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網友們形象地喻為“高考釘子戶”的廣西考生唐尚珺自今年高考開始就一直持續被關注,直至昨天填報高考志願。
這位考生執著的背後,反映出一種什麼樣的個人心態和鼓勵高中復讀的潛流?
圖源網路
01
在經歷14年復讀後,廣西考生唐尚珺今年準備報考師範類大學,去實現他的“大學夢”了。
媒體在報道他的最新想法時,透露出一種欣慰或者説解脫的語氣。
前不久,“高考釘子戶”唐尚珺在社交平臺公佈了自己的高考分數:594分。
他在視頻中表示,讀了17年的高中,這次要去讀大學了,“大概率會報師範類的方向”,並希望在填志願時得到了大家的幫助。
網友評論:師範專業的確很適合,畢竟經驗很足。尤其是高中學習經驗。
此前唐尚珺就曾透露,今年是他最後一次參加高考了,“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應該早點上大學。”
這位“高考釘子戶”卻也算不負盛名:這些年來, 他先後考取了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廣西大學、重慶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高校,甚至名校,但並未去深造。
唐尚珺1988年出生在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的一個小山村。從2009年開始,他持續復讀,“只想上清華。”
考取清華一直是他的追求,也大概是支撐他這一路走來“屢敗屢戰”的信念。
02
對於唐尚珺的固執,外界有許多不解:連續高考15次,這種堅持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否真的“非清華不讀”?不停地復讀是不是為了獎金?
唐尚珺説他也反思過,有時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停留在高三,他感到害怕:怎麼我還停留在這裡,我想走出去,去讀大學。
他羨慕同齡人成家生子、可以照顧父母,覺得自己“耽誤了”,“如果再有選擇的機會,我應該早去讀大學了。”
而在微網志上,他又發文:“不試過,怎知其不可?縱使結果不如我所想。亦是無怨無悔。”
此前的2016年,記錄唐尚珺連續多年參加高考的30分鐘紀錄片《高十》在廣西電視臺播出,唐尚珺的經歷進入公共視野。
公眾對於唐尚珺的關注,當然不應該停留在對唐尚珺個人選擇的評頭論足上,而是要關注到唐尚珺這個人所折射出的問題。因為一個奇特的環境才可能造就一個奇特的人,讓其奇特的行為有繼續下去的可能。
03
唐尚珺的出名,表面上看,是因為他的“過分執著”。而折射出來的,卻有著大眾對於附著在高考這個大招牌上各類因素的剖析和反思。
分析這位“高考釘子戶”,其個人因素自然佔據主要。比如性格上貶義理解的愛鑽牛角尖、不撞南墻不回頭,褒義理解的執著、不服輸等。
而從社會原因上梳理,不難看出,高考依然是學子們非常看重、非常重要的一條路,而且高校的層次分明依舊是掀起人們悲歡離合的巨大波濤。
其多次選擇復讀,除了源於他要“上清華”的執著或者説固執,非常明顯,還有其他社會因素,這其中就包括學校、教育機構、社會企業針對高考高分生、被名校錄取考生的獎學金措施。
要想遏制越演越烈的高分復讀、“考霸”現象,全社會應該通過制度建設督促形成一種共識,取消針對高考高分生、被名校錄取考生的獎勵措施等,至少應該先取消針對高考復讀生的所有獎勵措施,改變這類現象繼續生存的土壤。
過去“高考狀元”的説法歷經制止,現在基本銷聲匿跡。而其背後秘而不宣、心領神會的考取名校的赤裸裸的金錢獎勵制度卻在暗流涌動,大有風起雲湧之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高分復讀,並不完全是出於個人的意願,“復讀生意經”的推波助瀾也不可小覷,動員高分生選擇復讀是許多名高中心照不宣的選擇。這種怪狀生生把本來人人平等的教育扭曲為一門生意,並以每年學生考取名校的數量來作為繼續招收優秀學生的招牌!
因此,有必要從政策制度設計,從引領人們心態,從淡化高考冰火兩重天的境界中,來培育大眾對於高考成敗的平常心。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當就業通道、收入水準、未來前途,不再因為高考的成敗、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差距而有巨大反差的時候,個性化的教育特徵才會明晰起來,人各有志、人盡其才的通道才能真正變得通暢起來。
唐尚珺的經歷中,有著許多人自己的影子。應該説,它飽含人們心向名校的願望,更有對於高考復讀獲取獎勵之類做法的深深擔憂。無論如何,堅持十幾年復讀依舊鍥而不捨,不是一種真正的令人欣慰,總含有無奈甚至悲劇的色彩。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