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回老家的意義!浙江一對好友寫下詩句:父母在,無論何時都能做回小孩
發佈時間 | 2023-10-03 10:04:05    

   你要寫故鄉

  不能只寫故鄉

  要寫散漫的白雲

  寫桂花味的清風

  寫溪水裏剛抓的土步魚

  寫地裏新拔的黑豆豇豆

  寫鮮嫩的黃瓜茄子辣椒

  寫老屋寫炊煙寫小橋寫流水

  寫跨越千山穿越人海車流的熱望

  寫父母無論多晚都倚在門前的等待

  寫再忙再累也心甘情願的奔赴和此刻讓人忍不住淚目的團圓

  ——毛毛和諸葛

  當中秋遇上國慶,家鄉和遠方哪個更讓你動心?杭州的諸葛和毛毛,兩位女士的選擇是前者。她們趁著假期,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家鄉浦江。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她們在家鄉逗留的時間並不長,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但是,她們在故鄉的見聞,正如詩中所描述的那樣優美而溫暖。

  因此,兩位好朋友在朋友圈裏,接力寫下了這首關於故鄉的詩,讓不少網友産生共鳴。

  有人説,從她們的詩和故事中,看到了回家的意義。

  6小時去老家打個來回

  時間再短也是團聚

  諸葛的回家路,可以用“踩著風火輪”來形容。因為工作特殊,她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期間非常忙碌。中秋國慶假期,本已是回家無望,但考慮到10月2日是父親的70歲生日,她硬是擠出了時間,回家吃頓團圓飯。

  當天上午8點半左右,她在後備廂裏塞了石榴、秋月梨、維生素、奶粉……這些都是節儉的父母平常捨不得買的東西,駕車帶著孩子從杭州出發了。

  短短6個小時後,她就已經又回到了杭州,繼續投入繁忙的工作中。扣去路上來回的兩個多小時,她在家裏的時間不超過4小時,有人説“太折騰了”,但她卻樂在其中。

  雖然相聚很短暫,但家人們準備得非常認真。

  得知女兒和外孫女要回來,諸葛的爸爸淩晨4點多就起床了,他去趕了一趟當地菜市場的早市,買回了外孫女愛吃的野生黃鱔。

  弟弟也準備了大閘蟹、梭子蟹,還有自己釣的翹嘴。

  當諸葛到家時,各種新鮮的食材早已準備完畢,大家正忙著輪流做菜。剛進家門口,就有客人到府了——表姐特意從鄰村趕來,把自己種的浦江葡萄分給大家。

  “表姐夫和表姐都是勤勞的人,靠著在家鄉種葡萄,培養出了兩個很優秀的女兒。每年,他們都會把最好的葡萄留下來,捨不得賣,等我們這些在外生活的兄弟姐妹回來了,就給我們送過來。”諸葛告訴潮新聞記者,這次回家時間短,她原本並沒有告訴表姐,但細心的表姐不知道從哪聽到了消息,又“準點”給自己送來了葡萄,讓她感到異常溫暖。

  諸葛説,這趟回家,除了“準點”的惦記,還有意外的驚喜。

  為了幫爺爺奶奶分擔壓力,還在上大二的侄女,主動承擔起團圓飯主廚的任務,“平常都是我媽和我弟做,這次他們負責打下手,我侄女當主廚燒了幾個菜。”

  這頓家常菜並不奢華,甚至大家也沒有特別去準備生日蛋糕,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就吃得十分“落胃”。

  “每回去一次,我們都把它視為是充電和回血,不管你在外面多麼累,也不管你年紀多大了,回家你就做回小孩了,只管吃就行。”

