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牢記總書記囑託,奮力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探索
發佈時間 | 2023-10-04 09:54:35    

  千年古運河,貫穿南北,連接古今。

  這個國慶假期,人們走進新落成的浙東運河博物館,通過文物、沙盤、影像等載體,感受這段流淌的歷史。

  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紹興的浙東運河文化園考察。他步行察看古運河河道和周邊歷史文化遺存,詳細了解浙東運河發展演變史和當地合理利用水資源、推進大運河保護等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説:“我曾在浙江工作了6個年頭,熟悉這裡的山水草木、風土人情,參與和見證了這裡的發展。”浙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寄託著總書記的文化情懷。

  20年來,文化的力量在浙江持續激發出強大的動能。我們從文化中看到自信——一部“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讓我們得以系統、全面、近距離領略前人高超的藝術造詣;我們從文化中看到自豪——德壽宮遺址博物館、杭州國家版本館的接續走紅,讓人們不斷回歸傳統審美,感受中國式浪漫;我們從文化中看到自己——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我們看清了自己從哪來、怎樣走來……

  此次考察浙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浙江要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探索,這給全省文化工作者指明瞭奮鬥目標,更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

  這兩天,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副會長邱志榮反覆觀看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東運河文化園的畫面和文章,從一個個細節中,感受總書記對大運河的關心。

  邱志榮是浙東運河博物館陳列布展的核心專家,更是一位持續幾十年關心大運河的“老水利人”。邱志榮難以忘懷,2006年,正是因為習近平同志親自致信文化部,“大禹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紹興是大禹陵所在地,一直重視大禹文化的研究和弘揚。”退休後,邱志榮帶領團隊進一步挖掘大禹文化,繪製禹跡圖。在他的書房裏,相關出版物已經堆得有一人多高。

  “治水關乎治國,水脈連著文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這意味著通過我們的努力,要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大運河的文化脈絡。”邱志榮説,浙東運河博物館裏,就有中國禹跡圖的互動裝置。目前,匯集全國幾十位學者、篇幅約80萬字的《中國禹跡導讀》正在抓緊編校,即將出版。

  “我們要讓更多人讀懂大禹文化。”邱志榮説。

  是的,讓更多人讀懂文化,讀懂浙江文化、中國文化——這是擺在所有浙江文化工作者面前的歷史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積極發展反映時代要求、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文化,發展中華文明的現代形態。這和他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兩個結合’一脈相承。”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次重要講話。在他看來,總書記在今年6月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給文藝界賦予了新的文化使命。

  從浙江美術館的選址,到考察中國美術學院……許江親歷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的許多重大文化事件,感悟頗深。“總書記的一句句囑託,都化成了浙江兒女創作的不竭動力。”許江提到,不久前,省文聯推出了銘心追夢——“八八戰略”實施二十週年藝術特展,以美術作品的方式,直觀呈現“八八戰略”帶給人民的深刻變化。油畫、版畫、書法……這些作品用藝術的方式呈現有血有肉的奮鬥史。

  “浙江文藝創作一直將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相統一,做到洋為中用、開拓創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即將落成的浙江油畫院,正在籌備開幕大展,也將呈現出浙江油畫中西融合的創作特色。”許江表示,接下來,浙江文藝界要把握這一傳統優勢,做好“兩個結合”,拿出更多具有時代特色的精品力作。

  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每一個人共同努力。

  有一個日子,蘭溪諸葛村黨支部書記諸葛坤亨始終記憶猶新——2003年9月19日,習近平同志在考察諸葛村時,就點讚過該村的古村落保護方式。

  作為諸葛亮後裔最大聚居地,諸葛村“人人都是文保員”的做法,獲得了習近平同志的認可。諸葛坤亨認為,不能滿足於過去的成績,而要放眼未來。

  這個假期,走進諸葛村,確實能看到這裡不一樣了:裸眼3D技術、數字互動燈光秀全新上線,還有AI互動、放孔明燈、漢服體驗等活動。諸葛坤亨説:“文化保護,重在當代。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它們在新時代綻放風華。”

  堅持文化引領,凝聚精神偉力

  9月底,省社科聯黨組書記郭華巍帶隊前往浙東運河文化園,研究部署深化浙東運河文化研究工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高度來謀劃考慮文化建設,要求我們為文化強國建設積極探索、作出浙江更大貢獻。”郭華巍表示,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對文化建設思考得很深入,2005年7月,習近平同志為浙江的文化大省建設量身打造了“八項工程”,特別是親自倡導設立、親自謀劃佈局、親自挂帥指導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今天,我們踏著來自歷史的河流,受著一方百姓的期許,理應負起使命,至誠奉獻,讓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讓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庫總序》結尾,有這麼一段深情展望。

