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杭州市濱江區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限定市集火熱開市,前來參與的群眾在數十個非遺展位間穿梭古今,通曉“守藝人”的前世今生,在濱江的人文故事裏,共創未來,探索“傳承人”的無限可能。當非遺遇上亞運年,濱江市民以“非”凡姿態,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遊、一起奔赴美好生活,打造全民迎亞運良好氛圍。
以非遺匠心,溯文化根脈
擇一事,終一生。12位濱江非遺傳承人齊齊亮相此次非遺市集,在他們的堅守、探索中,這些歲月沉澱下的非遺正在陪伴濱江人的日常生活。現場參與的市民零距離感受藍印花布、絲綢畫繪、岩彩琺瑯、捏塑、點茶、古琴等項目,以親手嘗試、技藝觀摩、成品展示等豐富形式,讓非遺“活”起來。
漫步于濱江非遺市集,可以看見各種琳瑯滿目的佐茶“果子”:豆兒果、鮮花糰子、梨條桃圈、碧澗豆兒糕......千年以來,南宋茶點手藝傳承至今,怡人暖風中,不經意間為一縷淡淡甜香駐足。更有浙派古琴的傳承人文藝賦美,在琴弦的撥動中,古韻之風交織,意境深遠,一幅藝術與審美的畫卷徐徐展開。
在本次濱江非遺市集,同時可以品嘗感受桂花龍井茶,作為濱江區的非遺茶葉項目陳源茂桂花龍井茶製作技藝,現場可以品嘗感受其非遺技藝。
以非遺初心,講濱江故事
現場設置“非”凡樂園沉浸式遊園會,讓非遺老師和濱江市民在模擬的街區行進、觀摩、互動、參與,通過忙會長、巧姐姐、花大嬸等十位NPC的生活煩惱串聯非遺人文,讓年輕市民更有代入感,原來非遺就在身邊觸手可及,感受並述説濱江非遺文化故事,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最近胃口有些不好,想吃些糯米做的食品,你知道哪有嗎?”
“近來勞作的時候總覺得肩頸疼的不行,你有好辦法解決嗎?”
.....
楊先生糕點、“艾”浙裏艾草這些濱江本地的非遺藏在此次“非”凡小樂園的故事之中,通過NPC的精彩演繹,讓市民們借助場景化的語言了解非遺商品現代功用,拉近市民和非遺項目的心理距離,創造消費需求新場景,在遊玩探索之間用非遺文化點亮現代生活。
以非遺民心,尋傳承少年
“以古時之規矩,開今日之生面”,非遺世代相傳。此次濱江非遺市集設立了投壺、錘丸、木射、二十四節氣飛行棋等創意遊戲挑戰,根據挑戰積分前100名的少年解鎖“百位傳承人”稱號,這些富有歷史韻味的傳統運動帶著少年“穿越”回古代,來了一場時光之旅。
“媽媽,我還想再去體驗下制香”、“我覺得我最擅長的還是點茶,掐絲也可以”.....市集現場,非遺體驗面向市民開放,少年們在遊戲和體驗中,完成了和非遺的“親密”接觸。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此刻種下,一場屬於他們的非遺旅程剛剛啟程。現場濱江實驗小學特別組織了學生隊伍前往學習,在非遺文化綿延賡續的過程中,需要更多人不斷地創造和發揮時代特色,在傳承中發展、發展中傳承。
以非遺恒心,探數字創新
當更多的90後、00後成為新生代非遺傳承人,老手藝有了更多大眾喜愛的文創産品,以新姿態重新進入日常生活之中。濱江非遺市集現場邀請十余個非遺跨界文創品牌亮相,超級種植的主理人小雪介紹“我們在嘗試讓自然和文創結合,種植中華文化。這次非遺市集距離端午很近,我們特別準備了艾草花束及種植粽子,希望可以碰撞更多趣味和能量。”
此外,非遺活動通過小紅書、抖音等平臺進行網路宣傳推廣,來自臨平的英語老師就被豐富的內容吸引遠道而來,深度參與和體驗。現場還有很多市民自發拍攝視頻,曬出非遺生活方式。從産品理念創新、到媒體傳播創新....他們正在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以非遺信心,展科技實力
市集現場,市民朋友還可以掃碼在小程式上DIY屬於自己的非遺明信片,設置非遺項目印章、拼貼態度詞彙等,一鍵分享朋友圈,曬出專屬非遺態度,現場近1000個原創非遺明信片設計稿新鮮出爐。這種科技的發展應用,開闢更多文化傳承的空間,讓文化體驗方式新穎多樣,也進一步擴大非遺的傳播效果。
據悉,提前預約還可以通過VR技術讓市民在虛擬環境中體驗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活動借助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手段實現文化升級和創新,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讓文化遺産和技術相伴、與創意碰撞,成為共用共創的“數字寶藏”。
以非遺用心,迎亞運時刻
亞運吉祥物可以“剪出來”,市集現場剪紙老師的江南憶栩栩如生,吸引了眾多市民的圍觀和喝彩,非遺傳承人用精湛的手法迎接亞運。市民們對亞運的熱情同樣高漲,“我和亞運心連心”,“亞運有我,亞運有你”....每一盞花燈上都繪製了亞運祝福,來自街道、學校的非遺+亞運共創作品散落在市集之中,為非遺市集點綴亞運繽紛色彩。
一條長長的跑道從非遺市集延伸至亞運倒計時,倒計時105天,這條跑道是從非遺通向亞運,是從過去的濱江通向未來的濱江,更是帶著歷史人文的寶藏記憶,和所有人一起奔赴精神共富之路。
未來,我們以非遺之初心、匠心、民心、信心、恒心、用心,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必將凝聚共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圖片來源:杭州市濱江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王朝聞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