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手語姐姐”毛董萊:愛之光,照亮聽障者的世界
發佈時間 | 2023-10-24 09:06:48    

   在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上,許多人記住了演出初章《心相約》中,那位為視障小女孩的心靈獨白進行伴演的美麗姑娘,記住了她用“舞蹈”的手“説”出的那句:“勇敢的人一定能看到夢想成真的模樣。”

  她叫毛董萊,嘉興桐鄉人,一位80後聽障者,也是開幕式演職人員的手語老師。人們親切地喊她“手語姐姐”。“對於聽障者來説,能參與這場體育盛會是榮幸,萬萬沒有想到,手語貫穿了整場節目。我的感動無以言表,希望更多人了解這種特殊而美麗的語言。”

  毛董萊有一份十分光鮮的履歷:杭州手語姐姐無障礙交流服務中心創始人、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手語主持人、杭州電視臺的手語主播、杭州亞殘運會的火炬手……和她一同主持節目的董卿曾説:“看到你,就覺得這世上真沒有什麼做不到的事。”

  人們很難想像,她做了多大努力,克服了多大困難,才能成就今天開幕式聚光燈下,如此泰然自若、散發著內斂而耀眼光芒的模樣。

  毛董萊生活在一個無聲家庭,父母均有聽力障礙。她也因為用藥事故,小小年紀就告別了有聲的世界。手語成了家庭的“官方語言”,也是毛董萊學會的第一門語言。

  因為聽力的忽然喪失,她恐懼過、無助過;因為同學不恰當的玩笑、旁人或同情或異樣的眼光,她自卑過、低落過……面對困境,在自暴自棄和自立自信之間,毛董萊終於堅定地選擇了後者。“我不想變成家庭和社會的負擔,小時候就立下目標,要成為有用的人。”

  9歲時,還在讀小學的毛董萊開始住校,中考考上了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中學畢業後,她也想和健全人一樣去念大學。可是,對她來説,大學專業的選擇面太小了。

  於是,毛董萊一個人在杭州,一邊在服裝廠工作賺錢,一邊報考成人大專。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她感受到口語在學習與溝通時的重要性。2007年,在醫生建議下,毛董萊戴上助聽器,用左耳僅剩的殘余聽力,從“a”“o”“e”開始練習,對鏡子“牙牙學語”。這樣辛苦地過了兩年,她讀完了大專。2010年,毛董萊和健全人一起,參加了杭州市殘聯公開招考,以綜合第一的成績脫穎而出。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為別人撐傘。工作後,毛董萊越來越意識到,聽障者和健全人之間實在需要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外表上,聽障者看起來和健全人沒什麼兩樣,需求就容易被忽視。所以,溝通對我們來説就非常重要。”

  在考入杭州市殘聯的同年,她和幾名手語愛好者成立了“手語姐姐”志願服務隊,每週定期舉辦手語專業培訓,培養能夠為聽障人群提供手語翻譯服務的人才。而今“手語姐姐”志願服務隊已經從一個人發展到100多位志願者,其中有殘聯繫統的手語老師,有專業手語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也有來自社會面的志願者。

  2021年,杭州手語姐姐無障礙交流服務中心正式成立,成為浙江省首個專業的手語無障礙服務機構,線上上線下為聽障者提供服務。

  在毛董萊看來,這些還遠遠不夠。她介紹説,以杭州來説,全市的持證聽障人士有3萬多人,加上外地人,人數超過16萬;這個數字和中心的手語老師數量相比,實在太過龐大。

  協助亞殘運會宣傳主題曲《我們都一樣》手語版宣傳,攜手相關單位共同推出《亞運志願服務手語服務手冊》,對亞殘運會志願者等相關人員開展手語培訓,為聽障人士提供線上或線下翻譯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感受體育精神和樂趣……當越來越多的人認識手語、學習手語,毛董萊和“手語姐姐”們愈發相信:微光會吸引微光,微光會照亮微光,然後一起發光。愛之光,能把聽障者的世界照亮。

  同樣身患殘疾的作家史鐵生曾説:“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這是毛董萊的故事,也是社會上許許多多令人欽佩的殘障人士的故事。他們用過人的樂觀、自信、拼搏、堅韌,讓這句話鮮活而真實。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