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送別浙籍洞穴潛水探險家韓颋:深藍水下,用身體丈量世界的深度
發佈時間 | 2023-10-30 09:16:36    

   2023年10月29日上午9點,中國知名洞穴潛水探險家韓颋的追悼儀式在浙江長興縣殯儀館舉行,韓颋的親友,聚在長興,只為再送送他,陪他走完這自由無拘束一生的最後一程。

  韓颋的哥哥張駿説:“世上總會有猝不及防的再見,和毫不留情的散場,他(韓颋)來過,愛過。”

  10月7日,韓颋在廣西河池市都安縣大興鎮九頓天窗風景區失聯。10月11日,其遺體于水下被發現。時隔18天,他的遺體終於在10月25日平安上水。次日晚11點多,韓颋的骨灰在親友的護送下,終歸故里。

  永遠自由的風華少年

  10月27日,長興縣的天灰濛濛的,陽光難以穿透雲層。韓颋,終於回到家了。在這座靜謐的小城裏,有著他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成長印記。

  在長興縣殯儀館,韓颋的靈堂設在殯儀館一隅,靈堂不大,幾張方桌和木椅,門口擺放著同學、好友、潛友、學生、同事、相關單位,甚至此前韓颋協助打撈的遇難者家屬送來的花圈輓聯。

  即便如此,當天仍有100多個花圈未製作完成。

  在靈堂,韓颋的哥哥、嫂嫂、侄子、發小和潛友,聚在一起。在言語回憶裏,他們拼湊出了個性鮮活的韓颋:是學霸,是自由,是倔強,是靦腆,是話多,是千杯不醉……

  一年到頭,發小陳星(化名)都坐不了一趟飛機,但就在韓颋出事的這個月,他在浙江和廣西兩地間來回飛了六趟,最後一趟,是他一路抱著韓颋的骨灰盒,平安落地杭州。

  陳星和韓颋的同學緣從幼兒園便已開始,一直持續到高中,“他是隨便能拿第一第二的學霸,我是最後一排的‘氛圍組’,不過他話可多了。”在陳星記憶裏,韓颋話多,還把老師氣哭過。

  高考後,韓颋去上海,陳星選擇當兵,兩人各奔東西,卻從未斷聯。對於韓颋的職業,陳星只知道是“潛水”,但從來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有多危險,“每次就等他回來一起喝酒,他喝三場,我只能陪一場,太能喝了。”兩人最後一次見面是今年6月份。

  10月份,同學喊陳星一起和韓颋去廣西時,因為不愛坐飛機,他拒絕了。“10月是他的生日”,陳星怎麼都沒有想到,這一次,竟是永別。

  “也就兩天了,陪到最後吧。”10月11日,陳星放下所有工作抵達廣西都安,半個多月幾乎沒離開過,他説,在都安的那段日子,太磨人,“今天(10月27日)晚上要擺兩桌,給他(韓颋)空個位置,擺上一雙筷子,喝一杯。”

  在靈堂,韓颋的親友相繼前來悼念,更多是彼此沉默抹淚。但韓颋同一潛水俱樂部的好友林晨(化名),雖紅著眼,卻不願接受韓颋的最後時刻如此悲傷,“我們還在這裡哭得死去活來,人家兩兄弟早就‘雲遊四海'去了。”

  林晨提到的董傑,是韓颋很長時間裏唯一的固定潛伴,“他們除了內褲沒有一起穿外,幾乎形影不離。”林晨知道,董傑是韓颋的徒弟更是好哥們兒,“他希望董傑能夠接替他。”

