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出征!以青年風采,展現青春之中國
發佈時間 | 2023-08-25 10:17:19    

   “來吧,朋友!”8月24日上午,在杭州亞運會倒計時30天之際,1800名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賽會志願者代表的呼聲,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體育館內,久久迴響。

  隨著賽會志願者代表接過志願者旗幟並用力揮舞,預示著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志願服務工作全面轉向決戰衝刺的賽時志願服務階段。

  出征現場,賽會志願者對即將走上亞運服務崗位充滿信心。大家期待著,能展現出中國青年的最佳風采,也向全世界發出盛情邀約:“我們準備好了!金秋九月,相約亞運。”

  集結,心潮澎湃

  “等你來,一起來,錢江潮涌澎湃熱情豪邁;等你來,一起來,感受西子湖畔翠谷花海……”上午10時許,杭州亞運志願者主題曲《等你來》率先登場。這封音樂邀請函,點燃了出征現場的氣氛,也讓在場的賽會志願者心潮澎湃。

  “聽到這首歌,我就開始激動起來了。”浙江理工大學研一學生趙宏岩是此次出征儀式的志願者發言代表,他説,自己曾作為志願者服務於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擔任雲頂滑雪公園的志願者主管助理。儘管有著豐富的體育賽會志願者經驗,但成為亞運會志願者依舊令人興奮。特別是這次還能作為志願者代表在出征儀式上發言,讓他既激動又緊張。

  趙宏岩的發言稿上,一些話被重點圈了出來。發言稿還帶著折痕——他一直把這份稿子帶在身邊,常常拿出來做準備。他説:“整個發言中,我感觸最深的是這句話:‘我們將團結協作、共同努力,做到每一道流程、每一個步驟、每一處細節都完美呈現。’”在他看來,這是一份承諾,也是所有賽會志願者的決心。

  “距離杭州亞運會開幕還剩最後30天,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去了解更多和賽事、場館等有關的資訊,熟悉自己的志願服務崗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在比賽開始後,面對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時,更加遊刃有餘。”趙宏岩説。

  當天,杭州亞運會志願者主題視頻《“亞運時,青荷開”——我們準備好了!》在現場同步播放。視頻呈現了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賽會志願者的精神風貌,並進行了宣告——如今,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3.76萬名賽會志願者已經集結完畢,將以朝氣蓬勃的風貌、熱情友好的微笑、專業細緻的服務,迎接五湖四海的來賓,講好中國故事、浙江故事,成為杭州亞運會上美麗的風景線。

  準備,全力以赴

  大型體育賽事的賽會志願者,就像一座龐大機器中精密運轉的小齒輪。崗位、分工之多,培訓時間之長,都表明這不是一項簡單輕鬆的服務工作。

  還記得,2021年5月,杭州亞運會賽會志願者全球招募啟動。一時間,志願者報名熱潮涌動。經過全球招募、補充招募,共有31.7萬人成功報名。亞運延期後,杭州亞組委志願者部對原預錄用賽會志願者隊伍研判摸底,于2022年11月又進行了補充招募。每一名賽會志願者都經過嚴格選拔、培訓,服務類別包括競賽運作服務、禮賓和語言服務、抵離迎送服務、觀眾服務、後勤保障服務等,賽時將服務90余個競賽場館、獨立訓練場館和專項工作團隊。

  就在出征儀式開始的前幾天,為期一個月的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頒獎禮儀、升旗手集中專項培訓剛剛結營。來自浙江傳媒學院的陳姝宇是本次集訓中頒獎禮儀的優秀學員。她説:“訓練時,我們要拿近5公斤重的托盤,雙手托舉平行于地面保持20分鐘,還要保持笑容,這是個不小的挑戰。”剛開始訓練時,不到10分鐘,陳姝宇就汗流浹背、手臂顫抖,但經過一天天的練習,她和同伴已經能堅持20多分鐘。專項培訓雖然已經結束,但她們的自我訓練還將繼續。

  除了高校,賽會志願者還面向社會重點吸納競賽、小語種、醫療等專業力量。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梁鈞昱經過層層選拔,成為其中一員,他也是本次出征儀式上的接旗手之一。“亞運會期間,我主要負責外賓的醫療保障工作以及醫療事務、公共衛生事務的處理協調工作。”梁鈞昱説,“我不是杭州人,但已在杭州生活了5年,時刻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美麗和溫暖,報名賽會志願者,是我回饋這座城市的一種方式。”

  在賽會志願者中,領隊教師不可或缺。當天,作為賽會志願者領隊教師代表發言的浙江外國語學院團委書記、亞運村人事與志願者管理中心副主任邱萍表示:“我們算是‘大後方’,除了做好業務指導和組織管理,還要想辦法讓志願者用最好的狀態去服務。因為整個亞運會服務週期比較長,我們會策劃各種各樣的志願文化活動,做好閒時管理和保障激勵,讓小青荷們在志願服務工作的同時也能得到適當放鬆。”

  唱響,青春之歌

  現場,當宣佈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賽會志願者出征的那一刻,浙江46所高校的旗幟同時揮舞起來。3.76萬名賽會志願者主要來自於這些高校。可以説,隨著志願者的出征,奏響的也是一首青春之歌。

  來自埃及的穆斯塔法是浙江工業大學的一名留學生志願者,在此次儀式上代表留學生志願者發言。他説:“我在中國出生,對中國有著很深厚的感情。當聽説有機會成為亞運會志願者時,毫不猶豫就報名了。”通過前期的培訓和“韻味杭州”賽事的演練,如今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距離杭州亞運會開幕越來越近了,我必將全力以赴,以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對待每一位來賓,讓青春力量為亞運增光添彩。”穆斯塔法説。

