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追星被騙35萬元 小粉絲何以成了“鮮嫩的韭菜”
發佈時間 | 2023-08-25 09:57:04    

   小粉絲何以成了“鮮嫩的韭菜”

  暑假期間,未成年群體網路活動增加,給了網路詐騙分子可乘之機。近日,多地警方披露小學生追星被騙案件。有未成年人為“愛豆”打Call,遭遇“追星詐騙”,私下用父母的手機付款,花光賬戶裏的錢,損失最嚴重的,被騙35萬元之多。

  梳理多地公佈的案件可以發現,犯罪嫌疑人往往利用未成年人渴望與偶像接觸的心理,誘導未成年人添加“偶像”賬號或者粉絲群,然後冒充警察、明星律師等,以洩露隱私、抓捕拘留等理由哄騙威脅未成年人使用家長手機支付鉅款或購物。未成年人缺乏社會經驗和法律意識,遭遇這種恐嚇和威脅,很容易任其擺布、乖乖就範。

  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要求被害人配合調查,併發送虛假“通緝令”“逮捕令”等法律文書,使被害人陷入恐懼,再讓被害人進行“資金清查”或者將錢轉入公檢法指定“安全賬戶”,是電信詐騙的常見套路。很多成年人都深陷其中、未能倖免。針對未成年人的上述騙局,其實就是“冒充公檢法”的變種,其共同點都是利用受害者的恐懼心理。

  在全社會反詐意識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把罪惡之手伸向未成年人,何其毒也!相關詐騙套路之所以屢試不爽,與未成年人反詐防詐意識不強有關。這也提醒家校社協同發力,為未成年人補上反詐防詐這一課,補齊反詐防詐教育的短板。

  而從詐騙分子多利用追星實施詐騙來看,該補上的還不僅是反詐防詐課,還有追星課。當下,網路已經成為未成年人追星的重要渠道,在“飯圈”文化的影響下,很多未成年人瘋狂參與到應援、打榜甚至是網路罵戰等行為中,不僅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愛豆打Call,還花費大量的金錢用於集資應援、購買周邊産品等,只為給偶像爭取虛名。在嚴密的商業化運作下,狂熱的低齡粉絲也就成了“鮮嫩的韭菜”。

  愛令智昏。孩子的錢為什麼這麼好騙,追星的詐騙套路為什麼能夠屢屢得手,正是利用了未成年人網路追星中的盲目心態。因此,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偶像觀,提高網路素養,使之在網路追星中避免盲從,保持冷靜與理性,同樣應該成為反詐防詐教育的重要內容。

  未成年人遭遇追星騙局,在威脅和恐懼之下給“明星律師”們轉錢的現象,也從側面反映親子關係的品質,至少説明孩子對父母缺乏足夠的信任。在一些案例中,未成年人在掉入圈套後,連續多次用父母的手機向詐騙分子轉錢,被騙金額高達數十萬元,也説明瞭不少問題。一方面,一些父母過於“馬大哈”,對銀行卡賬號、密碼、支付驗證碼等重要資訊缺乏保密意識,讓孩子有可乘之機,另一方面,也説明父母對孩子的日常狀況缺乏足夠關注。因此,提升親子關係品質,給孩子更多有品質的陪伴與關心,讓孩子在豐滿的現實生活中享受樂趣和溫暖,既是引導孩子遠離非理性追星的重要一環,也能幫助孩子們更好抵禦各類詐騙。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撰稿:李一陵    | 責編:徐敏娜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