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泳軍,制勝秘籍何在
發佈時間 | 2023-09-30 14:05:58    

   9月29日,杭州亞運會游泳比賽進入最後一天,現場氣氛依舊火熱。6天的賽事裏,中國隊共摘得28金21銀9銅,遠超雅加達亞運會19枚金牌的表現。其中,14枚金牌與浙江運動員有關。

  汪順、葉詩文、徐嘉余、潘展樂、費立緯、余依婷……中國游泳看浙江。究竟是什麼成就了浙江這片游泳熱土?

  讀懂浙江游泳軍團的制勝秘籍,或許就能窺見中國游泳在亞運會上統治力的來源。

  越來越多孩子愛上游泳

  這幾天,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觀眾席幾乎場場滿座。加油聲、歡呼聲,每天響徹整個場館。有人為張雨霏、汪順等知名選手而來,也有人單純為游泳本身而來。

  特地帶著孩子來看比賽的杭州觀眾廖偉告訴記者:“女兒2歲多的時候,我們就帶她學游泳了。”在他看來,游泳不僅鍛鍊耐力,還能塑造身形。現在家門口就是游泳場館,有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訓練課程,很方便。女兒今年8歲,游泳教練是一位已退役的運動員,還曾獲得過亞運獎牌。

  從小親近泳池的浙江孩子越來越多。每年夏天,陳經綸體育學校游泳館、浙江黃龍體育中心包玉剛游泳館等場館都人氣爆棚,泳池裏全是訓練的孩子,外面則是守候的家長。陳經綸體育學校校長徐磊介紹,開啟夏季招生後,800到1000人的選才名額,3天左右就能招滿。

  浙江人為什麼這麼喜歡游泳?或許可以從浙江獨特的歷史地理因素説起。

  江南水網密布,對於浙江人而言,愛水是刻在骨子裏的本能。南宋週密在《武林舊事》中提到,每年農曆八月錢塘大潮來時,善水的浙江人出沒于鯨波萬仞中,輾轉騰挪。弄潮兒的基因代代相傳,逐步演變為當代勇立潮頭的象徵。

  如今,四季皆宜的游泳運動仍然是浙江人最喜愛的健身方式之一,單就杭州的群眾性游泳比賽,每年便達十幾項之多。比如,每年夏天到了“橫渡錢塘江公開水域比賽”那一天,寬闊的錢塘江江面上像是遍地開花的大草原,來自浙江各地的“泳士”熙熙攘攘。

  葉詩文就曾出現在這群游泳愛好者中。2007年,年僅11歲的葉詩文橫渡錢塘江,獲得了女子青少年組的冠軍,並因此第一次上了報紙。

  為籌備亞運,浙江各地游泳館不斷增加。亞運開賽前,黃龍遊跳館已經接待了許多杭州市民。場館採用國際先進的拼裝式泳池設計,可變身10道50米標準泳池,獲得游泳愛好者的點讚:“水質很棒,能在這種國際級比賽標準池裏游泳,值了。”

  辦到第七屆的杭州市“市長杯”青少年(兒童)游泳錦標賽,更是成為杭州奧體中心游泳館建成以來的首場比賽。在各國運動員到來之前,小隊員們率先體驗到了這個游泳館的美妙,他們説:“賽道很好,大家都遊得開心!”

  深厚的群眾體育基礎,日益豐富的體育設施供給,成為浙江游泳長期強勁發展的內生動力。

  儘管留下來走專業道路的孩子仍是少數,但會游泳、愛游泳的社會氛圍,自會形成豐沛的土壤,讓好苗子不斷鑽出來。

  科學選材再訓練成才

  “我現在練的是自由泳,今天就是為看潘展樂哥哥來的。”8歲的紹興女孩趙夜,特意讓媽媽帶自己趕來現場觀戰。24日晚,當潘展樂以破亞洲紀錄的成績奪得男子100米自由泳冠軍的那一刻,她激動地從觀眾席上跳起來鼓掌。