  “當年的展望,正一步步實現。”郭華巍説,“許多研究成果,凝聚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精神偉力。”浙江堅持以“今、古、人、文”為主題,紮實推動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已出版學術著作超過1700部。持續擦亮陽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宋韻文化等優秀歷史文化金名片。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就是文化研究工程的生動實踐。在“大道之行——‘八八戰略’實施20週年大型主題展覽”上,“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專區以數字化手段動態展示千古名畫,為觀眾帶來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

  團隊核心成員、浙江大學研究員金曉明清楚記得,2005年,在習近平同志的親自推動下,一場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蒐集中國古代繪畫圖像資源的行動正式啟動。

  從零開始,截至2022年底,“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組共計編纂出版先秦漢唐、宋、元、明、清畫全集60卷226冊。歷時18年,打造出迄今為止同類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錄最全、出版規模最大的中國繪畫圖像文獻整合。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文化的尊重與熱愛,是“大系”攻堅克難的不竭源泉與動力。項目組表示,下一步,還將加快推動“大系”圖像數據永久存儲和保護利用,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貢獻。

  文脈匯融,成風化人。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學生張晨宇,是一名“00後”宣講員。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後,連日來,他不斷修改著自己的宣講提綱,力求以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讓老百姓對身邊的改變更有實感。

  “精神文明建設帶來的變化和成效,與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意願要求‘同頻共振’,對我們宣講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晨宇念出了自己的“最新版”宣講詞,“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從博物館熱到15分鐘品質生活圈,再到全域文明創建,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已經從‘缺不缺,夠不夠’,升級為‘好不好,精不精’。大家看,一張日臻完善、覆蓋由省至村的五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網路正在浙江徐徐展開。”

  堅定文化自信,加強交流互鑒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運用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等窗口加強文化交流傳播,不斷提升中國文化感染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

  國慶假期裏,杭州良渚古城遺址世界遺産監測管理中心遺址管理科科長施時英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值班時,深切感受到一個變化——訪客越來越多了,不僅有各種口音,還有各種膚色。

  6月15日上午,杭州第19屆亞運會火種在杭州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大莫角山進行採集。潮新聞記者 呂之遙 攝

  9月29日下午5時,本應是閉園的時候。他在公園巡查,發現還有許多訪客在園內戀戀不捨。他幫一家來自山東的遊客拍了照,和他們交流。“他們知道良渚遺址是中華文明的聖地,很想多走走看看。”施時英與良渚淵源極深——1936年,他的祖父施昕更發現了良渚黑陶;如今,他成了良渚的守護者。

  施時英記得,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前,習近平同志兩次到良渚調研,七次就良渚遺址保護和申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03年7月16日,習近平同志來到良渚,指出“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當時,施時英就在現場。守護良渚,守好中華文明的這一根脈,施時英立下志向。

  從開幕式中的良渚元素,到“湖山”獎牌的玉琮造型,杭州亞運會上的良渚元素,讓施時英感慨良多:“如果説4年前的申遺成功讓更多中國人認識良渚,杭州亞運會則助推良渚走出中國。我們更要堅定文化自信,守護好良渚遺址,讓中華五千年文明走向世界。”

  亞運會期間,同樣奔忙的,還有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館)主任(館長)郭藝。9月28日,恰逢之江文化中心開放“滿月”,她在非遺館接待了一群剛剛結束亞運會比賽的馬來西亞運動員,為他們定制了一場文化交流之旅——邀請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大家體驗各類非遺文化。

  郭藝從事非遺保護工作已有二十餘年,她始終難忘習近平同志對非遺保護的重視。2005年5月至6月,習近平同志作了六次批示。這堅定了她做好非遺保護工作的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升中華文化感染力。文明交流互鑒,需要我們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可信、可親、可敬的中國形象。”郭藝認為,杭州亞運會是展示浙江形象、傳播浙江文化的重要國際活動,浙江非遺要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積極探索,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如何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一邊是喜迎來客,捧出本土文化大餐;一邊是文化出海,在世界舞臺展現風采。

  最近一週,由寧波市演藝集團等單位出品的中國民族舞劇《花木蘭》先後登上美國波士頓和華盛頓的舞臺。經過舞蹈和音樂的演繹,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深深打動了美國觀眾,為中美文化交流畫上生動的一筆。

  “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加強文化交流傳播,為我們下一步的工作指明瞭方向。赴美演出,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中國故事如何更好地進行國際表達。”在出品方之一、寧波市演藝集團董事長林紅看來,當前,中國文化出海的步伐加快,希望能將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IP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促進人文交流。

  諄諄囑託,催人奮進。浙江將持續推動“八八戰略”走深走實,擔負起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的使命,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陸遙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