商品。“羽絨服銷售爆火”“羽絨服價格上漲”“羽絨服越來越貴”等話題接連衝上熱搜。
“他人笑我穿得厚,我笑他人凍得透。”這個冬天,你已備好羽絨服“護體”了嗎?
羽絨服又漲價了!銷售卻依然火爆
這些天,杭州的氣溫“斷崖式下跌”,余小姐線上下商場入手了一件羽絨服。“某品牌的一件羽絨服,相同的款式去年只要2200元,今年打完折也要2400元,一年比一年貴,也是沒辦法。”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也表示羽絨服越來越貴了。“今年羽絨服怎麼回事,大幾百充絨量卻不到150g。”“某品牌打7折後1600元,感覺挺好看,一衝動就買了。現在想想真的好貴,第一次買這麼貴的衣服。”
羽絨服為何越來越貴?據央視財經調查,今年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原因,羽絨服的價格普遍有所上漲。
一般來講,作為內部填充物的鴨絨、鵝絨約佔一件羽絨服總成本的45%。相關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2022年11月,90%白鴨絨從每千克200元漲至360元左右,90%白鵝絨從每千克不到400元漲至640元左右。
此外,行業標準的提升也增加了羽絨服的生産成本。2022年4月開始實施的最新版《羽絨服裝》國家標準作出調整,其中包括將羽絨服填充標準從“含絨量”改為“絨子含量”,這對羽絨服品質提出更高的標準,也導致羽絨服的成本增加。
然而,羽絨服價格雖然連年走高,但銷售市場難擋一片火爆。
據央視財經報道,隨著全國各地氣溫的降低,浙江義烏近期的羽絨服批發量每天都在增長,很快將迎來一輪銷售高峰。在浙江紹興一家羽絨服生産企業,為了準時完成客戶的翻單,産線已經滿負荷生産。
在消費端,剛剛過去的“雙11”,京東羽絨品類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120%,為服裝品類銷售TOP1。淘寶“雙11”熱搜榜,羽絨服也是持續霸榜。
動輒上千元,還能“羽絨服自由”嗎?
如今在市面上,不少高端羽絨服售價動輒上千元,貴的甚至超萬元。有消費者不禁要問:還能“羽絨服自由”嗎?
事實上,我國不僅是羽絨服消費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羽絨服生産基地。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的數據,中國鴨養殖量佔全球 74.2%,鵝養殖量佔全球93.2%。作為鵝鴨養殖業的副産品,中國的羽絨原料也佔據全球絕大份額。
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羽絨相關企業5.42萬家。尤其是2019年,我國新增1.57萬家羽絨相關企業,同比增長47.99%,達近十年峰值。
從區域來看,江浙兩地佔羽絨相關企業超三成,江蘇以9986家位居第一,浙江以6676家位居第二。此後是山東、安徽、河北等地。
羽絨服消費是一個多元化市場,即使原材料成本有所上升,不同品牌、不同價格區間的羽絨服應有盡有,消費者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預算買到適合的羽絨服。
艾媒諮詢最新一項調查顯示,在2023年中國網民擁有羽絨服數量調查中,超過4成的消費者表示擁有3件以上羽絨服。62.27%的消費者選擇2年至3年購買更新一件。
你買的羽絨服真的保暖嗎?
新國標將“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以羽絨為填充物,絨子含量明示值不低於50%的服裝,才能稱之為羽絨服。
“絨子含量”和“含絨量”有何區別?專家解釋,絨子就是像蒲公英一樣的大朵的蓬鬆絨朵,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而“含絨量”更為籠統,這就導致絨子和從絨子或毛片根部脫落下來的絨絲、羽絲都可算進含絨量,但絨絲、羽絲對於保暖的作用不大。新國標用“絨子含量”代替“含絨量”,對羽絨服的保暖性能判斷更加精準,避免了廠家拿羽絨廢料以次充好。
羽絨服存在一個最佳充絨量,此時羽絨服的保暖程度會達到一個峰值。不是羽絨服充絨量越高就越保暖,太過密集的羽絨反倒會導致蓬鬆度變低,穿起來不一定暖。
提高羽絨填充物的蓬鬆度才是提高保暖性的關鍵,蓬鬆度越高,羽絨所包含的隔熱空氣就越多,因此隔熱性能就越好。有些充絨量多的羽絨服摻有毛片羽絲、絨絲及粉碎毛,即使含絨量相同,其蓬鬆度也有所下降。所以羽絨服並不是越厚重越好,消費者應當避免在選購過程中陷入誤區。
一般填充物常用的是鴨絨和鵝絨,但是市面上的羽絨服,鵝絨的價格比鴨絨要貴,原因是鵝絨相對而言産量比較少。但鵝絨比鴨絨更保暖這一説法,其實並不準確。
影響羽絨服保暖程度的3個因素:絨子含量、充絨量和蓬鬆度。選購時通過用手摸來直觀感覺,一般毛梗手感不明顯説明含絨量高,再抖一抖羽絨服,看看有沒有羽絨跑出來,羽絨服裝的布料應具有防鑽絨性能。可將蓬鬆的羽絨服按壓一下,鬆開後迅速回彈並恢復原狀的,説明蓬鬆度好。最後再聞一聞,好的羽絨都是經過了充分的清洗、消毒,沒有什麼異味。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徐光 余西萌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