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專訪楊利偉:飛天20年,隨時準備再徵星辰大海
發佈時間 | 2023-10-16 10:43:27    

   58歲的楊利偉至今仍在參與航太員的日常訓練。在高速旋轉的離心機中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相當於8個自身重量壓在身上;在360度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電動轉椅上,經過一輪“天翻地覆”的折騰,還要分清東南西北;穿著厚重的航太服在水下熟練模擬失重狀態下的各种太空操作。

  在我國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20週年之際,楊利偉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坦言,堅持訓練只為時刻準備著接受祖國挑選,再徵星辰大海。

  雖然距離第一次飛天已經過去20年,楊利偉也已成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太工程副總設計師,但無論身份如何變化,他始終記著航太員的使命。

  日曆翻回2003年10月16日,這個日子不僅讓楊利偉銘記一生,也讓無數中國人印象深刻。

  那一天,神舟五號載人航太飛船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成功著陸,楊利偉自主出艙的一瞬間,無數中國人在電視機前歡呼起來。千年飛天,一朝夢圓,至此,我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自己的航太員送入太空並成功返回的國家。從那天開始,一批又一批航太員接過楊利偉手中的接力棒,逐夢蒼穹。浩瀚無垠的星辰大海中,中國人的身影越來越多。

  從神舟五號的“一人一天”,到神舟六號的“多人多天”;從突破天地往返,到出艙交會對接,再到空間站建成;從最早的攜帶式環控生保系統,到現在領先世界的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採訪現場,楊利偉輕車熟路地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享中國載人航太20年裏的閃光時刻,奔赴星辰大海的每一步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腦海中。

  “載人航太的進步和發展也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楊利偉説。今年7月,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發佈《關於徵集載人月球探測工程月面科學載荷方案的公告》指出,我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已經啟動實施,計劃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並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陸月球。

  採訪現場,楊利偉透露,目前我國載人登月計劃方案論證階段已經結束,航太器、新火箭、新飛船、航太服等産品已全面進入研製生産階段。同時,楊利偉表示,為應對載人登月計劃中新的科研需求,在培養和選拔登月航太員時,將更關注地質、星體等相關專業人才。

  隨著我國載人航太的發展,“如何成為一名航太員”成為廣大青少年關注的話題。對此,楊利偉建議想要成為航太員的年輕人應該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培養對國家和社會的奉獻精神,“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楊利偉認為保持對航太事業的熱愛和奉獻精神才能激勵自己義無反顧地迎接各種挑戰。

  同時,楊利偉也認為未來在航太員的選拔上將更加開放,教師、醫生、記者、心理諮詢師等職業都有可能成為航太員。“將來的太空科學實驗不會全部針對理工科,人文領域的相關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楊利偉舉例説,未來人們在太空工作的時間會越來越長,如何應對心理上的變化將是人文領域中可以預見的研究課題。他還用神舟十六號航太員桂海潮的經歷勉勵年輕人:“現在戴眼鏡也能上太空,未來沒有什麼不可能,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有夢想就要敢於去追!”

  眼下,神舟十六“出差三人組”即將結束太空之旅,回歸地球家園。20年前,神舟十六號的航太員們仰望星空,或許會感覺到楊利偉注視地球的目光;20年後,楊利偉抬頭望天,像之前一樣在著陸場接戰友們安全“回家”。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撰稿:維娜、邱晨輝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