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杭州亞殘運會閉幕式演職人員講述——開啟一場唯美婉轉繾綣的告別
發佈時間 | 2023-10-29 09:42:07    

   10月28日晚,杭州亞殘運會閉幕。當晚在“大蓮花”上演的閉幕式飽含江南之韻、華夏之美和依依惜別之情,讓人難忘。一齣出典雅而感人的章節背後是演職人員深情演繹和盡職付出。本報記者採訪了部分演職人員,傾聽他們講述與亞殘運會之間的故事。

  亞殘運會開閉幕式總撰稿人呂媛:

  杭州,讓人夢想成真的地方

  當《相約亞細亞》唱響,杭州亞殘運會開閉幕式總撰稿人呂媛與導演團隊露出欣慰的表情。就像歌詞裏寫的:“手牽著手,擁抱這世界……手牽著手,未來在前方。”這一抹表情,也是難忘今宵的不捨與未盡之言。

  如果説,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是一朵金桂的深情,那麼閉幕式就是一場告別的盛宴——詩畫惜別、敬茶拜別、金桂贈別一一上演,鋪陳著中國式浪漫。

  呂媛坦言,中國人傳統的表達情感方式往往含蓄而內斂——到了告別的時刻,內心縱有千言萬語,但表現出來的總是欲語還休、意猶未盡的意境。於是,便有了開場的這一幕:執傘的聽障姑娘,翩躚在西湖的水面上。以一把傘的情緣,開啟這一場唯美婉轉繾綣的告別。

  為什麼是一把傘?呂媛説,傘可遮陽避雨,總會出現在我們需要的時候。所以,在離別的時候贈一把傘,是杭州的一份美好祝福:無論你行至多遠,我們願守護一路平安。

  閉幕式上,導演團隊擷取氣韻優雅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點綴其中:有“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的詩、有西湖綢傘、古琴、綠茶製作技藝等非遺元素,還有“宋時四雅”“中華第一舟”等傳統文化元素。

  呂媛認為,她與導演團隊在節目中表達的,既是中國的文化自信,更是典雅大氣、盛情不竭的中國心意,“我們期待你再次來杭州,再次來品讀這座美麗的城市,再次長久地回味這座城市。”

  在撰寫《清茶敬遠行》節目之前,呂媛還不曉得仙人托夢高僧寰中,遣二虎刨地作穴而清泉涌出這一杭州虎跑泉的傳説。她在深入了解後大受觸動:“這不正寓意杭州是一個可以讓人夢想成真的地方,一個週到備至、以心意留住人的地方嗎?”

  亞殘運會閉幕式是杭州與這一段亞運旅程正式説再見的時刻。當金桂花瓣再次漫天飄飛之時,亞運與杭州彼此相憶,中國與亞洲彼此相依。

  呂媛説,雖然自己不是杭州人,但擁有這樣一段美好而深情的杭州亞殘運會的記憶,“可以説,我們都做過杭州人了”。“這次參與(亞運會與亞殘運會)的機會,讓我有了深層次接觸杭州、認識杭州的機會。”呂媛説,“離開杭州後,我將會向更多的朋友介紹杭州這座美麗的城市。”

  聽障舞者汪伊美:

  譜寫生命的律動

  地屏上呈現出西湖碧水與青石板路,聽障舞者汪伊美手持西湖綢傘出現在舞臺上,靈動起舞。

  “很榮幸這次能作為舞者出現在杭州亞殘運會閉幕式,但我覺得自己的表演還有上升空間。”下了舞臺後的汪伊美謙虛地告訴記者。

  出生4個月時,汪伊美因為發燒導致聽障。如今,她一隻耳朵裝著人工耳蝸,另一隻耳朵戴著助聽器,但這並沒有成為她人生路上的障礙。

  為保證演出時每一個動作都契合音樂節奏,汪伊美在每次排練時都會用心感受節奏帶來的震動,以熟悉頻率來更好地表演舞蹈。同時,她還會反覆觀看排練視頻,不放過任何一個瑕疵。

  她説自己是幸運的。從10歲開始,就陸續登上過許多大型國際體育賽事的開閉幕式舞臺。

  現在,汪伊美又站上了杭州亞殘運會的閉幕式舞臺。“每次在舞臺上,都感覺自己像一名威武的將軍,身後站著‘千軍萬馬’,其中不僅有藝術團裏的‘戰友’,還有老師對我的幫助和配合,更重要的是有祖國在背後全力支援。”她説。

  古琴演奏家趙曉霞:

  撫響祝福的琴音

  在《清茶敬遠行》章節,當舞臺演繹“宋時四雅”,兩名琴師現場撫琴,用一曲清雅悠揚、意境空靈的中華傳統禮樂,傳遞東方韻律。

  中央音樂學院的古琴演奏家趙曉霞是琴師之一。她告訴記者,現場彈奏的這首琴曲,以南宋浙派琴家創始人郭沔創作的浙派古琴名曲《瀟湘水雲》為藍本。為了搭配舞蹈、朗誦等節目,又考慮到閉幕式的隆重氛圍,經過再次編曲,曲子呈現出兼具傳統與現代的聲音表達。

