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我們的包容心該落足何處?
發佈時間 | 2023-07-21 09:54:54    

   一個發生已有半月之久的新聞事件突然再次火爆出圈,大抵是因為它以一個很常見的方式出現卻以一種廣泛的涉獵性引人矚目,熱議不絕。

  在一個這樣的流動空間裏發生的事,人們都可以以各自的認知和視角來各抒己見。

下載.jpg

圖源網路

  01

  事情並不複雜,情緒卻有點揪心。

  近日,有網友反映在山西太原段一列高鐵票,有小孩哭鬧,引起車廂裏一些乘客的不快。車廂裏反覆廣播要求如有嬰幼兒哭鬧請去車廂連接處。

  這一做法引發了幼兒家長的強烈不滿。

  她們認為,這種無差別、一刀切的措施引發了我們對現代社會中母嬰、母童權益的保障和文明社會應有的舉措的反思。

  更有人質問:我們總以公共空間為禁止人們不當行為的説辭,但是,高鐵到底是誰的公共空間?

  我們從同理心出發,嬰幼兒哭鬧本來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他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對於其他乘客來説,長時間的哭鬧聲的確會給他們帶來不適和困擾。家長們有責任盡可能地避免讓嬰幼兒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哭鬧。

  但是,將嬰兒帶到車廂連接處進行哄撫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車廂連接處通常比較狹窄,容易造成擁堵和安全隱患。也並不能完全避免嬰兒哭鬧聲對其他乘客的影響。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更需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尊重,因場景和人物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解除辦法,這樣才能在人性化的大前提下維護好出行環境。

  02

  與之前發生的多起“熊孩子”鬧騰、家長不僅不管,還對試圖説服制止者出言不遜的事件相比,這自然另當別論。因為,那類是家長、即其監護人有能力做到的。

  而嬰幼兒完全不用,饑了渴了身體不適就哭就鬧,這是本能,家長當然需要盡力安撫,卻做不到完全有能力控制。

  尤其是在公共場合中,孩子可能會因為環境、聲音等因素而不適,進而哭鬧。

  因此,高鐵等公共交通工具應該為家長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環境和設施,以減少孩子的哭鬧,而不是簡單地通過廣播要求家長將孩子帶到車廂連接處。這種做法不僅缺乏人性化,而且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思考得再深層次一些,這種無差別措施可能會對母嬰的權益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現代社會中作為弱勢群體的婦女兒童的權益尤其應該得到充分的保障,這自然也包括在公共場合中的權益。

  03

  我們常説,辦法總比困難多。對於公共空間嬰幼兒哭鬧的常規情形,應該探討一些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

  比如,為家長和孩子提供更加舒適的環境和設施,比如,設置專門的母嬰車廂或者提供一些娛樂和安撫孩子的方法。家長一方,也應該在出行前做好孩子的準備工作,如帶上可能安撫孩子急躁情緒的玩具、書籍等,以減少其哭鬧。

  從大眾的基礎認知也能得出類似的推論:這才是現代社會中保障母嬰、母童權益應有的方式,也才是文明社會應有的舉措。

  我們應該探索一些更加有效的解決方案,為家長和孩子提供更好的服務和設施,以實現更加人性化和文明的公共交通環境。

  人情通達,權益保護,現代文明,這些都是並行不悖的邏輯鏈條中的不同環節。甚至正是因為這樣的符合人性善惡的迴圈,才帶領社會文明螺旋式上升,日漸到達更加為全體民眾認同的道德境界。

  現代文明不是冷冰冰的、無條件的“一視同仁”,因人而異也並不是為道德的毀壞撕開了一個口子,每個年齡段人們的權益保護都應符合人性的基礎邏輯。

  我們更不能因為整個社會渲染的階段性焦灼而不分青紅皂白地不時來一個簡單粗暴的“一刀切”,而要在尊重不同權益的前提下,採取更能為大眾認可的方式去理性地處理貌似常規的一切事件。這樣的處理方式才堪稱人性和科學。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