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家族群裏忙著轉謠言,老年人為何對“震驚體標題黨”深信不疑
發佈時間 | 2023-09-28 08:37:16    

   隨著網際網路及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老年人接收謠言、上當受騙的渠道增加,其中不少人對社交媒體上的謠言深信不疑。“震驚體”“標題黨”謠言文章成為老年人在社交群轉發較多的內容之一,大多與養生、健康等話題相關。

  利用老年人的網路活躍度,賺取商家廣告費和平臺流量分成是流量變現的一種常見途徑。看的人越多,這些文章短視頻背後的行銷號,就可以通過“流量主分成”拿到廣告費。同時,這些行銷號也能招攬到廣告主。

  調查結果顯示,網際網路詐騙和網路謠言對中老年人的網路信任度構成重要威脅。應認識“網路文化反哺”的重要意義,呼籲青年子女在父母觸網過程中給予必要的介入和幫助,樹立子女是老年人用網便利和用網風險監督“第一責任人”的概念。

  社交平臺必須重視健康類資訊獲取路徑的優化,提高健康類資訊傳播的精準度,優化傳播效果,滿足老年群體的健康資訊獲取需求。同時,應當加強自我凈化、謠言監管與風險管控,減少謠言的傳播。

  50袋湖鹽!看著佔據了整整一櫃格的湖鹽,北京市民薛麗長嘆了一口氣。

  這是一個多月前,她在65歲的母親強烈要求下,從電商平臺“搶購”回來的。“這還是經過一番博弈後,我媽能夠接受的最低數量,當時要不是我極力反對,估計得多買好幾倍。”薛麗説,她母親在某老年人社交群裏看到一條關於核污染水排海後海鹽被污染的視頻,並聽聞其他群友都在搶鹽,就不停催促她趕緊囤鹽。目前這條視頻顯示“已被清除”。

  類似的故事,不少家庭都曾發生過。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及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老年人接收謠言、上當受騙的渠道增加,其中不少人對社交媒體上的謠言深信不疑。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採訪發現,“震驚體”“標題黨”謠言文章成為老年人在社交群轉發較多的內容之一,大多與養生、健康等話題相關。這些內容往往都經不起推敲,但許多老年人卻信以為真並瘋狂轉發。除了容易誤導受眾以外,文中涉及的詐騙連結、惡意下載、廣告引流等問題也亟須引起關注。

  網上各種謠言氾濫

  老年人認知受影響

  “一開始看到家族社交群裏有人轉發號召大家囤鹽的文章,我就趕緊給我媽解釋,她還沒有當真。但等到後來看到這則視頻後,她再也坐不住了,一上午給我打了4個電話,催我趕緊給她買鹽。”薛麗説,她收到50袋湖鹽的次日,#茶卡鹽湖現有鹽夠全國吃70年#話題便登上了熱搜。

  北京市民張凱告訴記者,這類謠言文章在自己的家族社交群裏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其轉机發最多的是養生類資訊,比如説什麼蔬菜不能搭配吃、某些食物含有什麼有毒成分等。為了勸説家裏人不要輕信這些謠言,他甚至還與父母發生過衝突。

  新媒體藍皮書《微信公眾號謠言傳播研究報告》顯示,七大類主題謠言數量最多,涉及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相關以及健康養生、防騙、金錢、親子等。其中,食品安全類和人身安全類以及疾病相關類主題謠言佔總謠言的大多數。

  這些謠言,尤其是關於健康類、疾病類的,也影響著老年人的認知。

  “我外婆總是會説吃這個菜好、那個菜不好,只要網上説有什麼成分吃了對身體好,她就堅信不疑。”張凱説,每次到外婆家吃飯,他就感受到了被社交群裏虛假、謠言等資訊支配的恐懼:飯桌上不少長輩是網路謠言文章標題的復讀機,如“多吃點洋蔥,每天吃一顆,血管刷得特乾淨”“泡過的木耳隔夜容易吃死人”“多吃醋,降血壓的”“豬肝不能吃,全是重金屬”。

  謠言標題有時候也“暗藏玄機”。北京市民高海整理父親一週轉發的43篇文章發現,“震驚體”標題比比皆是:《晚上睡覺前喝這個,居然能把有毒物質都排乾淨!》《體檢害死了無數人,你還敢體檢嗎?》《嚴重警告!WiFi竟會傷害家中小孩,後果不堪設想!》……