  好琴奏好曲。為了向世界獻上更好的禮樂之音,趙曉霞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私家珍藏。她帶到現場這一床古琴年逾500歲,是名副其實的古董。此琴背刻琴名“音清韻古”,為明代著名畫家吳偉舊藏。

  採訪中,“感動”是趙曉霞重復最多的詞語。“整場閉幕式演出中,有許多殘障朋友的共同參與。為了跳整齊舞蹈,他們付出了很多。每一次排練,我全身都會感動得起雞皮疙瘩。”與此同時,她也關注到賽場內外,看到不分國界、殘健相攜的感動故事。

  “亞殘運會不僅僅是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舞臺。古琴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屬於世界的藝術財富。我無比榮幸參與這場盛會,為每一個友愛團結、拼搏奮進的人撫出飽含深情和祝福的琴音。”趙曉霞説。

  盲人電影義務講解員杜誠誠:

  用聲音傳遞光影

  “夜空之下,‘潮涌’火炬的光芒格外明亮,我們在這裡仿佛能感受到它的溫暖……”杭州亞殘運會閉幕式上,為盲人講電影的義務講解員杜誠誠的聲音在“大蓮花”內響起。她講解亞殘運會火炬熄滅的這一幕,成為本屆亞殘運會的難忘時刻之一。

  杜誠誠是來自湖北武漢的一名社區工作者,是盲人電影的義務講解員,也是一個左腿截肢的女孩。從2010年開始,她已為盲人講解了300多場電影,為80多部電影寫下共計100多萬字的講解稿。通過網路直播,有近百萬人次聽過她講解電影。

  此次登上杭州亞殘運會閉幕式的舞臺,也是緣于給盲人講電影。杜誠誠坦言,很光榮,也很忐忑。“這是我第一次在這麼大的舞臺上,面對這麼多人進行講解,心裏還是會有些壓力。”杜誠誠告訴記者,平時講電影的時候會比較隨性,語速也比較快,但在閉幕式上,需要抒情緩和的語氣,吐字發音也要更加清晰。為此,她每天都在努力練習,有時候甚至會讀到淩晨一兩點。

  杜誠誠説,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火炬熄滅的過程講清楚,同時還要把8000年的歷史文化涵蓋其中,是有難度的。其間,導演團隊會把控好文案的整體基調,而她則會在細節方面提出意見,如針對盲人朋友,如何用詞才能讓整個畫面更具像化,讓他們能在聽完後可以想像出場景,感受到文化的浸潤。

  每次閉幕式綵排時,杜誠誠在講解時還會通過大螢幕看一看視障孩子臉上的表情。“當看到孩子們頭向上揚,嘴角向上翹起時,我會有一種自豪感。”她説,不僅因為他們通過我的講解“看”到了現場,更因為用這樣一種方式,讓他們有了參與感。也許,今後這些孩子再回憶起這段人生旅程,將帶給他們鼓勵。

  盲人學校音樂教師吳雨鍰:

  當盲人孩子的眼睛

  當亞殘運會主火炬的聖火緩緩熄滅,來自浙江省盲人學校的62名孩子坐在火炬臺前的臺階上,拍著小手,齊聲唱響《相約亞細亞》,溫暖而動人。

  台下的吳雨鍰紅了眼眶:“孩子們站上這個舞臺,太不容易了!”言語中,滿是自豪。

  1997年出生的富陽姑娘吳雨鍰是浙江省盲人學校的一名音樂老師,也是這群盲人孩子參加閉幕式的帶隊老師之一。從去年4月亞殘運會導演組來學校選拔演員以來,她陪著孩子們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60多個盲人孩子一起上臺表演,這無論對孩子還是對老師來説,都是不小的挑戰。幾個月的訓練,吳雨鍰帶著孩子們奔波在學校和訓練場地之間。除了教孩子們唱歌,訓練他們的儀態,吳雨鍰還要照顧孩子們的生活起居。有時候孩子們要一大早起床,排練不順利的話結束得也會晚一些,孩子們就在吳雨鍰的懷裏睡覺;有時候訓練更換訓練場地,孩子們對陌生環境有些敏感,也是吳雨鍰站在他們身後,或牽手或擁抱,給他們安全感。

  盲人孩子的感情本身就很細膩,幾個月的朝夕相處更是讓他們對這位小吳老師更加依賴。有一天訓練間隙,一個小女孩突然跟吳老師“表白”:“吳老師,你蹲著的時候像我的姐姐,坐著的時候像我的媽媽,站著的時候才像我的老師。”聽到這句話,吳雨鍰差點沒控制住眼淚。

  他們看不到光,心中卻燦爛無比;他們小小身軀,卻擁有大大的力量。孩子們走下舞臺時,吳雨鍰給了每個孩子一個擁抱。未來,她要帶著心中的夢想,和孩子們繼續揚帆遠航。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何冬健 沈聽雨 嚴粒粒 姜曉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