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專訪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沙曉嵐—— 來時震撼去時燦爛,我們做到了
發佈時間 | 2023-10-09 08:48:32    

   10月8日晚,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在5樓的操作臺前,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沙曉嵐始終全神貫注盯著舞臺。

  當看到亞運聖火緩緩熄滅,“數字火炬手”比心道別,一步一回首地踏向遠方,逐漸化作滿天星光,場內觀眾的掌聲與歡呼不絕……那一刻,他和團隊成員相視一笑。

  正如亞運會閉幕式傳達的相聚、惜別與共融的情感,微笑中飽含著沙曉嵐和他的夥伴們,在杭州亞運會的相聚以及別離之情。

  “浙江的江南韻味、勇立潮頭的精神,以及數字科技,都讓我印象深刻。”沙曉嵐説,自從擔任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總導演以來,他和團隊成員走過了浙江許多地方,並把所見所感呈現在了亞運會開閉幕式中。

  從開幕式上良渚古城的金色稻浪、宋韻文化的青山綠水、震撼澎湃的錢塘江潮,到閉幕式上翩然起舞的荷桂少女、萬物盎然的江南圖景、各具特色的城市花車等,沙曉嵐用一幅幅文化美學圖景勾連著歷史、現代與未來。杭州亞運會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秋分”開始,至“寒露”落幕,他希望世界能從浙江看到中國,用江南意蘊、東方美學,展現新時代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積極探索。

  這是5000年的文明延續。沙曉嵐説,當下的浙江,處處可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融碰撞。亞運會也因為浙江,使東方美學表達有了獨特的江南氤氳。

  “不論是良渚,還是宋韻,這些美學表達在當時都是領先的,至今,它們的底蘊依然在。”他説,團隊做的就是把這份傳統文化的根與魂傳承下來,比如閉幕式中的攀花贈友、荷桂共融等意向,是一以貫之下的重生。

  與往屆不同,本屆亞運會開閉幕式的每個篇章都融入了科技創新元素。沙曉嵐説,以文化為底色,融科技之力與藝術之美,是屬於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的“獨一份”——團隊實現了亞運史上多個首創,首次使用3D雙威亞技術、首次採用數字煙花、“數字火炬手”首次出現、數控草坪首次亮相……

  北京冬奧會上,沙曉嵐就把視角投向演藝科技創新,比如使用AR技術織就中國結等,想以此展現中國的飛速發展和國人的全新精神風貌。

  杭州亞運會給予了他和團隊廣闊的想像空間,“真正展現了一場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視覺盛宴”。

  “AR等科技手段的運用,讓藝術創作變得更加浪漫神秘。”日益進步的科技讓沙曉嵐感到興奮,它為創作者打開了一扇窗,讓藝術創作者能釋放無限的想像力,甚至顛覆原有的創作理念。“我們必須緊緊抓住它,讓藝術和技術在這個全新的領域融會貫通。”

  從提出設想開始,他就面臨挑戰。沙曉嵐記得,一開始提出“數字火炬手”概念時,這種打破常規套路的想法,大部分人聽完就懵,簡直無法想像最終的形態。那麼就一點點一步步來,製作視頻,把想法進行可視化的具象呈現,讓概念變得直觀……

  終於,觀眾如期在開幕式上看到凝聚著億萬人心意的“數字火炬手”,從錢塘江一步步踏浪而來;又在閉幕式上帶著“弄潮兒”的名字繼續返場,對著所有人溫暖比心,一步一回頭地告別。這個亞運史上最具想像力的“弄潮兒”,來時震撼,去時燦爛。當它散作滿天星融入浩瀚宇宙時,世界的記憶裏永存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這一刻,“數字火炬手”有了心跳。這是沙曉嵐和團隊的追求——當科技與藝術融合,要創造視覺奇觀,還要實現情感共鳴。

  這個場景,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多少觀眾為之觸動。沙曉嵐感慨:“我們做到了。”

  “隨著技術迭代,未來演藝創作一定不是導演一個人的事,而需要和工程師、科學家等共同完成。”沙曉嵐表示,它將拉近人與人、人與美之間的距離,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正如本屆亞運會開閉幕式對裸眼3D技術的運用,當觀眾看到舞臺上那一座連接古今的立體拱宸橋出現,宋制船舶從橋下穿過時,那種宋韻美學帶來的震撼感將被無限放大。這讓沙曉嵐和團隊感受到了藝術創作者的巨大成就感,也讓觀眾領略了科藝融合的無窮魅力。

  新時代賦予文藝創作者新的使命。沙曉嵐期待,在杭州亞運會之後,有更多新創意涌現。通過新科技賦能,展現中華文化新的生命力。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沈聽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