  有了群眾基礎,還需要科學選材、科學訓練,趙夜這樣的孩子才越有可能重現偶像的傳奇。

  “孩子幼兒園中班時,已經有當地體校的教練前來‘拉網式’尋找人才。”趙夜媽媽説,“很多孩子這個時候還不會游泳,教練看的是身高、身材比例、水感等條件。”

  這時看臺上有位教練插了一句:“選出水感好、力量大、態度認真、意志力強的好苗子,是一項細緻活兒,大家每年為了選材要做很多準備工作。”

  在陳經綸體育學校——這個曾經培養出羅雪娟、楊雨、傅園慧和葉詩文等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的搖籃,前來學游泳的孩子不會接受傳統意義上的“集中訓練”,而是採取“走訓”為主。一週7天,只有每天下午放學後的兩個小時,小隊員們會泡在泳池裏訓練。

  “我們打破了‘成績不好才去練體育’這樣的刻板印象。”浙江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有關負責人説,游泳運動員們既是優秀的選手,也是學業有成的學生。他們有一支從小學到高中全覆蓋的文化課教師隊伍,運動員外出參賽也有教師隨隊,每天的文化課程絕對不能落下。

  既不落下學校的文化課,又能在課餘時間學一項技能,沒有後顧之憂的家長自然全力配合。

  除了日常訓練,每年大大小小的比賽就是他們的試金石。從20年前開始,浙江有一項“月月積分”游泳大獎賽,組別從10歲到16歲不等,每月比一次。此外,還有每年年初的“迎春杯”以及省少兒游泳比賽——小隊員們在賽事中發揮出色獲得青睞,可以得到進一步系統訓練的機會。

  “以前運動員的訓練比較粗放,現在教學採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浙體院游泳係有關負責人表示,如今,浙江游泳改變了以“組”為單位的訓練模式,講究全隊一盤棋。

  今天競技體育比拼的是誰有更科學、更精細的訓練和保障體系。浙體院的各個訓練基地配備了專門的科研機構。“游泳等項目的專業測試有量化指標,可以精細到運動員哪部分肌肉還缺乏力量,再加以針對性提升。”浙體院有關負責人説。

  科學選材,科學訓練。浙江泳壇培養的,不僅只是擁有超常運動技能的運動員,更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

  社會力量形成更大合力

  浙江游泳的火熱,離不開社會力量的助力。在浙江,很早就有一批游泳專業人士和企業家等開展合作,展開嘗試。

  每到傍晚,位於溫州市區的呂志武游泳俱樂部裏經常會傳出入水拍水的聲音。7年前,游泳亞運冠軍呂志武與許德道、李文輝等企業家創辦了這傢俱樂部,每年培訓3000多人。

  很多人不解,體育培訓週期長、見效慢,“精明”的溫州企業家怎會“入坑”?俱樂部總經理李文輝表示,“體校培訓體量有限。在各種俱樂部帶動下,整座城市都動起來了,誰説不會再出一個世界冠軍?”

  同樣致力於為浙江游泳發掘更多好苗子,2015年,退役後的游泳亞運冠軍吳鵬創辦了專業少兒游泳培訓機構“鵬之星”。這些年,“鵬之星”與各大專業體育場館、中小學、賓館健身房開展廣泛合作,每年培訓人數超過2000人。

  吳鵬曾説,目的不僅是培養未來的世界冠軍,而是要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到游泳運動中來,讓游泳成為他們的興趣愛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他還期待,不同專業領域的專業人才和資源能進一步融合互補,形成更大合力,帶來多贏局面。

  陳經綸體校游泳項目負責人説,杭州人對於游泳的熱情,和多年來杭州游泳形成的品牌形象不無關係。大量游泳名將的出現,激起了本地群眾學習游泳的熱情。

  “我們更大的目標是,推動游泳産業融入城市。”在該負責人看來,杭州亞運會上浙江游泳健兒的佳績,可以推動浙江全民健身、體育産業發展,讓運動健身成為社會風尚。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沈聽雨 何冬健 翁宇君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