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如此刻意販賣教育“焦慮”的自媒體該嚴格管制
發佈時間 | 2023-06-29 10:34:04    

  6月27日,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播説聯播”環節中,主播康輝説:“暑假馬上到了,一些所謂‘資深老師’在短視頻裏炮製焦慮。然後,這些人就開始賣書、賣課了。”

  隨之,類似“為了賣課渲染暑假很可怕太損了”之類的話題衝上了熱搜。

  這不是簡單的單一事件的魅力,而是勾起了教育的深層焦慮。

為了賣課渲染暑假很可怕太損了 網友:禁止販賣焦慮

  01

  與那些煽動性強的言語並存的還有一張九宮格圖,也在社交媒體傳播,圖片顯示。

  每一張小圖都是一個教育自媒體的主播在講述“X年級的暑假最可怕”的話題,提醒觀眾要注意暑假補課或購買教輔,圖片所涉及的年齡段從小學一年級一直延續到了初升高,每一個暑假都“最可怕”。

  據媒體調查,小紅書等平臺看到,只要輸入“暑假”“教育”“考研”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平臺方會向網民提供大量教育類自媒體的賬號,他們基本都號稱擁有多年教育或者培訓實際經驗,可以輕鬆“提分”或者幫助學習。

  為了加強銷售效果,這些主播會很嫺熟地使用話術,視頻文案充滿了引導性的暗示。

  更具有煽動性和類似恐嚇的也有:比如“1%學霸才懂的暑假秘籍,絕對不是猛學習”“快醒醒,你孩子中了‘基因彩票’千萬不要浪費掉”“海淀媽媽僅靠一張暑假打卡表,甩掉90%的同齡人”。

  如此等等,營造出一種全民為教育焦慮的不正常氛圍。

  02

  這類焦慮沉渣泛起的根源何在?僅憑自媒體不負責任的忽悠就能成氣候?教育在今天何以變得如此焦慮?

  從遍地“學霸”的高考瘋狂,到各學校展示的高考成果,無不在暴露一種暗流:高考的競賽力與以往相比,實在是有過之無不及。

  以今年的高考為例,自始至終,都在一種掩飾不住的“重視”中:從考試那幾天,大眾一致崇尚的、有“旗開得勝”解讀的“旗袍秀”,再到分數出來以後幾乎每一所高中努力找出各自亮點的高調推廣,再到似乎消失了幾年的“高考狀元”崇拜。其暗流恰恰就是教育的焦慮。

  當年高考是名副其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在無論從考試方式,還是從高校招生數量,都與過去大有不同,怎麼這種焦慮反而不減反增、更加嚴重了呢?

  教培機構的一刀切,本來其旨意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尤其是尚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們,身心愉悅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擺脫家庭之間沒完沒了的攀比、偏離正常教育航道的惡性競爭,給學生們一個喘息的空檔。

  但是,明裏暗裏,補課之火依舊撲滅不了。

  我們當然不是説學生階段不必太努力。其實人生之路的任何一段,都應該全力以赴。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應當摧毀人的本性和健康。

  而我們對於高考狀元的渲染中,幾乎要求門門考試無限制接近滿分!甚至包括最考驗思維靈動也最難有統一標準答案的語文。你看那些高考高分作文,很難相信是微笑尚含羞澀的高中生寫出來的!顯然,作文也是可以提前“背”出來的。

  這算不算一股焦慮的潛流?

  03

  很多年前,流傳一個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即:為什麼中國培養不出大師級人才?

  錢學森説: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要求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

  這大約是真正擊中了教育痛處的一記重拳。

  從每年暑假最可怕的“可怕”,到類似“天問”之“問”的“錢學森之問”,教育的焦慮顯然不是一時之病,而是長期憂患導致的“慢性病”。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個競爭依舊激烈的年代,家庭的攀比、社會的榜樣、就業的壓力,都在讓這種焦慮四處蔓延,經久不息。

  而那些“火上澆油”的自媒體為了所謂的流量,積極販賣焦慮,更是失去了良知!

  理性的做法是,將本有的教育焦慮進行疏散、疏解,而非更加渲染、強化。

  在流量換收益規則的激勵之下,個別夢想著流量爆發、失去社會責任的自媒體,幾乎無所不用其極,自然應該在嚴格管制下督促其收斂言行。而我們更應該反思這種焦慮無休無止的深層根源,從而找到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給教育來一次痛痛快快的改革!

  當下我們正直面的是,每年“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正有愈演愈烈之勢。到底是供給端出了問題?還是需求端被扭曲了?

  這才是當下教育焦慮不息的最現實、最宏觀的原因。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