  2021年9月26日,潛水員紫薇與董傑在九頓下到120米左右時沒能出水。最終,是韓颋將董傑的遺骸從岔洞帶了出來。

  “他一輩子都在做自己。”林晨將那個喜歡站在石墩子上玩手機,想喝酒喝酒,想戀愛戀愛,從不愧對任何人,永遠做自己的貓哥(韓颋別稱)留在了自己的記憶裏。

  談話間,一隻小黑貓出現在眾人中間,韓颋的好友們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忽然到來的“不速之客”,一位好友拿著手機拍照,韓颋所屬潛水俱樂部創始人朱鐵俊向小黑貓伸出手,試圖摸摸它,就好像試圖再握住已經離去的韓颋。

  此前採訪韓颋時,他曾向記者講述了自己“老貓”這一別名的由來——曾養過貓,後來貓沒了,大家還是叫他“老貓”,因為靠譜。在陳星和林晨這些好友看來,韓颋從不與人衝突,確實是最靠譜不過的人了。

  但在家人眼中,韓颋卻並不“靠譜”。

  "下輩子別潛水,好好做我叔"

  韓颋失聯後的第二日,10月8日,哥哥張駿第一時間趕到廣西都安,在大家都在祈禱奇跡發生時,他知道這次可能凶多吉少。作為血脈親人,他最了解弟弟追求的東西是多麼危險,更多的時候也是幫著弟弟報喜不報憂罷了。

  “事業上來説他特別成功,但對家人可以説是‘沒用’。”韓颋19歲的侄子張譯天在聊起叔叔時,多少有些埋怨,他記憶裏的叔叔幾乎很少回家,有時甚至不回微信,“他倔,只報喜不報憂,就破記錄的時候或者幹成功了跟我們説。”

  “我們上次見面是今年3月份,上午回來,吃了中飯,他下午就走了。”對於叔叔,張譯天賭氣地説了好幾次:“反正他騙我。”

  今年過年,韓颋曾答應張譯天,年後回來一起喝酒,“他説年後年後,年著年著就沒了。”張譯天説完,微微一頓,許久後才説:“大家都不會覺得他會出事情,誰知道,真是‘便宜叔叔’。”

  這對叔侄像兄弟一般,知道彼此的糗事,“他啥都行,就是五音不全。”

  韓颋欠了張譯天一頓酒,一張闔影,“這兩年學了很多他喜歡的民謠吉他,想著一月份唱給他聽,也很可惜沒跟他拍張闔照。”張譯天説,他和韓颋唯一的合照,還是小時候,一家人在杭州拍的全家福,“我也不是他抱著的。”

  今年6月18日,父母50週年金婚,除了張譯天因為上課沒回來,幾乎所有家人都在,連韓颋都被張駿喊回來,嫂嫂吳芳的妹妹特地喊來了攝影師,錄影拍全家福。

  “當時覺得叫攝影師太誇張,沒想到這會是最後的全家福。當時拍的挺好的。”吳芳哭紅了眼。直到出事後,吳芳才第一次真正了解小叔子韓颋的工作,站在靈堂前,吳芳還覺得不真實,不敢相信,“我知道他的工作有一定的危險性,但他幾乎不提。”

  韓颋出事後,吳芳一直陪著丈夫張駿守在都安18天,“他們説以前出事都是找的韓颋,現在他出事就沒辦法。”她記得一開始並不順利,那些日子很著急,很磨人,“好幾天都沒一點消息,我老公當時的心願就是拿到小叔的潛具罐子。”

  吳芳説,張駿想用這個罐子將弟弟帶回家,但因為現場情況複雜,也曾擔心機器人下潛時把裝備剪掉,“沒想到(後面打撈時)還是很順利的。”

  這,成為了發小陳星口中的“相對圓滿”。

  “我爸這人理智慧管住感性,直到26號晚上才哭,因為他要處理所有的事情,親弟弟,他比誰都在乎,都難過。”10月11日,張譯天也請假趕到都安,守著爺爺奶奶,“爺爺一生要強,我從沒見過他哭,在九頓他哭了。”張譯天説,今年中秋節大家打了視頻電話,他(韓颋)剛從水裏出來,還笑著説跟朋友去吃飯,“我接受不了,現在只能捧著他的盒子。”

