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大米價格就像是坐上了火箭,一飛沖天。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大米價格指數環比上漲2.8%,是近12年來最高水準。8月上旬,亞洲米價更是攀升至近15年來最高點。
不少專家分析,國際形勢嚴峻、極端天氣頻發、多國限制大米出口等是米價高漲的背後推手。幹飯人不禁暗暗擔心,大米要成奢侈品了嗎?這波米價上漲何時結束?中國是否需要焦慮,該如何應對?
米屆“頂流”受災,影響幾何
幹飯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連日來,北京、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多地遭受有歷史記錄以來最大暴雨襲擊,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
從地域來看,華北地區的洪澇災害主要影響玉米,東北地區則對大米有所影響。尤其黑龍江,是我國稻米産量第一省,在水稻抽穗揚花期遭受這番折騰,今年産量還有保障嗎?
翻看相關報道和數據可以發現,受颱風“杜蘇芮”影響,此次黑龍江省受災最嚴重的是五常市,該地區以五常大米著稱,每年水稻種植面積約250萬畝,年産優質稻米約70萬噸左右,今年超過100萬畝不同程度受災。
五常市糧食局副局長王建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來看,由於受災面積較大,五常大米的供應量會明顯減少,這會導致市場上的需求超過供給,從而推高價格。同時,由於洪水造成了農戶和糧企的損失,他們也會提高自己的銷售價格來彌補損失。
王建國認為,五常大米的漲幅可能不低。根據以往經驗,每次遇到自然災害後,五常大米的價格都會上漲10%至20%左右。今年的洪災為近年來最嚴重一次,據他估計,五常大米的價格可能會上漲20%至30%左右。
不過,相比我國年産2億多噸稻穀,中國米屆“頂流”五常大米的産量佔比並不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也告訴潮新聞記者,這輪極端天氣可能會推動五常大米價格短期內上漲,但總體來説,對我國的米價影響不大。
另外,五常大米原本就是一個需求遠大於供應的奢侈農産品,對於消費者來説,今年五常大米産量降低,他們更擔心的,或許是假貨是否又會趁虛而入。
國際米價一飛沖天,原因何在
相比之下,全球米價趨勢,倒是讓人體會到什麼叫米貴如珠。
從新一輪統計數據來看,國際米價已經漲到了12年來的新高,全球都在上演“搶米大戰”,而這場恐慌的源頭是印度。
今年夏天,印度持續高溫乾旱導致稻米減産。上個月,印度正式下達大米出口禁令,以平抑國內物價,保障市場供應。緊接著,俄羅斯和阿聯酋也先後宣佈禁止本國大米出口。
要知道,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國,佔全球出口40%以上,超過泰國、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國四大大米出口國的總量。印度收緊“米袋子”,國際市場都得“抖三抖”,不少國家甚至可能要因此挨餓。
浙江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糧食處二級調研員吳彤政分析,極端天氣以及厄爾尼諾現象是推升米價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印度,這幾乎影響了主要大米生産國的産量。比如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國泰國面臨乾旱威脅,越南的夏秋收成則因降雨而受衝擊。近一年來,全球大米價格已上漲近20%。
胡冰川認為,厄爾尼諾現象、近期頻發的乾旱洪水等自然災害會造成稻作區一定程度的減産,但是7月米價上漲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一些國家的出口限制。
不過,對於未來大米價格走勢,胡冰川和吳彤政均持樂觀態度,認為不必過分緊張,不出一年價格就可能會回落。
因為從宏觀來看,稻米市場供需關係其實是趨於穩定的。全球稻米總産量5億多噸,其中貿易量僅5500多萬噸。也就是説,多數國家的稻米都能自給自足。
而且,西方國家以小麥為食,大米主要生産區和消費區都集中在亞洲,加之長期穩定的全球供求關係、日益提升的農業生産率,即便是氣候因素導致部分地區大米減産,也只是短期的。
中國已端穩“飯碗”,無需焦慮
好在,這波國際米價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微乎其微。
這得益於,國內供給端對國際市場依賴較小,需求端沒有太大變化,且少量高端大米進口只用於品種調劑,另有部分低端碎米進口是用於飼料原料生産。
14億人的“飯碗”,中國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究其原因,或許離不開這“三穩”。
生産穩。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糧食生産實現了“十九連豐”,總産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口糧自給率在100%以上,穀物自給率在95%以上,做到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放眼全國,“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這樣阡陌縱橫、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累計已達10億畝。為了守好耕地這個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我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當然,要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於科技。為此,我國也在種業種源、農機農藝、農業技術整合推廣等領域發力,不斷推動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95%,實現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72%。
儲備穩。糧食儲備有多重要?美國有一句名言:除了美元、石油和航母,還可以通過糧食控制一個國家。作為糧食大國,我國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完善,目前政府糧食儲備數量足、品質好,有效發揮了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關鍵作用。
這個數據,足以應對飆升的國際糧價。“中國擁有較強的糧食儲備和供給體系。”胡冰川説,就算洪水等對糧價造成衝擊,我國也會考慮動用儲備來平衡部分影響。
政策穩。中國農民是幸福的,這話不是説説而已,每年光種糧補貼就不少。今年,統籌考慮農資市場價格走勢和農業生産形勢,中央又下達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100億元。
為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我國還推進稻穀、小麥、大豆三大糧食作物相關保險實現産糧大縣全覆蓋,穩定農民收益預期。此外,我國從1995年起就建立了“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這兩年又提出“‘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實施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
總之,我國已實現“米飯自由”,面對一飛沖天的全球米價,中國無需焦慮。
來源:潮新聞 | 撰稿:王雨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