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為何建設公衛臨床中心?聚焦這四個字
發佈時間 | 2023-11-09 08:34:16    

   本月初,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浙大一院錢塘院區)正式開工建設。

  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將依託浙大一院主建主營。項目不僅具有國際化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的功能,同時滿足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的需求,將有效實現“平急結合”,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對不少人而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一個頗為陌生的概念。記者梳理髮現,其實早在2020年,浙江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已經提上日程;近幾年,省市級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在全國多地陸續啟動,其功能定位,都緊扣“平戰結合”四個字。

  兩會上的熱詞,業內人士多年呼籲

  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如其來,讓公共衛生這一頗為專業的概念逐漸進入大眾視線;事實上,浙江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首次“公之於眾”,也正是在2020年——

  2020年9月下旬,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浙江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對我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作出部署,其中提及“謀劃建設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一個月後,浙江召開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新聞發佈會上,也再次披露了浙江將建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計劃。

  到了2023年年初,浙江將“建設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開工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列為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實事。

  除了政府層面的“官宣”之外,不少醫衛領域的專業人士,也在多方呼籲加急建設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必要性。

  2023年省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浙大一院常務副院長裘雲慶提出“建設‘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是落實國家衛健委提出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和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的必然要求。”

  他根據自己的一線經驗,對中心的建設發表了見解:“中心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性,不僅能滿足普通的、一般的公共衛生事件,也能滿足未來難以預測的突發事件處置,也要著眼于特別情況下的公共衛生事件救治。”

  兩會期間,裘雲慶還提交了《關於建設我省高水準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的建議》。就這份建議,省衛生健康委在“關於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紹34號建議的答覆”中,公開回復了浙江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規劃:

  項目選址于杭州市大江東倉北村地塊;規劃用地 455 畝,分兩期實施;項目主要建設門診部、急診部、醫技科室、住院部、保障系統、業務管理和院內生活等七項用房等,總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一期建設床位1500張,設置公共衛生床位500張(均為獨立ICU單元),綜合診療床位1000張。

  放眼全國,從2020年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各級兩會上的熱詞。

  比如,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曾建議規劃建設“國家應急醫學與戰略儲備中心”。根據我國人口分佈特點,要應對10萬人級別的全國性疫情暴發,可按人口在全國超大和特大城市分區規劃約10家國家應急醫學與戰略儲備中心,每個中心應具備3000——5000床的收治能力。平戰結合的應急醫學中心在疫情暴發短時間內,即可收治大量病例,為其他醫院床位騰挪贏得時間,將疫情的損失降到最低。

  2020年寧波市兩會期間,曾有過援鄂經歷的寧波市人大代表、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阮列敏表示:“可借鑒參考上海等地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設的經驗,建立寧波公共衛生臨床醫學中心。”她建議,公共衛生臨床醫學中心要遠離人口密集區,但要交通方便,有完善的市政公共系統,還要適度考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時期緊急擴張用地的需要。床位的設置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

  “上海模式”受關注,被喻為安全堡壘

  對一座城市而言,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建成後將發揮什麼作用?或許可以從建於2004年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找到一些答案。

  近年來,啟用於非典結束後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一直頗受關注,這個佔地499.5畝的項目,曾是上海市政府的“一號工程”。資料顯示,中心內設上海市新發與再現傳染病研究所、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等研究機構,同時與世界上主要的公共衛生科研機構保持廣泛合作。

  新冠疫情期間,時任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在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這樣定位中心“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上海公衛中心建設時曾預留了空間和相應的基礎設施,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現在是啟動預案,進行應急。”

  不難看出,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建設,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不無關係,項目在各地的啟動也是基於現實的考量。那麼,公共衛生中心是專用於疫情防控,還是也承擔其他社會功能?

  依然看最早試水的上海。曾任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這樣解讀公衛中心的功能,上海公衛中心平時就是一家“傳染病的綜合醫院”,也被稱為“專科醫院中的綜合醫院”。該醫院設有40個臨床學科和多種治療手段、醫療設備。

  他形容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對上海來説是一個超大城市的生物安全堡壘。”

  不難看出,區別於普通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強調的是“平戰結合”。記者梳理髮現,全國多地已經啟動的各級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規劃中,都將這四個字列為關鍵詞。

  安徽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蕪湖)將按照標準的傳染病醫院來設計,平時作為綜合性醫院,一旦疫情發生,可整體或部分轉為傳染病醫院。

  山東省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則在呼吸樓前佈局一片草坪,作為預留應急設施的建設用地,預埋管線,一旦出現重大疫情,能在短時間內新建輕型板房應急醫療設施。

  四川省公共衛生綜合臨床中心總設置編制床位1000張,戰時床位2000張,佔地面積500畝,其中包括預留應急病區用地200畝。

  對“平”與“戰”自如轉換的訴求,亦是基於現實的難點。阮列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傳染病專科病床不足,缺乏應急床位快速增加機制,傳染病院區面積和床位比較有限,平時收治各類傳染病人已經呈飽和狀態,而且傳染病院區位於市中心區域,周邊居民眾多,在面對突發傳染病疫情時,床位難以臨時增配。

  浙江各地已開工,瞄準科研目標

  記者梳理髮現,在省級中心開工之前,浙江多地的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都已完工或投入使用。

  早在2009年,杭州市公共衛生中心就已正式啟用,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執法、醫療緊急救援、醫學情報資訊于一體;此外,今年6月,嘉興市第一醫院鳳篁院區(嘉興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已正式啟用,並將在未來三年內啟用二期工程;寧波市、湖州市的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項目的主體結構也于近期分別結頂。

  記者梳理各地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規劃發現,除了“平戰結合”之外,這一項目尤其強調科研功能。

  早在2020年5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佈《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提出“鼓勵地方探索建設集臨床、科研、教學于一體的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比如,在湖州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規劃中,明確建成後將補齊湖州市中心醫院一期搬遷啟用後存在的醫療科研、生命科創、教育教學、醫防融合等短板,推動湖州乃至浙北地區公共衛生應急、救治和科研能力全面提升。

  寧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也定位為當地“醫學高峰”建設的關鍵構成。

  值得一提的是,將科研定為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的主基調,也與國家、省級層面強調的“打造研究型醫院”的目標不謀而合。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陳寧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