  靈堂裏,迴圈播放著韓颋潛水時朋友為他拍攝的視頻,視頻裏韓颋有大大的笑容,一旁接受親友悼念的張駿,話不多,為弟弟韓颋忙地腳不著地,前來悼念的人與他聊起弟弟,總會眼眶微紅,但卻十分克制,“他(韓颋)自由自在的,一直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韓颋一直由著性子變化興趣領域,讀過哲學、電腦、設計專業,也在加拿大工作過,“只要他想做都能做到最好,潛水也一樣。”但張譯天卻不想韓頲再玩潛水,他在朋友圈寫道:“下輩子別潛水了,好好做我叔叔。”

  用身體丈量世界的深度

  追悼會當天,陽光終於衝破了多日的陰霾。

  “韓教練是我國科學潛水體系的重要創建者,為我國科學潛水員的培訓體系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學技術人員。”中國海洋學會大洋深潛分會代表在追悼會上致辭時説,自己也曾跟隨韓颋學習潛水,“白天他帶我們泡在水裏,反覆練習技術,晚上的理論課他會耐心反覆解答,持續至深夜,而這也是培訓的一部分。”

  他説,自己從來沒有見過比韓颋更熱愛潛水的人了。翻開韓颋的朋友圈,除了少量讀書、出國旅行,以及他愛的足球,絕大多數內容,都關於他的潛水體驗與教學。

  韓颋與潛水結緣,是從“看看魚”的休閒潛水開始的。

  2002年左右,韓颋第一次在菲律賓潛水,從未探尋過的海底世界,讓他深深著迷。而在一次進階的沉船潛水之後,韓颋決定正式向專業性更強,也更危險的洞穴潛水發起挑戰。

  2010年,韓颋正式踏上專業潛水之路,即便知道前路凶險無比,但他説自己不會放棄深潛探洞,因為危險本身使人欲罷不能,“總會不停地想去探索。”

  多年前,韓颋接受潮新聞記者採訪時,他正和朱鐵俊穿梭于杭州與廣西都安兩地,幫助當地推進國際洞穴潛水基地建設。潛水也開始不僅僅是因為喜歡,憑著“中國人的洞中國人自己探”這一執念,韓颋開始了對都安未知的水下洞穴世界進行探尋。彼時,韓颋已在當地探過一百多個洞,並還在繼續。

  在和韓颋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他不是個話多的人,除非談到潛水,他説潛水不是單純的休閒愛好,它也是科研潛水、水下救援、水下測繪等。因此,近年來技術潛水在民間救援、警方偵破、科研項目、水下考古等都有重要體現。

  但相比技術潛水在各領域的重要作用,中國這類技術潛水專業人士數量太少。韓颋曾説,希望中國能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術潛水員,為此他成為了一位技術潛水教練。在他每一期課程的第一堂課,他會告誡新學員:“每一次探洞,都有可能回不來。”

  張譯天記得唯一一次和韓颋聊到關於“潛水”的話題,“他説這一塊太缺人了,這個領域就是用命填出來的。”張譯天知道,韓颋想圓自己的夢,但這個遺憾永遠填不滿了。

  摯友周成(化名)説,韓颋在一個缺乏英雄的時代,為他們詮釋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解答了什麼是英雄摯愛,“他切中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中英雄夢想的期待。”

  有人問,獨自潛水不孤獨嗎?很長一段時間,韓颋除了教課和帶人,都是一個人潛水。他曾説,如果沒有技術相當的潛伴,帶一個專業技能不夠的潛伴有時反而會成為危險因素。

  而孤獨不僅僅在水下。在韓颋的朋友圈,他曾説也許技術潛水員不配擁有愛情,“孤獨的人是可恥的。”面對“離別”他似乎也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他説:“世上總會有猝不及防的再見,和毫不留情的散場。”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李沐子 于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