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追溯香榧的千年淵源
發佈時間 | 2023-07-31 14:15:07    

   香榧,這個曾經陪伴了中國人民數千年的珍貴樹種,擁有著豐富而悠久的歷史。作為一種具有多種用途和深厚文化內涵的植物,香榧不僅承載著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勞動成果,更見證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與繁榮。

  關於香榧文字的記載可以追溯于西元前2世紀初的《爾雅》:“皮似杉而異於杉,彼有美食而木有文彩,其木似杉,其果似桐,絕難長,木有牡牝,牡有華而牝者實,開黃花,結實大小如棗,其核長于橄欖,核有尖者不尖者,無而殼薄,其仁黃白色可生啖,並可焙收,以小而心實為佳,一樹不下數百斛。”

  這段話主要描述了香榧外形與杉木相似但與杉木又有所不同,它的果實則與桐木的果實相似。香榧的生長非常困難,因為它分雌雄樹,雄樹開花但不結果,它的果實與棗子大小相近,果核比橄欖更長,果有些帶尖,有些不尖,殼薄而內部果仁呈黃色,可生吃或焙炒食用,一棵香榧樹上的果實不少於數百斛(一斛為50升)。

  我國栽培香榧樹的歷史至少已有二千多年。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都有關於香榧的記載。“榧亦作斐,其木名為文木,斐然章採,故謂之榧;“治五痔,去三蟲蠱毒,鬼疰惡毒,療寸白蟲,消古,助筋骨,行營衛,明目輕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濁,助陽道”。

  而在北宋時期,香榧已被視為珍果出現在公卿士大夫餐桌上,被列為朝廷貢品。北宋詩人蘇軾更是在“送鄭戶曹賦席上果得榧子”的詩中寫道:“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瘴霧脫蠻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贈,一語當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澤。驅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願君如此木,凜凜傲霜雪。斫為君倚幾,滑凈不容削。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一時傳為佳話。

  蘇軾將香榧比作玉山果,認為它像金盤一樣閃耀著光芒。他在送別時將珍貴的香榧送給了客人,祝願他們也能像這些果實一樣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德行以及像堅硬的木頭一樣堅強、不屈服於困難。

  宋代詩人何坦在《蜂兒榧》中寫到:“味甘宣郡蜂雛蜜,韻勝雍城駱乳酥;一點生春流齒頰,十年飛夢繞江湖。”來讚美香榧的味、韻、香。

  追溯香榧的千年淵源,不僅是對一種香榧的歷史回顧,更是對中華文化和智慧的探索。香榧種植代代相傳,至今,香榧更是馳名中外,香飄寰宇。

來源:中國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韓辰霄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