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中國空間站準備“迎新”!揭秘最年輕乘組背後故事
發佈時間 | 2023-10-26 09:42:51    

   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北京時間10月26日11時14分發射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太員湯洪波、唐勝傑和江新林組成,湯洪波擔任指令長。

  這是首次由我國第二、第三批航太員組成的飛行乘組,也是空間站建造任務啟動以來,平均年齡最小的航太員乘組。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10月25日透露,神舟十七號飛行任務將首次進行空間站艙外試驗性維修作業。

  10月25日11時,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3名航太員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

  湯洪波:時隔25個月重返空間站

  僅僅過了2年3個月,湯洪波將首次作為指令長帶領神舟十七號乘組前往中國空間站。他將成為中國首個間隔最短時間執行兩次任務,以及首個重返空間站的航太員。

  “是祖國的強大、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給了我圓夢的舞臺和更多的機會。”他説。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湯洪波和同伴聶海勝、劉伯明駕乘神舟十二號飛船順利升空。這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進行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太空出艙等活動,驗證一系列關鍵技術。作為中國空間站的首批住戶,他們面對的是各種未知和挑戰。

  這是湯洪波的首次太空飛行。為了這一刻,他足足準備了11年。

  2021年7月4日,航太員劉伯明、湯洪波在聶海勝艙內配合支援下,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這是繼2008年神舟七號任務後,中國航太員再次實施空間出艙活動,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空間出艙活動。湯洪波首次真正走進太空,他看到太空是深不見底的黑,一顆顆星星亮得耀眼,地球像一顆藍白相間的水晶球靜靜地懸浮在其中。他扶著艙壁,和空間站一起繞著地球快速飛行,感覺説不出的震撼。

  結束為期92天的神舟十二號飛行任務時,湯洪波在艙內仔細轉了一圈,依依不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還會回來。”他想。

  返回地面後,湯洪波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太員”榮譽稱號並頒發“三級航太功勳獎章”,收穫了無數關注和讚譽。但他從未鬆懈。

  他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身體恢復、心理調適並同步開展學習訓練。不到一年,他便被選入神舟十七號任務乘組,進行緊張的任務備戰訓練。

  這一次,他被任命為指令長,帶領兩名新航太駕駛員唐勝傑和江新林執行任務,他也感受到指令長肩上的壓力。“上次,我只要跟著指令長完成任務就行了,而我這一次帶的是兩位年輕的新同志,時間短,訓練緊。”湯洪波不僅要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完成好,還要確保整個乘組的工作完成好。要將兩位戰友安全地帶上天,安全地返回地球。

  他不厭其煩地給兩位新戰友分享飛行經驗,事無巨細地講解天地差異,手把手教技術。訓練過程中,對乘組高標準嚴要求,補缺補漏,強化訓練。特別是針對每項應急預案反覆訓練,要形成肌肉記憶,哪怕是在睡夢中警報響起,也要做到“前一秒和周公握手,後一秒精神抖擻”,及時切換到高效應急處置狀態。他堅信乘組經過科學嚴密的訓練後,天地一體、團結協作,一定能圓滿完成工作。

  此時,中國空間站已經從“一室一廳”擴充到“三室一廳”。湯洪波迫不及待地期待著返回太空家園看看如今的新變化。

  唐勝傑:我國空間站任務最年輕的航太員

  不到34歲的唐勝傑,是目前我國執行空間站任務最年輕的航太員。出生於甘肅定西的他,將作為家鄉的第一位航太員飛向太空。

  1989年12月,唐勝傑出生在距問天閣1000公里之外隴中黃土高原的一個貧困小村莊。他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姐姐。年幼的他,個頭還沒有毛驢高的時候,就已經會扶犁耕地了。

  唐勝傑高三那一年,學校設了一個空軍飛行員招錄點,他報了名。2008年7月, 他拿到了空軍航空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想像中的軍營生活帥氣又炫酷,穿上軍裝後,唐勝傑發現軍校生活嚴格而又枯燥刻板。在這裡只有嚴厲的教官,筆直的隊列,方正的“豆腐塊”,魔鬼般的訓練……與腦子裏那些浪漫毫不沾邊。好在他有小時候吃苦耐勞打下的底子,很快就適應了軍校生活,一次次順利通過考核,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近13年間,他改裝過6種機型,飛行航跡遍佈祖國大江南北,安全飛行1000余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2018年底,國家啟動招收第三批航太員計劃。“我想飛得更高更遠!”唐勝傑報了名。

  來到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太員大隊後,唐勝傑見到了電視上的航太英雄群體。“在這裡,我和英雄們成了戰友,但在我心裏,他們更是我奮鬥的標桿和學習的榜樣。”他説。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迎來空間站時代,讓航太員獲得更多執行任務的機會,同時也對新入隊的年輕航太員提出了更大挑戰,上百門課程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學完。為了早日實現飛天夢,唐勝傑學習更加勤奮。同批隊友開玩笑説:“哪個課桌上掉的頭髮最多,肯定就是唐勝傑坐過的。”

