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抖音、微信、微網志等各大平臺官宣,“實名制時代”來了
發佈時間 | 2023-11-01 14:06:51    

   “大V”“自媒體”實名制開始落地了。

  10月31日晚,包括抖音、快手、微信、微網志、小紅書等多家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相繼發佈了關於自媒體實名制的公告,所有相關功能將在近期逐步上線,未進行實名認證、展示的賬號,將在流量、商業受益等多方面受限。

  潮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這些平臺上的自媒體賬號,只要粉絲數量門檻在50萬以上的賬號均被要求顯示實名,其中社會時事、軍事、財經、法律、醫療衛生等領域的自媒體賬號被多個平臺重點提及。

  不過,部分平臺的規則細節上有所不同,比如微信近期將首先引導10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對外展示實名資訊,後續將逐步擴大到相關領域50萬粉絲以上的“自媒體”賬號,經用戶同意後進行前臺實名展示。

  百度則將逐步建立可信賬號推薦機制,在相關領域加大對前臺實名的賬號的流量支援。

  抖音和快手錶示,主要分享個人日常生活的賬號,不在前臺實名範圍。

  抖音、B站、百家號、小紅書、知乎等平臺則表示,不同意實名展示的相關賬號將在賬號流量、收益等方面受到限制。

  近幾年,不少因為“自媒體”為了吸引粉絲,通過編造資訊、挑起對立和炒作,最後引發網暴在內的一系列事件。比如最近發生的“女童被狗咬傷事件”中,出現了不少對女童親屬發佈惡意揣測、人身攻擊等不友善言論,微網志最後禁言了77個違規賬號。但是此前平臺們對於實名制的做法,仍然停留在“後臺實名,前臺自願”的形式下。

  推行網路實名制的話題下,個人隱私的保護是經常被網友所討論的問題之一。這次多家平臺在出臺實名制政策的同時,也同時對保護個人資訊也進行了規定,比如微網志表示,對於未登錄的遊客用戶、未通過真實身份資訊驗證的用戶、行為異常用戶以及近期因不友善行為被處置的用戶,禁止查看其他用戶前臺實名資訊。

  抖音則表示,除授權展示的真實姓名、企業名稱資訊外,平臺不會主動公開賬號的其他資訊;持續完善實名資訊查看功能,僅允許已向平臺提供身份證件或營業執照等資訊完成認證的賬號在登錄後查看他人賬號實名資訊,並限制存在風險行為或異常狀態的賬號查看他人賬號實名資訊。同時建立專門的防網暴保護機制,上線“一鍵防網暴”功能,快速、優先處理相關的投訴和舉報,對參與網暴的賬號視情採取警示教育、禁言、封禁賬號等措施。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數據資産化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鵬告訴潮新聞記者,推動賬號實名制制度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加強網路管理,構建純潔的網路環境,減少不良資訊的擴散;二是減少攻擊性言語,穩定社會情緒;三是明確網際網路網民的身份,構建安全的網上網下環境,為網民的權益提供保護。通過實名認證,可以對“自媒體”賬號進行更有效的管理和監督,防止虛假資訊和惡意行為的發生,維護網路生態的健康發展。

  “實名制之下,自媒體賬號的言論和行為會更加規範,因為他們的身份已經被公開,會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影響力。同時,實名認證可以有效地遏制虛假資訊的傳播,因為自媒體賬號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不得隨意發佈不實言論。這些都有助於維護網路秩序和公眾利益。”王鵬説。

  有人擔憂,這些社交賬號不是沒有隱私了?王鵬認為,社交賬號實名制會對個人隱私帶來一定影響,但是實名認證並不等同於個人隱私的完全暴露。在實名認證的過程中,應該採取嚴格的個人資訊保護措施,確保個人資訊不被洩露和濫用。同時,網友也應該提高個人資訊保護意識,避免在網路上隨意洩露個人隱私資訊。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樓純 何泠瑤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