  科技媒體“懂懂筆記”曾報道,一位前行銷機構的文案寫手講述,引發中老年群體熱烈轉發的視頻和文章,基本都是出自90後、95後之手,他們每天開會探討中老年群體愛看什麼,如何把社會熱點融入他們喜歡看的內容中去。有關家風道德、夫妻相處、育兒之道、養生保健的內容,基本上都能迅速打動他們。

  專門製作虛假推文

  引流變現牟取暴利

  “技術沒有善惡,全看使用技術的人,將技術用於何種目的。單就技術而言,已經可以做到將謠言文字生成短視頻了。”據網際網路行業創業者郭凱(化名)透露,目前這項技術已經趨於成熟,還可以依靠大數據分析,迎合相關短視頻平臺的演算法推薦機制調節內容,這意味著,以後的謠言可能大規模遷移到短視頻平臺上,老年人將被“更方便”地收割。

  在這些文章、短視頻背後,收割的鐮刀早已準備好。比如,利用這些誘導性的文章或視頻進行廣告引流就是“震驚體”標題的目的。2021年7月,警方對一家在疫情期間炮製大量標題黨推文的公司進行查封。據媒體報道,這是一個專門製作“標題黨”虛假推文進行引流變現的網路黑産團夥。

  對此,張凱深有體會,他父親前幾天在家人群裏分享了標題為“所有人一定要知道的常用泡腳秘方,給錢都不換!”的連結,結果點進去看卻是在賣貨。

  “這些文章或視頻有時也會通過誤導的標誌來引誘老年人進入廣告頁面、下載App。”根據高海分享的一個視頻連結來看,當退出視頻點擊“退出按鈕”的時候,反而進入了廣告頁面,廣告頁面極難關閉,甚至要求下載App。“對於老年人來説,他們不懂這麼多的操作,只會按照要求往下點擊。”

  據郭凱透露,利用老年人的網路活躍度,賺取商家廣告費和平臺流量分成是流量變現的一種常見途徑。看的人越多,這些文章短視頻背後的行銷號,就可以通過“流量主分成”拿到廣告費。同時,這些行銷號也能招攬到廣告主。

  賣課、低配版知識付費也是這類文章短視頻的變現途徑。據媒體報道,一篇養生文會附上二維碼,以進群免費學習艾灸課程的噱頭吸引老年人進群,同一個團隊還有免費學面診、學刮痧、學脾胃調理、學穴位、學拔罐、學肩頸調理、學推拿等數十個矩陣號,互推引流。

  因為寂寞所以轉發

  打破沉默挑起話題

  不自知,是不少受訪者在談到自己長輩辨別謠言能力的評價。

  “我媽總是説她可以根據閱歷和經驗辨別謠言,看到認為是謠言的資訊絕對不會轉發,但朋友圈分享的《超市這三種掛麵萬萬不要選,很多人不知道,難怪吃一嘴的化學用品》等幾篇文章,都已被辟謠平臺判定為謠言,她依然深信不疑。”薛麗吐槽道。

  記者對30位65歲至70歲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進行了線上和線下的調查採訪,發現有22位受訪者對於自身對謠言的感知力和判斷力非常自信,比例高達73.3%。但根據對受訪者家人採訪以及在其近期傳播分享的資訊進行觀察,結合一些有效辟謠平臺對相關資訊做出的判定,發現老年人分享與傳播資訊,存在不少謠言。

  對於“如何辨別謠言”和“如何確定自己傳播的資訊不是謠言”等問題的回答,有17位受訪者表示自己能夠根據自身經歷和閱歷來辨別,比如表示“我自己就可以判斷,動腦筋想明白”“我都活了幾十年了,肯定還是有辨別能力的啊”;有11位受訪者表示自己擁有相應的個人素養,能夠對資訊做出判斷或是對自身資訊傳播行為進行約束,比如表示“我有理性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我會在網上搜,來看這是不是謠言”。

  30位受訪者普遍認為自己不傳播謠言,並且對謠言有足夠的辨識力,即“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謠言”。

