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失傳2000多年的“扁鵲醫書”找到了!藥方子還能用
發佈時間 | 2023-08-22 16:20:52    

  短短200多字的《扁鵲見蔡桓公》,讓我們見識了扁鵲醫術的高明,作為中國醫家鼻祖,扁鵲開創了望聞問切辨病論治醫學體系,今天,一起來看看記載了他醫學成果的經典。

  “天回醫簡”930支竹簡,2萬餘字

  整理出8部醫書

  2012年,四川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出土900余枚包含醫學內容的簡牘,由於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殘缺、散亂現象十分嚴重,經過十多年的修復、還原、研究,目前整理出930支醫簡、2萬餘字內容。

  這些醫簡被整理為《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犮(bá)理》《刺數》《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經脈》《療馬書》8部醫書,內容涉及經絡、臟腑、針灸、湯藥等醫學知識領域,更是首次系統論述了中醫脈診原理,開創了望聞問切、辨病論治之先河,是同歷史時期最大篇幅中醫理論與實踐著作。

  其診斷手法、結論以及相對應的治法、方藥在後世仍廣為流傳,大名鼎鼎的《傷寒雜病論》都得算它“後輩”。

  △一支支“天回醫簡”被放置在蒸餾水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工作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

  醫簡中的“敝昔”就是扁鵲

  這是失傳2000多年的醫書

  在醫簡的整理、修復過程中,多次出現“敝昔曰”的字樣,在查閱西漢早期文獻後,專家們發現“敝昔”就是扁鵲,而醫簡中所述“五色脈診”也正是扁鵲所創,是後世公認的中醫脈診學的理論基石。

  醫簡上的文字包括篆隸、古隸及隸書,因此判斷醫簡的年代約為秦末漢初,根據醫簡當中極具特色的齊國方言推斷,天回醫簡確為扁鵲、倉公所傳醫書(倉公為西漢時期神醫)。

  扁鵲是我國第一位被正史立傳的醫家,然而由於醫書失傳,他的醫術已久不可考,天回醫簡的出土讓扁鵲的醫學經典得以重見天日,藥方至今還能用。

  2000多年前中醫已有較完整臨床診斷體系

  2000多年前的醫書今天還有用嗎?答案是肯定的,比如《經書·上脈》第一句話為“敝昔曰,人有九竅五臟十二節皆朝于氣”,奠定了後世脈診學的理論基石。

  再如《治六十病和齊湯法》一書所述的一百多個醫方,表明漢代已經用上了“中藥復方”,其中絕大多數藥物配伍仍為現代醫家沿用。(《治六十病和齊湯法》中的治疝方與《傷寒雜病論》中的仲景桂枝湯只有谷與甘草之別,據此可以窺見仲景桂枝湯的來源)

  專家們還發現,《黃帝內經》不是“經”而是解經之書,相當於老師教學生的講稿,而這個“經”或許就是天回醫簡,另外,和天回醫簡一同出土的完整髹(xiū)漆經脈人像,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經脈醫書相對照,對研究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天回醫簡是國內迄今為止發現的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最具理論和臨床價值的古代醫學文獻,證明2000多年前的中國醫學已有較完整的理論與臨床體系,由於竹簡數量眾多,修復工作耗時漫長,目前只有116枚簡牘完成了保護修復工作,成都博物館在展32枚。快去見識失傳2000多年後重見天日的中醫奇書吧! 

來源:央視新聞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