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解讀2023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為奈米技術增添色彩
發佈時間 | 2023-10-05 09:38:02    

  北京時間10月4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公佈,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路易斯·E·布魯斯(Louis E. Brus)和阿列克謝·伊基莫夫(Alexey I. Ekimov),以表彰他們“發現和合成量子點”。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量子點是一種通常僅由幾千個原子組成的晶體,就大小而言,它與足球的比例就相當於足球與地球的比例。“量子點具有許多令人著迷且不尋常的特性。重要的是,它們根據大小而具有不同的顏色。”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約翰·克維斯特(Johan Åqvist)説。

  物理學家們早就知道,理論上,不同尺寸的奈米粒子可能會出現相應的量子效應。但很少有人相信這一理論會應用於實踐。得益於202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們對奈米世界的探索,量子點如今已出現在電腦和電視螢幕等産品中,並應用於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

  20世紀70年代末,剛畢業的博士阿列克謝·伊基莫夫開始在蘇聯的聖彼得堡Vavilov國家光學研究所工作。根據當時物理學界的知識背景,“同一種物質可以製造不同顏色的玻璃”,引起了他的研究興趣。於是,伊基莫夫運用光學方法來檢查彩色玻璃,經過實驗他發現,不同尺寸的玻璃樣品吸收光的情況不同:顆粒越小,吸收的光越藍。他很快意識到,他觀察到了與尺寸相關的量子效應。

  1981年,伊基莫夫在蘇聯的科學期刊上發表了他的發現,這是科學家首次成功製造出量子點。

  但當時,路易斯·布魯斯並不知道這一發現。1983年,他首次在溶液中發現了自由漂浮的粒子具備尺寸依賴性的量子效應。和伊基莫夫一樣,他發現硫化鎘的顆粒越小,吸收的光越藍。

  為什麼物質的吸光度偏向藍色這一發現很重要?事實上,光學性質的變化能證明這種物質的特性完全改變了。物質的電子不但控制其光學特性,還控制其他特性,如催化化學反應或導電能力。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根據這一發現開發全新的材料。

  然而,研究人員當時還無法製造出尺寸大致相同的量子點。這正是蒙吉·巴文迪要解決的問題。

  巴文迪于1988年開始在路易斯·布魯斯的實驗室從事博士後工作,進行了大量改進生産量子點方法的嘗試,取得了一些進展。隨後,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研究負責人,繼續努力生産更高品質的奈米粒子。1993年,他和研究團隊取得了重大突破,製造出了特定尺寸的奈米晶體。這種奈米晶體幾乎是完美的,能夠産生獨特的量子效應。由於生産方法簡單,越來越多的化學家開始研究奈米技術和量子點的獨特性質。

  30年後的今天,量子點已成為奈米技術的重要工具,並出現在商業産品中。量子點的發光特性被用於基於QLED技術的電腦和電視螢幕,其中Q代表量子點,量子點被用於改變部分藍光的顏色,將其轉換為紅色或綠色。量子點發出的光也可用於生物化學和醫學,生物化學家將量子點與生化分子相連接,以便繪製細胞和器官圖譜;化學家利用量子點的催化特性來驅動化學反應。

  研究人員認為,量子點還有更大的潛力:未來,量子點可用於柔性電子産品、微型感測器、更纖薄的太陽能電池以及加密量子通信等。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撰稿: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