  專業技能訓練是唐勝傑的強項。每每遇到操作性的課程,唐勝傑全身的每個細胞都在興奮。就拿失重水槽訓練來説,穿著厚重的水下服進行模擬失重訓練五六個小時,上肢要進行大量的操作,非常耗力。訓練結束後,他的腿僵了,手也酸得握不住筷子。可是,在水下不斷探索的過程,讓他覺得非常有趣,甚至忘記了身體的疲憊。

  72小時睡眠剝奪訓練,唐勝傑和朱楊柱、桂海潮分在一組,三人齊心協力,靠毅力熬過了三天三夜;沙漠生存訓練中,他和桂海潮一組,他們搭了個大帳篷,幸運地收集到了雨水,還撿拾了很多樹枝燃起篝火,用隨身攜帶的牛肉乾做主菜,煮上了牛肉火鍋。海上訓練時,密閉的返回艙在海上飄搖不定,他們在裏面只覺得天旋地轉,但跳入海裏的時候,大家都一個比一個興奮。“當直升機把我們從海上吊起來時,被螺旋槳吹起的海水拍在臉上特別痛……”回憶起訓練時的快樂和艱辛,唐勝傑津津樂道。

  經全面考評,2022年6月,唐勝傑入選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對於即將進行的飛天之旅,他在感到使命光榮的同時,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熱愛攝影的他,也非常期待能夠在太空中以不一樣的視角去觀察美麗的星球,觀察宇宙的奇觀,然後用鏡頭記錄難忘的回憶和經歷。

  江新林:從開坦克到駕飛船

  臉上有著超乎年齡的滄桑,言語間透出一股耿直勁兒——35歲的江新林雖不善言辭,但真誠而謙遜。

  出身貧苦農村的江新林覺得自己很幸運。他説,自己的人生像“開挂”一樣實現“三連跳”,在地上開過坦克,在天上飛過戰鬥機,如今要駕乘飛船去遙遠的太空。

  1988年2月,江新林出生在河南開封杞縣的一個小村莊。該縣素有“中原糧倉”之稱,農村家家都是種田大戶。他的祖祖輩輩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高考時,江新林考了個好成績,被原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錄取。他最難忘的是大二暑假去甘肅嘉峪關下連實習,地表高達50攝氏度,滾燙的坦克車窗緊閉,沒有空調,只有一個小風扇呼呼轉著。車子開起來後揚沙飛進來,打到風扇葉片上,再打到臉上,生疼。江新林顧不上疼,當時他只有一個念頭:“能活著就好。”

  畢業分配那年,空軍開始從軍校畢業生中選招飛行員。“比陸地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飛行員的情懷和理想。”江新林説,這句空軍招飛宣傳語打動了他。

  昔日同學畢業後都已成為軍官,在各自崗位上開展工作。而從裝甲兵變成飛行學員的江新林,面臨的卻是全新領域,要從頭開始學習飛行專業理論和飛行駕駛技術。

  他不敢有絲毫懈怠,苦學苦練,飛行技術遙遙領先。第一次駕駛飛機時,那種天大地大任我飛翔的快感,讓他感覺心胸隨著視野一起開闊了起來。飛行生涯10年間,他共安全飛行1000余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由於工作積極,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得好,江新林還被任命為飛行大隊副大隊長。

  2018年,國家啟動第三批航太員選拔計劃時,江新林正在外執行任務。他所在部隊高度重視,要求符合條件的人員珍惜機會,能報則報。教導員特意打電話通知他報名。

  2020年9月,江新林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太員。

  轉椅訓練中,一開始他反應特別強烈,冒虛汗、噁心、頭暈的症狀明顯,幾乎要到嘔吐的邊緣,考核成績僅僅是二級,相當於良好。

  對這一成績他很不滿意,於是開始加練,每天練習20分鐘“打地轉”:一隻手抓著另一側耳朵,原地旋轉。練了一兩個月,不適反應減輕了,他的訓練成績從二級提高到一級。

  野外生存訓練在西北大漠,與江新林大二實習的地方距離不遠,條件也十分惡劣,而且進駐當晚就遇上沙塵暴。“那晚的風特別大,黃沙漫天,能見度不過一米距離。沙棘的根曲裏拐彎的,不太結實,我們就找來好多沙棘根,用傘繩捆紮在一起,否則早就被大風吹折了。”他回憶説。

  即將執行“國字號”任務,江新林覺得責任重大。對於半年期太空駐留生活的規劃,他只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幹好本職工作,圓滿完成任務。”

來源:科技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