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讓大家逃出來嗎?”
“我們不會,我們是泱泱大國,中國人不做那種偷雞摸狗的事,總有一天我們會風風光光、堂堂正正的回家。”
9月5日,火爆全網的自製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大結局播出,不到一日,全網播放量已破千萬。
劇中,從大英博物館化為人形出逃的“小玉壺”在記者張永安的幫助下回到了中國,找到了瑰葭路(歸家路)。
站在河南博物館的文物展櫃前,“小玉壺”拿出懷裏寫的英文報紙上寫得整整齊齊的毛筆家書,替遠在異國的文物們傳遞鄉愁——
“琴師陶俑伯伯您好,笛師陶俑阿姨讓我告訴您,改日,您撥您的春風弦,她奏她的晚風笛,那首未完的《長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唐大馬,我是唐小馬。一眨眼,我們已經一百六十三年沒有見面了,每天洋人走後,我就會圍著這牢籠跑上幾圈。跑著跑著,我便會想起幾百年前,我們相約一起跑遍大好河山的誓言。”
“龍耳虎足爺爺,朝冠耳爐叔叔想跟您説,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應自強不息。夫愛國之士,不懼九重之淵,前輩不必挂懷,我雖在身在萬里,仍不墜愛國之心。”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短劇的結尾,“小玉壺”拜別張永安,回到了大英博物館,等待“堂堂正正回家”的那天。
“看到後面,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真的有種震撼人心的感覺。等到英國,我一定要去大英博物館看一看屬於我們自己的文物。”不少“上頭”的網友紛紛在視頻下方留言評論。
截止至9月6日中午12:00,視頻平臺上有關“逃出大英博物館”話題的播放量已達12.7億次。
除了短劇作者煎餅果仔和夏天妹妹外,不少博主紛紛加入文物擬人化的創作。有博主用動畫製作出雲龍紋掐絲琺瑯大罐的自白,有博主用AI工具畫出了關在玻璃罩中的“青花瓷少女”,還有博主用粧造還原模擬出“敦煌文物”被盜的無助……
“這是歷史,也是做自媒體人的熱忱。”面對採訪,插畫師、漢服博主寶莧告訴潮新聞記者。
“希望借東風,讓大家能夠關注到我們遺失的中華文化”
楊玉環、李靜訓、甄嬛……參演過央視《黃金100秒》的寶莧曾復原過多個歷史造型。
前段時間,她和團隊跨越大半個中國,策劃拍攝了短劇作品《安史之亂》,一經播出,短視頻平臺播放量累計達到千萬。
最近,她又開始投身於“逃出大英博物館”系列選題的製作中。在視頻裏,她化身《佛陀誕生圖》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被運送到玻璃制的裝飾櫃中,畫外音幽幽響起:“各位遊客,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是大英博物館藏品,來自中國敦煌的《佛陀誕生圖》……”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來到莫高窟,從王道士手中購買了大批藏經洞經卷及絹畫。其中包括《佛陀誕生圖》在內的,《釋迦牟尼靈鷲山説法圖》《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 《四臂觀音菩薩像》等一萬三千七百多件敦煌文物被放置於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也因此成為全世界收藏敦煌文物珍品最多的博物館。
“很早以前,我們就做過一些關於博物館文物造型還原的相關視頻,但那個時候,沒有什麼人關注。這次希望借夏天妹妹的東風,讓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我們遺失的中華文化。”寶莧説。
在2023年1月,寶莧就曾做過敦煌相關文物的復原造型。在前期籌備過程中,她發現很多資料和圖片都來源於國外:“還是比較唏噓的,很多敦煌相關的絹畫素材我們掌握的少之又少,除非實地去國外的博物館,才能一窺原作的細節。”
《逃出大英博館》火了,寶莧和團隊也在思考:是不是要把之前的作品重新拍一下?讓大家了解到,每一個藏品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歷史。
於是她想到了那些遠從敦煌運送到英國的唐代絹畫,靠著網上寥寥幾張並不清晰的圖紙,寶莧嘗試復原了《佛陀誕生圖》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視頻的配文中,寶莧這樣寫道:他們燒了莫高窟,把我放進了大英博物館的展廳裏。把我切開,再把我修復,這就是所謂的珍藏嗎……
通過作品,寶莧傳遞出了自己的心聲:“敦煌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多的瑰寶,希望這些文物能夠得到足夠的重視,早日回家。”
“看到文物擬人的畫作,我想著能不能把它變為現實”
刷到《逃出大英博物館》的短片時,博主小滿心想:“能不能通過AI繪畫將文物擬人化地傳遞出它們的情緒和感知?”
説幹就幹,在AI繪畫工具Midjourney中,小滿嘗試輸入多個提示詞,讓AI根據提示詞生成相應的畫面。從烽火連天中走出來的稚嫩背影,到在博物館中神情寂寥的少男少女,在這背後,是小滿不斷調整的參數和刷圖。
“初步達成這個畫面後,我又對提示詞作了進一步的修整。比如描述衣服的顏色、環境,再加上一些光影的描述詞。”小滿説。
在和AI嘗試調整近百遍後,小滿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畫面。其中,她最喜歡的是“青花瓷少女”,身著藍白漢服的少女端坐在博物館的玻璃罩中,神情冷落、無助。
少女的原身,是一對元青花雲龍紋象耳瓶,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青花瓷瓶之一,也是大英博物館中國瓷器館的“鎮館之寶”。
以此為靈感,攝影博主@小符在這ouo,也創作出視頻作品“逃出大英博物館|若我真能早日回家”。
為了呈現出瓷器展覽品的感覺,小符和工作室的小夥伴們找了木雕師傅,用機器鏤空做出了木雕東方旋轉展示臺。
展示臺的靈感來源於明末出版家閔齊伋繪刻套色的版畫《西廂記》,在畫作中,閔齊伋將走馬燈、景德瓷、提線木偶等元素融入,與小符的創作想法不謀而合。
展示臺以青、藍,白三色丙烯顏料描邊,青花瓷式樣的珠子和流蘇點綴其側,增加其靈動感:“展示臺最難的部分是讓它轉動起來,後來我們想到了過年會轉的餐桌轉盤,以此為原型進行改造。”
在拍攝過程中,小符再三叮囑模特,儘量保持不動。在成片中,少女宛若被大英博物館展臺玻璃困住的瓷器,供人觀賞,卻無力掙扎,只能一圈又一圈地旋轉。
“很多觀眾留言説我這次的作品拍得令人動容,我相信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都會有所感觸。創作出有思想的作品,我想攝影的意義就在於此。”小符説。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薛瑩 陳新怡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