  媽媽的餛飩和家門口的金桂

  把家鄉的味道帶回來

  諸葛的老家,門口有條小溪,溪邊種著不少絲瓜。門後有顆桂花樹,這個季節正是飄香的時候。

  吃過飯,一家人在桂花樹下包起了浦江大餛飩。這些餛飩,寄託著一位母親對在外生活的子女的牽掛。

  “餛飩是兩種口味的,南瓜藤豬肉和酸菜小筍豬肉,這兩種口味只有我們浦江有。南瓜藤處理起來並不容易,得先去南瓜地裏掐尖尖,再小心翼翼處理掉外面的表皮和毛刺,還要焯水,我老覺得麻煩。可我媽不覺得,她總是不厭其煩弄這弄那。”諸葛説,自己經常要上夜班,有時候回家要很晚,母親特別為她準備了這些餛飩,讓她別虧待了自己的胃。

  她數了數,整整有120隻餛飩。和餛飩一起被塞進後備廂的,還有一隻已經宰好的雞和一些家裏種的蔬菜。

  以前,諸葛總是很不樂意帶這麼多東西返程,叮叮咣咣的,又重又不方便。但是這幾年,她漸漸學會了接受家人的善意。

  “我有一些朋友,總羨慕我還可以回家團圓。他們説尚有父母可依靠可撒嬌是很幸福的事。我們總自私地希冀,父母永遠在家裏保持不變,健康勤勞,活力滿滿,但其實他們一直在以我們看不到的速度老去。”

  在朋友的唏噓中,諸葛開始盡可能增加回家的頻率。每次短暫的棲息,讓她覺得“又攢回一點能量”,感受到自己努力奮鬥的意義。

  離開時,女兒折了一枝家門口的金桂,要把家鄉的味道帶回杭州。

  諸葛突然感慨:“所愛隔山海。”

  女兒答:“山海皆可平。”

  家鄉的風景和親人的牽掛

  是不可辜負的期待

  比起諸葛,毛毛這趟回家,時間要寬裕很多。

  10月1日一大早,她就帶著孩子從杭州濱江駕車趕往浦江老家,參加表弟的婚禮午宴。

  為了親朋好友的這場相聚,弟弟在前一天晚上,連夜開十多個小時的車,在淩晨6點回到了家鄉;妹妹也從余杭趕過來,還帶上了自己的愛人。

  吃過酒宴,大家都默契的要回家住幾天,陪一陪父母。

  比起城市,在安靜祥和的村莊裏,生活變得簡單,但大家總能找到事情做。

  兄弟姐妹們搶著做飯,幫母親分擔家務。在大家的努力下,蕎麥麵、豆腐皮、麥餅……一道道浦江美食端上了桌。

  吃過了飯,毛毛就和弟弟妹妹們,去小時候經常玩的溪邊抓魚,去山上找吊瓜、柘樹、茶油果、杠板歸……兒時美好的回憶一點點涌上心頭。

  “小時候條件艱苦,總是羨慕城市裏的生活,現在回過頭去看,在老家的童年生活,才是最幸福的。”毛毛告訴潮新聞記者,在家鄉的日子,總是讓她感到安心,這裡的白雲、清風、土步魚、茄子……讓生活變得如此真切,所以她把這些統統都寫進了詩裏。

  除了家鄉的風景和美食,更不能辜負的,是親人的牽掛和惦念。

  鄉村的氣溫,比城市要低。回家的妹夫,不小心受涼發燒了。

  一家人突然忙碌起來。因為外婆出生中醫世家,在她的耳濡目染下,毛毛和弟弟妹妹也認得不少草藥。幾個人就帶上工具,到山上去挖可以清熱生津的茅根,拿來回給妹夫煎煮服用。

  離開時,毛毛的車子後備廂也被裝得滿滿噹噹,裏面有鄰居家種的大冬瓜,母親種的黑豆,還有一堆毛豆、茄子、南瓜,“這麼多我們也吃不完,會跟朋友們分一分,把幸福快樂分享給他們。”

  這個假期,你回家了嗎?從家裏帶回了什麼?

來源:潮新聞    | 撰稿:黃玉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