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上市企業“招聘難”的新聞讓大環境遭遇“就業難”的人們實在想不通,這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01
浙江省杭州市臨平某傳統機械類上市企業招聘,企業給專業對口的應屆本科畢業生,開出12000元的月薪,每年13薪,還有2000元安家費和多種福利。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原計劃招聘50多人,努力了半年,卻只招到了2名符合條件的畢業生。
據企業招聘人分析,企業難招人的背後有多方面原因。
製造業工種辦公環境不如寫字樓,在面試崗位初期,就勸退了部分應聘者;不少應屆畢業生熱衷的行業都是網際網路、電商,而臨平大多企業多為高端製造業,並非畢業生首選。
初步一看,這兩條原因背後的訴求就是,工作環境必須好,高收入不可少。
本來這兩條都無可厚非,“人往高處走”畢竟是多數人夢寐以求的想法。但是,所有人都擁有這個想法的時候,“結構性失業”潮必然會撲面而來。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電商等新興行業的發展和吸引力, 傳統製造業遭遇了人才流失和缺口的困境。尤其是一些與電腦程式結合的智慧化工種,如應用工程師、機械工程師、bim研發工程師等,專業非常緊缺。
攀比之下,許多人選擇了繼續讀書或者“守株待兔”。由此,形成了一種“本科畢業不再讀一個碩士都不好意思就業”的所謂“共識”和“潮流”,在這股潮流映照下,本科畢業生也成了“低學歷”,在一些盲目崇尚學歷的地方被指沒文化、不待見。
02
“從基層幹起,我不願意”。這是當下所謂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也因此,有人呼籲大學生:擇業眼界應拓寬。順帶還提醒 “準大學生們”:一定要認真選擇就讀專業,提前做好職業規劃。
問題是,在當下教育與未來就業無法很好銜接的常態下,在産業變化快、一日千里的背景下,學校課程和專業基本來不及轉型和快速緊跟就業市場的變幻莫測。
更何況,許多畢業生在理想崗位和現實需求之間糾結不已,既不願意從頭做起,從基礎做起,又想得到一份自認為配的上所學的收入。
這種糾結,透露出來的,正是經濟學上所謂的“結構性失業”,就是求職者和崗位互相不匹配,存在嚴重錯位的情況。
必須有一方改變才能降低失業率。在産業變化順應科技潮流,順應市場需求,不可能專為所學去做改變的時代,只能是求職者痛下決心改變自己。否則,憂天怨地毫無意義。
03
今年年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2022年四季度“最缺工”的100個職業。
根據排行顯示, 行銷員、汽車生産線操作工、快遞員、餐廳服務員、商品營業員、家政服務員、保潔員、保安員、包裝工、車工位列前十。
與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 ,製造業缺工狀況持續,汽車行業相關崗位缺工較為突出,快遞物流行業用人需求明顯增加。
傳統製造業雖不如網際網路、電商行業那麼光鮮亮麗,但也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和魅力,企業和求職者都應理性看待。
網際網路工作的光鮮亮麗下,同樣有著“碼農”的自嘲和無奈,而隨時可能的裁員會在每個人心上烙下“今天在崗不知明天會如何”的焦慮。
如何改變這類狀況?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提升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求職者有追求,希望仰望星空,更應腳踏實地,先從自己能夠做好的工作做起,積累起騰飛的本領,否則一味的幽怨只能被時代淘汰。
事實上,越是深耕一個行業越會發現,其實傳統行業並沒有外行人想的那麼差,現在許多傳統製造都採用與電腦程式結合的方式,越來越智慧化,行業前景是一片藍海,專業非常緊缺,正應該是學有專攻者發揮才華的大舞臺。
而杭州臨平這家“高收入”企業招聘人才所面臨的困惑,最主要是這一系列觀念撕裂所造成的。想要就業蹺蹺板接近平衡,需要供給端、需求端的共同努力。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