  儀式結束後,記者還與多位來自各個高校的賽會志願者進行了交流,發現他們有的擁有英語專業八級證書,有的考取了手語證書,有的正在學習第二外語,還有的擁有大量志願服務經驗……他們身懷絕技,自信、友善、開朗、樂觀,已經迫不及待要向亞洲、向世界展現中國青年的風采。

  青年,一直是大型體育賽事賽會志願者裏的主力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7萬多名志願者中,70%是年輕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1.9萬名賽會志願者中,35歲以下青年佔到94%,在校大學生更是其中的主要力量。在這些賽會中,他們的熱情和激情,讓世界各地觀眾看到了充滿活力的中國。

  杭州亞運會上,這股“青春之風”依然旺盛。當亞運會到來,我們也期待著在賽場內外,能感受到更多志願青年的青春力量。

  @ 志願者期盼

  賽會志願者領隊教師葉盛珺:

  他們的熱情深深感染了我

  (記者 張夢月 實習生 劉佳明 整理)

  我是一名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賽會志願者領隊教師,主要擔任外事禮賓中心OCA/APC(亞奧理事會/亞殘奧委員會)大家庭總部飯店志願者主管。亞運會期間,浙江大學派出775名學生作為OCA大家庭總部飯店運作團隊志願者。今年6月完成配崗之後,志願者團隊陸續開展了場館培訓等,並對接各個領域開展業務方面的相關培訓。

  亞運盛會將至,現在志願者的士氣非常旺盛。每次我們在群裏發佈工作通知和培訓資訊,大家都會非常積極地響應,這樣的熱情也深深感染著我。作為一名領隊教師,我感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志願者體現出來的熱情專業、積極向上的進取奮鬥精神,也給予我們領隊教師克服困難、完成各項任務的動力。

  大學時我就非常熱衷於志願活動,正是在一次次的志願服務、實踐歷練中,我逐漸積蓄了向上力量。所以我也非常希望能把從志願服務中獲得的經驗傳遞給更多的學生,讓他們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

  亞運會期間,我們領隊教師團隊將做好志願者的各項保障,包括交通餐飲保障、志願者考核激勵、閒時管理等,結合國慶、中秋等節點開展各類豐富的活動,並與各業務領域協同,確保志願者順利完成各項任務。目前,我們正在緊鑼密鼓開展培訓,拿出最好的衝刺狀態,非常期待能帶領青年志願者在亞運賽時展現當代青年的風采和熱情。

  亞運升旗手盧琪:

  守著旗桿見證榮耀時刻

  (記者 劉俏言 整理)

  起步、行進、展旗,重復的動作,上萬次訓練,自從成為了亞運會升旗手的一員,這些動作已經成了我的肌肉記憶。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皮膚黑了很多,但我覺得這也是榮耀的一種象徵。

  能得到在亞運會做升旗手的資格,我也是“過五關斬六將”一路闖下來的,最後能被選上,我覺得和自己曾經在武警北京總隊天安門廣場某支隊服役的經歷有關。這段時常和國旗相伴的軍旅生涯,讓我對升旗儀式有發自內心的敬畏,也格外珍惜每一次升旗的機會。

  亞運會升旗分為橫桿和豎桿,我負責的是豎桿升旗,在室外的情況居多。雖然大部分時間頒獎儀式都是自動升旗,但也有例如排名出現並列等狀況需要我們手動升旗。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精準地在國歌時長內勻速將國旗升起,為此,我學習認識了45個國家的旗幟和國歌,以作萬全的準備。

  在亞運會期間,我將負責網球、高爾夫兩項賽事的頒獎儀式升旗,我們小組的7位升旗手都在緊鑼密鼓地做著最後的準備,從體態到起步的腳型,從眼神到展旗的整齊程度,我們已經可以做到默契配合,在亞運賽場一展升旗手的風采。

  亞運臨近,我也有一個小小的“私心”,希望自己能夠親手升起更多次的五星紅旗,看到那抹中國紅在賽場上飄揚。

  場館志願者葉雨欣:

  這一定是一段難忘經歷

  (記者 劉俏言 整理)

  “您好,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D區向左走到底就能看到了。”這些志願者常用的話,我在手機備忘錄裏記下了雙語的版本,時不時就要拿出來讀一讀、練一練。

  亞運會越來越近,我作為杭州濱江體育館的場館志願者,在日常的培訓以及熟悉場館之餘,也喜歡趴在觀眾席的欄杆上想像著自己最喜歡的羽毛球運動員陳雨菲揮舞著球拍的樣子,這裡即將承辦的羽毛球賽事,也是我最關注的比賽。

  作為“業餘裏比較專業的選手”,我曾拿過浙江省大學生羽毛球(甲組)錦標賽女子單打及團體的第一名。我愛打球,也愛看球,那時聽説亞運會就開在家門口,我覺得自己必須要去報名志願者,特別幸運的是,我們學校對接的場館承辦的就是羽毛球比賽。

  即便是在觀眾席做引導,我也覺得做志願者和體育競技一樣精彩。之前的測試賽我也參加過不少,覺得當志願者有時比當運動員還要累。但每每聽到素昧平生的人發自內心的那一聲“謝謝”,我就覺得值了。

  高中畢業時,我做過G20杭州峰會的志願者,在地鐵站負責維護秩序。現在我的志願服務小時數已經達到170個小時,但穿上亞運會志願者的服裝,我還是會緊張,因為我即將在這裡見證新的故事,多年以後回想,這一定是我大學期間最難忘的經歷。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沈聽雨 姜曉蓉 張夢月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