  此外,記者通過調查注意到,社交參與是影響老年人資訊認知的重要因素。有16位受訪者認為自己社交圈內的人十分重視與謹慎對待資訊的分享與傳播,所以他們發佈的資訊可以信任,自己也可以對其中有價值的資訊進行轉發傳播。

  總結30位受訪者的轉發目的,大多是希望表達關心關切,將他們獲取到的“警告”和“注意事項”告知朋友和小輩們,“寧可信其有”。還有不少老年人表示,在獲取到感興趣的健康類資訊後,轉發給子女是希望打破沉默挑起溝通話題,引起子女的注意。

  有受訪老人告訴記者:“孩子都不在身邊,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一面。他們在大城市謀生計也挺難的,聽他們説每天要加班到八九點鐘,還經常出差,特別辛苦。我們做父母的幫不了他們什麼,只能儘量不給他們添麻煩。時間長了,聊天也不知道問什麼好,問多了他們也嫌煩,有時候在網上看到什麼介紹養生的方法或者食譜,我就發給他們,他們看到了就會回我資訊了,然後再問問近況。”

  對此,深圳大學數字代溝與數字反哺課題組調查顯示,在老年人常年思維定式及生活經歷所限以外,網際網路海量資訊的反應能力及媒介素養不足,精神世界空虛寂寞通過轉發等行為博取關注,是老年人喜歡傳播網路謠言文章的重要原因。

  為維護老年人權益

  謠言治理刻不容緩

  儘管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改造正在積極推進,網際網路生態凈化、網路內容治理也在不斷加深,由復旦大學課題組推出的《中老年人用網情況及網路素養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數字鴻溝和網路謠言依然是降低中老年人用網體驗的主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網際網路詐騙和網路謠言對中老年人的網路信任度構成重要威脅。

  《報告》還指出“網路文化反哺”的重要意義,呼籲青年子女在父母觸網過程中給予必要的介入和幫助,樹立子女是中老年人用網便利和用網風險監督“第一責任人”的概念。

  “為維護老年人網際網路場域的基本權益,謠言治理刻不容緩。”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説,老年群體克服自身思維定式接觸網路,本應享受數字紅利,通過網路拉近與社會的距離,然而大量映入眼簾的卻是沒有營養,以標題和噱頭博取點擊關注,騙取老年人流量的網路謠言。如果不為老年群體辟謠,則謠言的不良影響會蔓延擴散。即便及時辟謠,也是對老年人接觸網際網路的打擊和熱情的消耗。

  在受訪專家看來,老年人對應用軟體的需求與年輕人相比較少,但對一兩種主流社交軟體的依賴程度很高,因此作為老年群體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這一兩種社交平臺對老年用戶能否獲得真實、優質資訊起到關鍵作用。

  在調查過程中,也有不少受訪的老年人抱怨社交平臺健康類資訊魚龍混雜,難以分辨真偽,對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未來社交平臺能否考慮到老年人的資訊獲取需求與能力,為老年群體推出更具有針對性、資訊推送更精準、謠言監管更嚴格的版本。

  “社交平臺必須重視健康類資訊獲取路徑的優化,提高健康類資訊傳播的精準度,優化傳播效果,滿足老年群體的健康資訊獲取需求。”鄭寧説,同時應當加強自我凈化、謠言監管與風險管控,減少謠言的傳播。

  鄭寧認為,無論是對健康類謠言還是時事類、安全類等謠言的辟謠工作,都是一項長期、持續的任務,阻止謠言的侵害不能只依靠“把關人”,還需要建立一套辟謠的長效機制,依靠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為建立完善的謠言監測體系持續賦能。

  在記者調查中,多數受訪老年人表示偶爾會在社交平臺或者電視節目裏看到辟謠資訊,但這些辟謠資訊呈碎片化,也沒有針對性地涉及自己感興趣或者困惑的資訊,他們希望有專業辟謠平臺或節目給予指導。

  對此,有業內專家建議對目前辟謠平臺進行整合,並增強平臺宣傳力度與曝光度,確保辟謠的權威性,提升知名度,及時高效向老年群體推送辟謠資訊。在相關平臺設計上還需趨向簡化便捷,頁面製作清晰明朗、便於搜尋,以免因操作難度大以及功能混亂降低老年人的使用熱情。

來源:法治日報    | 撰稿:趙麗 萬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