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日本核污水開始排海,危害幾何?有必要恐慌嗎?
發佈時間 | 2023-08-24 13:57:25    

  日本于當地時間24日下午13時(北京時間12時)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工作。自2011年日本9.0地震導致核泄漏事故以來,日本福島核電站已積聚了數百萬噸核污染水。日本政府8月22日召開相關閣僚會議,決定不顧日本國內外的強烈反對,于24日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作業。儘管遭到多方的反對,日本核污水卻堅持排海,對世界有哪些影響?對中國又有哪些影響?對核污染水的恐慌是必要的嗎?

  我們還能吃海鮮嗎,日常生活又有什麼影響?

  日本核污水排海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那些與海洋相關的生物和産業。自2011年日本大地震導致福島核泄漏後,我國對日本的進口食品出臺了新的嚴格檢測標準。近日,海關總署也提到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保護中國消費者進口食品安全,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對來自日本其他地區的食品特別是水産品(含食用水生動物)嚴格審核隨附證明文件,強化監管,嚴格實施100%查驗,持續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檢測監測力度。確保日本輸華食品安全,嚴防存在風險的産品輸入。

  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環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鄭宇龍表示,目前而言國內的海鮮還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另外,不用有恐慌情緒,囤鹽更沒必要。目前日本排放核污水主要影響的還是日本相關海域,相信國家很快會採取反制措施,限制日本海産品的進口,所以今後儘量還是不要食用日本産的生魚片、壽司、昆布等海産品。

  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教授吳巍表示,放射性同位素是揮發性的物質,不單單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於土壤、空氣中,無論是食品、還是護膚品衣物等,長期看來,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如果進行有效監管,還是可以買到安全的産品的。針對大眾,建議在國內正規渠道購買核輻射殘留檢測合格的進口産品。

  漁民群體權益如何保障,海洋生物會大量滅絕嗎?

  據環球網消息,就在這兩天,日本漁業界人士再次表態“堅決反對”排海方案。日本政府8月初曾表示“政府和漁業人員之間的信任關係正逐步深化”,但隨即遭到福島縣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會長野崎哲的反駁“不知道政府為何這麼講”。在日本民意、漁民利益、太平洋生態環境以及周邊國家的訴求之間,日本政府選擇了省事和省錢。那麼漁民的權益在排海上,又該如何保障?

  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環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鄭宇龍表示,漁民群體的收入是否會受到影響,主要取決於大眾對於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恐慌情緒,取決於大眾是否仍然敢於食用海鮮。相信在自然資源部、中國漁業協會等相關機構的指導下,相關資訊會被及時披露,漁民和消費者的利益都會得到妥善保護。在必要的情況下,也不排除向日本提起國際訴訟的可能。

  對於海洋生物來説,核污水排入海洋,肯定會對海洋生態和環境造成影響,但是影響有多大,尚難以預料,有可能對海洋生物産生危害,導致癌症、畸形等,其取決於核素的擴散範圍、濃度、核污染水排放的速度、數量、核污染水中的核素種類、濃度等。

  排污後多久到達中國沿海,沿海城市危害大嗎?

  據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計算顯示,日本核污水將在57天內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將受到影響,10年內蔓延至全球海域,對全世界造成惡劣影響。在2021年,清華大學就污水排放做了核污水在太平洋擴散機理的實驗。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d50735fae6cd7b89433602294227efabd8330ed5.webp

  氚的宏觀擴散模擬結果

  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環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鄭宇龍稱,由於洋流影響,大部分核污水先會向東傳播,再跨越整個太平洋,大概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進入我國海域。由於核污水擴散至我國海域的時間較晚,濃度已大幅降低,加之我國大陸架兩級海底臺階的阻擋和長江、黃河入海時形成的向外涌動的水壓,核污水很難靠近我國近海。但這並不代表核污水對我國沒有影響,相反,核污水對我國周邊海域(尤其是黃海和東海)漁業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

  鄭宇龍表示,對於沿海城市居民而言,首先,最大的影響可能是心理層面的,即部分居民不敢或不願意食用海鮮,造成漁業和餐飲業的經濟損失。其次,對旅遊業而言,核污水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由於日本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近海海洋景觀可能受到嚴重損害,民眾甚至可能不敢隨意親近海洋。

  但是沒有必要恐慌,要相信我國政府能夠對日本的惡行做出反制,維護我國的根本利益。同時,也要積極關注政府披露的資訊,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關心自身的身體健康。

  核污水的危害有多大,放射性元素需要多久才能被環境自凈?

  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可能會對人類和動植物健康産生影響,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此外,核污水還可能含有有害的重金屬,對人體造成毒性影響,影響健康。

  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環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鄭宇龍表示,核污水的64種核素(包括氚、碳14、鈷60、鍶90、銫137和釙210)的特點是,半衰期普遍較長,如氚的半衰期是12.3年,鈷60的半衰期是5.27年,鍶90的半衰期為28.79年,銫137的半衰期為28.79年,而碳14的半衰期達5370年。由此可見,這些核素要徹底被環境自凈,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是人類難以承受的。

  據人民日報,即使不直接接觸海洋,核污水傾倒在海裏造成局部區域放射性水準偏高並在該區域的海生物體內富集,最後還是能通過食物鏈到達人體,從而使人體受到內照射的影響。”

  危害全世界的核污水,為何其他國家卻集體失聲?

  此次日本排放核污水全世界集體失聲的原因主要在於美國的包庇。由於美國極力希望日本為其“印太”戰略充當馬前卒,甚至不遺餘力促成了日韓和解,導致南韓尹錫悅政府甚至公開為核污水開拓,引發了南韓在野黨和民眾的強烈不滿。浙江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環地中海研究院副研究員鄭宇龍表示,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聯合國原子能機構甚至為日本進行背書,使得日本有恃無恐,這無疑也是令人憤慨的;而聯合國的態度背後,無疑也有美國強力干預的因素存在。

  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措施是對日本進行一系列經濟制裁,例如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開始禁止日本海産品進口。將來我國還可以從旅遊、金融、貿易等多層面對日本進行制裁。此外,我國還可以聯合南韓、印尼、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周邊國家對日本進行聯合製裁,運用國際法規則在世貿組織等相關機構對日本提起訴訟,在聯合國提起議案等。

  據環球日報,核污水排海將成為日本對亞太地區整體利益的一次巨大傷害,國際道義上不可抹除的永久污點,在海洋生態問題上要長期承擔不可推卸的責任,包括日本民眾在內、整個國際社會可以就這些問題無限期對日本進行抨擊和追責。換句話説,日本做出了一個沒有追訴時效的公共犯罪行為,它最終將發現今天的決定是極為得不償失的。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林格格 屠晨昕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