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從“30佳”看浙江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再突破
發佈時間 | 2023-09-01 08:37:54    

  近日,浙江省第二批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最佳實踐案例”公佈。由省委改革辦組織專家評審會,各地各部門亮曬比拼,30項營商環境領域的改革舉措脫穎而出。

  這30項最佳實踐案例涵蓋政務、法治、市場、經濟生態、人文等五大環境。為市場鬆綁、為企業減負、為群眾解憂……一系列實打實的改革舉措,既及時回應了當前市場經營主體的現實需求,也破解了一些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

  讓政務服務增值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是當前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的牽引性抓手。

  近年來,隨著政務服務便利化改革不斷深入,單純追求政務服務速度,對企業來説獲得感已不強。

  “從便捷服務向增值服務迭代升級”,浙江的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要在提供便利化服務之外,讓企業盡可能地享受額外紅利。

  入圍此次最佳實踐案例的各地改革舉措,能更生動具體地詮釋“增值服務”。

  比如,紹興針對積體電路産業的改革實踐。對廣大積體電路企業而言,人才、技術、資金是三大共性難題。紹興在培育積體電路産業時,除了在開辦、經營、審批中提供便捷的政務服務外,還集中破解企業在人才緊缺、技術支撐、資金供給等方面的難題來提供增值服務。

  為此,紹興籌劃成立浙江大學紹興研究院,並專門搭建為企業服務的技術平臺和功率微電子檢測中心,供相關企業共用共用。一些初創企業,不必花幾千萬元購置設備,只需掃碼預約就能使用儀器設備。“降低了成本,也加快了研發成果的轉化。”剛剛入駐紹興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説。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打造的是“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的政務服務新生態,為企業提供更廣範圍、更深層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創、法律、稅收等整合服務。

  全省各地正在探索聚焦核心産業鏈提供增值服務。如衢州為新能源産業鏈上企業構建全鏈條套餐式為企服務模式;溫州樂清市打造電氣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生態。

  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帶來了政務服務理念深層次的改變——從過去政府“有什麼、給什麼”變為市場經營主體“要什麼、給什麼”。

  溫州市實施國家電子營業執照“企業碼”整合創新應用試點,實現與銀行系統、水電氣系統、政務服務系統等互聯互通,可落地銀行開戶、辦理貸款、水電氣報裝等12個應用場景。

  目前,全省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正在總結試點地區探索實踐基礎上,以“一中心、一平臺、一個碼、一清單、一類事”為支撐,構建基礎體系。

  給市場加油鼓勁

  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並不意味著政府大包大攬,完全替代市場發揮作用,其目的仍在於以“政府有為”推動“市場有效”,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此次涉及市場環境的一批最佳實踐案例,都是從市場經營主體的需求出發,持續聚焦破除市場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舉措,為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加油鼓勁。

  省市場監管局牽頭開展“深化全省域公平競爭政策先行先試改革”。聚焦政策法規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可預期性,為廣大經營主體帶來了預期和信心。針對平臺經濟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今年在省市場監管局推動下,我省率先出臺《關於促進平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為平臺經濟發展“設路標”。在全省平臺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上,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説:“有了足夠的信心,企業才會看得長遠,才肯做長期投入。”

  浙江民營經濟發達,民營企業對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呼聲強烈。對標世界銀行宜商環境新評估體系,今年我省開展了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專項行動。市場監管部門已督促各地糾正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問題300多個,一批制約經濟迴圈的關鍵堵點被打通,促進商品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

  相比于大企業,廣大中小微市場經營主體,特別是個體工商戶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更大,抵禦風險能力更弱。一些個體工商戶面臨經營困境,它們的生存狀況需要重視。

  台州市椒江區探索個體經濟梯度幫扶機制,把個體工商戶分成“生存型”“成長型”“發展型”三類,開展精準扶持和服務。對於“生存型”個體工商戶,重點在於紓困幫扶雪中送炭,推出發放農貿市場消費券、鼓勵非國有房屋減租、個體戶産品檢測費用減半收取等16條地方特色扶持措施。針對“成長型”“發展型”個體工商戶,則通過提供低息貸款等方式扶植成長,預計當地今年能為這兩類個體工商戶新增貸款15億元。

  為創新創業賦能

  創新創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當前穩增長、促就業、強預期的重要基礎。

  優質的營商環境令山區縣也能加快孕育科技創新。地處浙南山區的縉雲縣已經連續兩年收穫“科技創新鼎”,全社會科研經費投入領跑各山區縣。“進一步做優科創平臺、配套激勵政策,讓企業能創、敢創、要創。”縉雲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説。

  縉雲的秘訣在於推動産業鏈和創新鏈的融合,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把有限的科創資源用到特色産業上。縉雲成立政府産業發展、小微企業幫扶等基金,重點支援機械裝備、短途交通、智慧家電、健康醫療等新興産業項目的企業發展,集中力量辦成大事。

  創新需要呵護,保護智慧財産權就是保護創新。此次公佈的最佳實踐案例中,有兩項改革舉措就是關於智慧財産權保護的。針對企業在智慧財産權保護上面臨著維權成本高、侵權成本低、訴訟週期長等問題,浙江公安今年變“被動打擊”為“主動出擊”,專門成立浙江知産警官隊伍,提前給企業做“體檢”。今年上半年,象山縣公安局對全縣159家企業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情況開展風險體檢,共篩查出高風險企業71家,經指導,其中51家已轉為中風險以下。

  另一項改革實踐來自杭州市濱江區。此前,濱江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因不熟悉海外智慧財産權制度,遭遇商標被海外搶注,跨境電商被惡意訴訟等問題。為此,濱江建立全省首個智慧財産權綜合服務中心,並設立海外智慧財産權公益服務機構,維護企業海外權益,為企業提供代理、法律、諮詢全門類、全鏈條、一站式服務。

  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這是30項最佳實踐案例的共性特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也不會唾手可得。

  最佳實踐案例關鍵在實踐,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不能停留在紙面。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其中一些地方的實踐案例將進一步在全省範圍內推廣,並激勵各地繼續大膽探索創新。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施力維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